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石甘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提取量较单味药及对药提取药液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酸碱对药附子与甘草在四逆汤中配伍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附子与甘草在四逆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附子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乌头生物碱类成分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对附子而言,水煎煮只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乙醇提取既可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又可检测到双酯型乌头生物碱;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煮、水煎后离心生物碱提取量逐渐减低,乙醇回流生物碱提取总量变化不明显.对甘草而言,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煮、水煎后离心,乙醇回流甘草酸提取量均逐渐降低.结论:附子、甘草单煎和乙醇回流、附子、甘草对药煎煮和乙醇回流、四逆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麻杏甘石汤及其配伍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及其配伍抗急性肺损伤的药效作用及作用机理,为其治疗实验性急性损伤提供药理学证据。方法:以正交设计法设计实验,以LPS尾静脉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麻杏甘石汤及其不同配伍对实验模型的影响,以揭示麻杏甘石汤抗急性肺损伤的配伍规律。结果:麻杏甘石汤及其配伍具有良好的抗急性肺损伤的药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升高的TNF-α及升高血清降低的IL-10有关;实验结果还表明药效作用都以全方组最好,君药对以上各试验的影响都最大。结论:麻杏甘石汤具有良好的防治SIRS—AI的作用;君药在方中起主要的治疗作用。臣药与佐使药则可增强相关的药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黄先煎对麻杏甘石汤抗菌与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影响。方法:①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试管稀释法检测麻黄先煎煎剂和四味药同煎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②采用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司他韦组、麻黄先煎组、四味药同煎组,经灌胃给药或给0.9%氯化钠溶液7d后,检测小鼠肺指数、肺病理变化。结果:①麻黄先煎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明显大于四味药同煎煎剂(P<0.05,P<0.01)。麻黄先煎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BC均低于四味药同煎煎剂。②两种煎剂均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增加(P<0.01,P<0.05),但麻黄先煎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1)大于四味药同煎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麻黄先煎煎剂对肺组织病理变化改善作用优于四味药同煎煎剂。结论:麻黄先煎煎剂抗菌与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优于四味药同煎煎剂。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剂中酸碱对药的配伍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方剂中酸碱对药的配伍化学研究是中医方剂研究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慨述了从酸、碱性成分化学类群着手对含酸碱对药的方剂配伍作用研究的思路、方法;分析了研究结果;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并对本领域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及其抗炎作用的变化,探讨两药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GC-MS测定各水煎液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盐酸去甲基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的煎出量;采用HPLC测定各水煎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煎出量。通过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来观察麻黄、甘草药对不同配伍配比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与单煎液相比,麻黄与甘草配伍后,随着配伍药材比例增大,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味麻黄或甘草组比较,麻黄甘草(12:3)组和阳性对照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配伍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黄甘草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断二药配伍后,甘草中有机酸和麻黄中生物碱之间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生物碱有机酸复盐,导致配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降低。麻黄甘草配伍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甘草配伍比例的增加,抑制作用降低,推断是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7.
