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CPAP治疗对中重度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C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中重度OSAS患者80例,于CPAP治疗前行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检测,然后进行CPAP治疗三个月,治疗后再次行睡眠呼吸监测,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 (1)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显著降低,睡眠时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增高(P<0.01)。(2)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能通过改善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S患者96例,于CPAP治疗前行全血粘度及红细胞比容检测,然后进行CPAP治疗3个月,治疗后再次行睡眠呼吸监测,全血粘度及红细胞比容检测,判断CPAP治疗对中重度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无影响。结果:OSAS患者经CPAP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显著降低,睡眠时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增高(P〈0.01)。OSAS患者经CPAP治疗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CPAP治疗可能通过改善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因而可降低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85例OSAHS患者,根据呼吸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轻度组37例和重度组48例。另选取8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夜间呼吸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指标。结果重度组患者的BMI、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轻度组,轻度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OSAH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其夜间呼吸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 OSAHS患者表现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与睡眠暂停和低通气症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性有异常改变,对此类患者进行血流变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纤维蛋白原(FIG)、红细胞压积(Hot)、血液流变性变化及与人健康风险的关系。方法对住院12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OSAHS,以42例无OSAHS的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OSAHS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体重、身高、FIG、Hct、全血低切粘度,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组BMI、AHI、FIG、Hct、低切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FIG、Hct增高程度与AHI相关,重度OSAHS组艰著高于轻度组(P〈0.01);OSAHS合并腑血管病组Fib、Hct、低切粘度冠著高于无OSAHS的脑血管病组(p〈0.01)。结论BMI、AHI、FIG、Hct和血液流变性变化与OSAHS具有显著相关性,FIG、Hct增高是OSAH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为OSAS患者62例为观察组,正常对照组33例,对比两组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睡眠呼吸参数。结果:OSAS患者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OSA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呈负相关。结论:OSAS可引起血流变动力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中度或重度OSAS患者给予nC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5,30,90 d时的临床表现,早晨(6:00)检测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OSAS患者nCPAP治疗前与治疗15,30 d时的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但PT及APTT明显延长,90 d时以上各项指标均正常,临床表现明显缓解。结论: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nCPAP治疗对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6/2004—0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年龄45-68岁)作为观察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年龄47—66岁)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就诊时分别测定血液黏度,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12.8&;#177;1.7),(6.52&;#177;0.65),(5.6&;#177;0.6),(1.68&;#177;0.08)mPa&;#183;s和(56.2&;#177;5.1)%],显著高于对照组[(9.2&;#177;1.4),(5.30&;#177;1.40),(4.4&;#177;0.5),(1.57&;#177;0.10)mPa&;#183;s,(41.8&;#177;6.5)%和P&;lt;0.01]。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中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5&;#177;1.2),(5.54&;#177;0.22),(1.63&;#177;0.09)mPa&;#183;s,(45.1&;#177;4.9)%,P&;lt;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增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6/2004-0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年龄45~68岁)作为观察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年龄47~66岁)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就诊时分别测定血液黏度,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犤(12.8±1.7),(6.52±0.65),(5.6±0.6),(1.68±0.08)mPa·s和(56.2±5.1)%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9.2±1.4),(5.30±1.40),(4.4±0.5),(1.57±0.10)mPa·s,(41.8±6.5)%和P<0.01犦。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中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犤(9.5±1.2),(5.54±0.22),(1.63±0.09)mPa·s,(45.1±4.9)%,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增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脑梗塞(CI)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致病机理。方法 测定15 8例CI患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I患者两性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P <0 .0 0 1) ;两性H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CI的病理机制之一;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CI患者血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