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骶3神经电针预防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情况,并研究分析在不同的电针刺激强度对患者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电针刺激骶3神经的方式预防脊髓损伤后产生的尿路感染,根据不同的患者调节适当电针刺激强度,对照组未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通过是否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及电针刺激强度观察患者尿路感染,并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的例数均呈减少的趋势,治疗组患者在经电针刺激骶3神经后尿路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特别是在1、2个疗程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预防脊髓损伤的患者尿路感染有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微生物停留、繁殖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炎及尿道炎症状的一组疾病 ,是临床最常见的泌尿系感染类型。1 病因及感染途径  下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其他细菌、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某些病毒或寄生虫也可引起下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3.
赵景伟 《现代养生》2014,(2):208-208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药防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我院66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55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5型,分别予以针对性治疗。西药组11例患者予以西药治疗。结果:中药组的临床疗效率是94.55%,西药组的临床疗效率是81.82%。两组疗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辨证将尿路感染分为5型,分别予以针对性治疗疗效确切,效果颇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有效减低和控制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120例住院需要进行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排除置管前已经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A组按照临床常规留置导尿管方法、术中护理等操作,B组采取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导尿管,排除尿管因素引发的感染,操作时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留置导尿管后采取正确操作与护理,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感染。结果 A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率为50.0%、B组为20.0%;留置导尿管3、7、10、15d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B组分别0、3.3%、6.7%、10.0%,A组分别为3.3%、10.0%、16.7%、20.0%。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可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导尿管外涂氯霉素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氯霉素外涂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100例手术前须留置导尿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导尿管外涂氯霉素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余下5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导尿管后的第7、10天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66.7%,而试验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6.7%和30.0%,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霉素外涂导尿管对预防早期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尿路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临床上常笼统地称尿路感染。女性尿道感染发病率较高,这与其生理解剖有关,一是女性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紧密相邻,又由于局部脂肪多、潮湿,故稍有疏忽易于不洁。二是女性尿道长度只有男性的1/5,通常只有2~3厘米,短的缺点是易于污染。男性前尿道及女性尿道附近的皮肤粘膜  相似文献   

7.
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的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尿痛,尿色浑浊或血色,腰痛,伴尿频、尿急,苔薄黄腻,脉润滑数,严重时可导致梗阻和肾功能衰竭,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在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西医碎石术、取石手术等效果虽好,亦有价格昂贵、并发症较多等问题,而中医药疗法以其疗效肯定、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为广大泌尿系结石患者所接受.为探索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现将中医药以及中西医联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08,8(8):150-15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慢性进行性淤胆性肝病,发病机制主要为机体免疫失调导致肝内胆管破坏和门脉区炎症,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尿路感染(UTI)常被认为是诱因之一,但缺乏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尤元波 《工企医刊》2003,16(6):59-59
1 病历摘要患儿,男性,12岁。因尿急,尿痛,发热3天而入院,经检查诊为尿路感染,给予抗感染,调节水盐平衡等治疗,2周未见好转,病情恶化而行腹膜透析治疗,3天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解剖:男性童尸1具,营养发育一般,皮肤苍黄,高度浮肿,背臀部见有大片尸斑,压之不退色,浅表淋巴结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60例小儿尿路感染,探讨小儿尿路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儿进行的病例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治愈57例(95.0%),未愈3例(5.0%),治疗效果很好。结论认识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对高效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对脊髓损伤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诊治的42例脊髓损伤后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呋喃西林)和观察组(透明质酸),每组各21例,治疗后对两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菌尿、尿路感染率和生活质量(QOL)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增大[(260.0±35.0)ml比(220.0±25.0)ml],残余尿量明显减少[(40.0±20.0)ml比(60.0±20.0)ml],菌尿无发热的发病率显著降低(44.4%比61.9%),QOL评分明显升高[(44.0±5.0)分比(35.0±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膀胱灌注透明质酸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表现类型:据统计有5/6的病人除菌尿外,多无明显症状或有多种多样的非典型表现,诊断较困难,误诊率为11.4~85%。尸检证实的肾盂肾炎中,生前确诊者仅占20%。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必须认识本病的非典型表现。一、感染型:本型多以突然寒战、高热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33-934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尿路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治疗,实验组(27例)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P <0.05)。治疗后,两组各菌株数量均少于治疗前(P <0.05);实验组的细菌清除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69.2%(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对照组1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疗效确切,可更有效清除细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分析2001-2003年750例尿液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53.6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8.13%;革兰阳性球菌占35.20%,其中肠球菌属占16.53%;真菌占11.2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80.5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也较高,达57.69%,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庆大霉素(P<0.01),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为45.00%~71.00%,对萘啶酸耐药高达71.23%,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65.14%。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比例有所增加,这些病原菌耐药性高,尤其对喹诺酮类、氨苄西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而且部分病原菌呈多重耐药,应注意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申永玉 《现代保健》2009,(10):112-112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每一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抗菌谱与适应证。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滥用,给治疗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向抗菌药物应用预防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实施常规抗感染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前5d实施肛拭子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定向抗菌预防术后尿路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症状、尿细菌定量培养及术后尿路感染率。结果术后尿路感染率对照组20.0%、观察组1.67%,对照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h内发热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6.67%,48h后两组患者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检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患者采取定向抗菌药物应用预防术后尿路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青小豆麦粥材料:小麦50克,青小豆50克,通草5克。做法:先用500毫升清水煮通草,去渣后再加入洗净的青小豆和麦粒共煮成粥。作早餐食用。适宜:急性泌尿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尿路感染 (尿感 )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据我国普查统计 ,占人口总数的0.91% ,在慢性肾衰病因中居第二位 ,其后果是严重的 ,因此尿感防治工作显得很重要。现对1991年2月至2001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320例尿感患者的诊治进行临床总结分析 ,间接了解我市尿感的发病及诊疗状况 ,以便做好尿感防治工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能本组320例住院病人均符合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1]。性别 :男性39例 (占12.2 % ) ,女性281例 (占87.8% )。年龄 :10~20岁21例 (占6.6 % ) ,20~50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宫颈存在非典型腺细胞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基因分布,为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因宫颈存在非典型腺细胞的53例妇女为观察组,平均年龄57岁;宫颈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的338名妇女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测(TCT)、HPV-DNA分型。结果观察组有34.0%感染≥1种高危型HPV(HR-HPV),HPV-16和(或)HPV-18感染率为2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一HPV亚型感染率为40.0%、多重HPV亚型感染率为9.5%、多重HR-HPV感染率为5.7%,以单一HPV亚型感染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为13.2%与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存在非典型腺细胞时有较高的HR-HPV感染率,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对宫颈存在非典型腺细胞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