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泉芝  王婕 《贵州医药》1999,23(3):213-214
收集60例胆道术后病人,探讨硬膜外小剂量吗啡注入在胆道术后镇痛效果,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及副作用。1资料与方法1.1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60例,男10例,女50例,年龄19-70岁,术前ASAI-H级,随机分成两组,入手术室后,于T9-10行硬膜外穿制成功后向头置管,局麻药用2%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麻醉平面确切有效后,手术进行人腹腔时静脉滴入见喀陡40-50mg和氟哌啶2-2.5mg,术毕镇痛组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含盐酸吗啡2mg的生理盐水5ml,对照组术后疼痛时肌注哌啶1.5mg/kg。1.2观察项目:(1)镇痛效果,手术…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前列腺摘除手术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此法不仅减轻了病人切口疼痛,并且抑制了膀胱痉挛引起疼痛,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膀胱摘除前列腺手术50例,年龄67~78岁,ASAⅠ~Ⅱ级,术中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L_(1~2)。间隙穿刺,向头留置导管3.5cm。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例)未作PCEA,常规肌注镇痛解痉药物;观察组(n=25例)术后行PCEA。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术式、麻醉方法及麻醉前BP、SPO_2、HR、ECG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例1] 女,58岁。因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行单纯胆囊摘除术。术前30分钟肌注哌替啶50 mg、异丙嗪25 mg,入室后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切皮时,病人诉疼痛,考虑麻醉阻滞时间未到,给予氯胺酮100mg小壶内滴注,3分钟后病人口唇发绀,呼吸暂停,紧急给予面罩加压人工呼吸,约30秒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测量脉搏、血压正常,给予面罩低流量持续吸氧,手术历时1小时50分钟,术毕安返病房。 [例2] 男,20岁。因训练时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半月板摘除术”。术前未给任何镇静、镇痛药,入室后选择腰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切皮时由于麻醉阻滞不全病人疼痛,给氯胺酮100 mg小壶内滴注,1分钟后发现病人呼吸停止。紧急给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在计划生育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择期行计划生育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2~43岁,随机分为2组。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ESA组),n=50;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11=50。监测ECG、BP、HR、SpO2,用针刺法测定两组的痛觉减退平面,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定麻醉效果,术后随访腰麻后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EA组明显慢于CESA组(P〈O.01),EA组中辅助静脉镇痛药剂量明显高于CESA组。CESA组术后无1例腰麻后头痛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严格控制注药速度和麻醉平面,采用小剂量局麻药,术中精心管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计划生育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麻醉效果是确切的,与硬膜外麻醉比较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简易法硬膜外自控镇痛(以下称PCEA),能减少伤口疼痛,提高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1 资料和方法选择ASAI~级膀胱前列腺及妇科手术病人30例,其中膀胱部分切除2例,前列腺摘除术20例,子宫及附件手术8例。年龄33~68岁,平均56岁。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应用509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相对稳定。方法: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取一只50ml一次性注射器,内盛50ml镇痛液,术毕与硬膜外导管接头衔接,装入无菌透明薄膜袋内密闭备用。镇痛液的配方:治疗组20例:0.125%布比卡因麻药50ml加芬太尼0.2mg、氟哌啶5mg。…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硬膜外腔阻滞后寒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在硬膜外腔阻滞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ASA Ⅰ-Ⅱ级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曲马多组(Ⅰ组)经静脉注射1%曲马多(用生理盐水稀释)1mg/kg;哌替啶组(Ⅱ组)经静脉注射1%哌替啶0.75mg/kg.两组注药部位均为上肢静脉,注药速度均为30mL/min,若注药5min后寒战仍未消失者再经静脉加注咪唑安定0.05mg/kg.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体指数)、手术部位、静脉给药部位及手术开始前输液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注药前寒战的分级与注药后1min、5min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注药后3min治疗效果的判定Ⅰ组优于Ⅱ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Ⅰ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Ⅱ组,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马多治疗硬膜外腔阻滞后寒战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优于哌替啶,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硬膜外阻滞后并发症寒战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董明远  朱风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40-3141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次全切术病人所采用的颈丛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5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根据病人疼痛反应情况,给予氟芬合剂和氯胺酮,观察病人在切皮、分离甲状腺上极、峡部、下极时的平均动脉压(MAP)、SpO2、心率(HR).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在分离甲状腺上极时MA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分离下极和峡部时,A组MAP和HR明显高于B组(P<0.05).A组18例术中加用氟芬合剂,5例加用了氯胺酮,而B组仅有12例加用氟芬合剂,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对甲状腺次全切手术,颈丛和硬膜外麻醉同样是安全的.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且辅助用药少,并能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静脉和硬膜外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二组:患者完全清醒并诉切口疼痛时,V组经静脉注射丁丙诺啡0.2 mg,E组经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0.2 mg,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患者再次疼痛(VAS>5)时分别开启静脉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采用LCP模式.结果 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组和E组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9±3)min和(25±5)min,维持时间分别是(5.1±2.3)h和(12.3±4.5)h,E组明显长于V组(p<0.05);两组使用丁丙诺啡总量分别为(1.0±0.4)mg和(0.6±0.2)mg;4h及22h E组VAS评分较低.两组Rame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和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安全而有效,静脉注射镇痛起效更快,硬膜外注射可减少其用药总量,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9.