麻杏甘石汤源于《伤寒论》,对其方证分析,后人争议甚多,现将方剂学各版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方解分析列出,并讨论其主证中无表证的依据,我们认为该方已非解表之功,而是主治上焦气分热证,故在分类上应将该方从辛凉解表剂中分出,划为清气剂,应归于清脏腑热篇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心点设计法,比较麻杏甘石汤主要有效成分不同配伍的药效,寻找最佳配伍,探讨各成分间相互关系。方法:以20μmol/L磷酸组胺诱发豚鼠离体气管环收缩痉挛,按照中心点设计,将麻杏甘石汤主要有效成分麻黄碱(X1)、苦杏仁苷(X2)、甘草酸(X3)组成不同配伍作用于气管环,记录其对气管环的舒张作用;运用多元非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找出药效的最佳配伍,分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Y=639.79+90.86X1+148.12X2-14.85X3+15.66X1X2-3.77X1X3-4.28X2X3+2.66X12+7.69X22+2.67 X32;盐酸麻黄碱与舒张百分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苦杏仁苷、甘草酸则与舒张百分率无显著的相关性;盐酸麻黄碱与苦杏仁苷对舒张百分率有非常显著地协同作用;杏仁苷与甘草酸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麻黄碱与甘草酸交互作用不明显。有效成分最佳配伍为麻黄碱1.95×10-5mol/L,苦杏仁苷1.91×10-4mol/L,甘草酸1.29×10-6mol/L;成分对药效的贡献大小为: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酸。结论:中心点设计适用于麻杏甘石汤主要有效成分的配伍关系及成分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MH-GC)药对不同配比水煎液灌胃给予大鼠后,血浆中麻黄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成4组,分别为MH,MH-GC(12∶3),MH-GC(12∶6)和MH-GC(12∶12),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给药量分别为7.42,9.28,11.13,14.84 g·kg-1。利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以盐酸金刚烷胺为内标,采用UPLC-MS/MS测定血浆样品中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和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MH组相比,MH-GC(12∶3)组中NME和NMP的MRT0-t得到显著缩短,PE的t1/2z和Vz/F也显著降低;MH-GC(12∶6)组中NME,E和PE的AUC0-t均得到显著提高,PE的CLz/F和Vz/F显著降低;MH-GC(12∶12)组中E和PE的MRT0-t则显著延长,ME的CLz/F显著提高。结论:麻黄与不同比例的甘草配伍后,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部分药动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甘草用量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减毒或增效侧重点则不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古方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药物用量不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大黄硝石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黄柏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黄柏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小檗碱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蒽醌类成分及小檗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煮降低趋势明显,乙醇提取变化不明显,且提取量不及水提取.水煎煮单药与对药之间变化趋势尤其明显,而小檗碱的变化趋势较蒽醌类成分更明显.结论:大黄、黄柏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黄柏对药煎煮和乙醇回流,大黄硝石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附子在大黄附子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附子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附子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对大黄而言,蒽醌类成分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总量逐渐升高。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对附子而言,水煎煮只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乙醇提取既可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又可检测到双酯型乌头生物碱;乌头生物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变化不明显;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结论:大黄、附子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对药煎煮或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附子在大黄附子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附子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附子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对大黄而言,蒽醌类成分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总量逐渐升高。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对附子而言,水煎煮只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乙醇提取既可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又可检测到双酯型乌头生物碱;乌头生物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变化不明显;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结论:大黄、附子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对药煎煮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大黄硝石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黄柏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黄柏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小檗碱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蒽醌类成分及小檗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煮降低趋势明显,乙醇提取变化不明显,且提取量不及水提取。水煎煮单药与对药之间变化趋势尤其明显,而小檗碱的变化趋势较蒽醌类成分更明显。结论:大黄、黄柏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黄柏对药煎煮和乙醇回流、大黄硝石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获得明显改善。治疗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是92.5%,优于对照组72.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汤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可有效增强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避免副作用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用针刺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结论:针刺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郭怀忠  温倩  冉瑞雪  王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2985-2989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钙镁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配伍麻杏石甘汤中钙镁的溶出量。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钙镁的含量。电泳条件:背景缓冲液为6.4 mmol.L-1咪唑溶液(冰乙酸调pH至3.5);检测波长214 nm;分离电压10 kV;重力进样(8 cm×7 s);柱温室温。结果:钙离子测定的线性范围0.009 68~9.68mg.L-1,相关系数0.998 1,检测限0.002 1 mg.L-1,定量限0.007 1 mg.L-1,平均回收率100.4%;镁离子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1~10 mg.L-1,相关系数为0.995 9,检测限为0.002 8 mg.L-1,定量限0.008 9 mg.L-1,平均回收率96.4%。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可作为麻杏石甘汤中钙镁含量的测定方法。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和杏仁对钙的溶出量影响显著,炙甘草对钙的溶出量影响不显著;麻黄对镁的溶出量影响显著,而杏仁和炙甘草对镁的溶出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