王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50-2451
探讨妇产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产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舒适性。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与分组: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其中子宫切除术20例;剖宫产术20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0例,均分为两组。25例单纯硬膜外麻醉(EA)组,25例腰-硬联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65岁以上老人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70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人随机分为EA组和CSEA组,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体质量、合并疾病上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导尿。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CSEA组取侧卧位,患肢在下,选择L2-3或L3-4椎间隙,采用腰硬联合穿刺包穿刺(其中包括16G硬膜外针和25G笔尖式腰麻针)。腰麻药采用重比重0.5%布比卡因1.3~1.8mL(6.5~9mg),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手术时间长者从硬膜外导管追加1.5%利多卡因。EA组根据手术范围选择L1-2、L2-3或L3-4穿刺至硬膜外腔保留硬膜外导管,局麻药用1.5%利多卡因或0.375%布比卡因,所有患者常规心电、NIBP、SPO2监护,记录术前、注药后MBP、HR变化。术中持续面罩给氧。所有患者在注药前均进行扩容,SBP低于术前值的30%应用升压药。结果CSEA组注药后镇痛立即起效,术中镇痛完善,没有1例需要辅助用药。EA组注药后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明显长于CSEA组,其中有5例因阻滞不完善需静脉使用镇痛药物。两组患者的MBP、HR与术前比较都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之间发生变化的时间有明显差异。两组没有1例发生呼吸抑制、心率缓慢、恶心呕吐。CSEA组没有1例发生术后头痛。结论CSEA应用在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中较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肌松充分,对全身干扰尤其对循环、呼吸影响小,不受时间限制,且患者清醒合作,可以满意完成手术。另外由于使用笔尖式腰麻针,钝性分离脊膜,脑脊液外漏少,麻醉药用量小,术中未出现血压过低、恶心呕吐等,术后未发生头痛。两种麻醉方式对循环的影响都不明显主要在于注药前积极的扩容治疗以及对合并症的重视。总之,CSEA应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是除硬膜外麻醉外另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术后并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0~50%[1],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也影响护理质量和手术的预后。本组以枢复宁(ondansecron)静脉注射预防其并发恶心,呕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妇科盆腔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年龄27~56岁,其中行全子宫切除术26例,单侧附件切除术14例。全部病人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前30min均肌注本巴比妥销0.1g、阿托品0.5mm。入手术室后行常规硬膜外穿刺与用药。手术结束前30min,每例均由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生理盐水5ml。后将病人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硬膜外生理盐水扩张对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最小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 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鞘内给药后硬膜外给予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未给任何液体。罗哌卡因初始剂量为10 mg,有效剂量定义为鞘内给药后10 min采用针刺时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并且不用硬膜外加药完成手术。根据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上调或下调下一例产妇罗哌卡因的剂量,浓度梯度为1 mg。观察两组腰麻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记录血压、心率及母婴相关并发症;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的ED_(50)及95%CI。结果观察组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7.51 mg(95%CI:7.09~7.93 mg),对照组为8.29 mg(95%CI:7.73~8.85 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硬膜外生理盐水容量扩张时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7.51 mg,且硬膜外生理盐水容量扩张能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术后镇痛现在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 ,其有效地减少病人术后疼痛及损伤反应 ,对促进病人的术后早日康复极为有利。本文就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两种不同用药方法及效果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低位硬膜外麻醉病人 6 0例 ,术中麻醉效果确切 ,ASA分析Ⅰ~Ⅱ级 ,年龄 2 3~ 4 5岁。方法 随机自愿原则将 6 0例病人分为A、B两组 ,每组 30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均采用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无统计学差异。A组病人于手术结束前 15分钟经硬膜外导管注入镇痛液 5毫升 ,内含吗啡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与曲马多连续静脉输入联合吗啡预先硬膜外输注应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4例ASA Ⅰ~Ⅲ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腹部、脊柱、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氯诺昔康组和曲马多组,每组22例.两组均于麻醉后,切皮前以吗啡1~2mg注入硬膜外腔,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注泵持续输注氯诺昔康0.6mg·2mL-1·h-1(氯诺昔康组);曲马多16.6mg·2mL-1·h-1(曲马多组).两组输注泵内加用氟哌利多5mg,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96mL(48h用量).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h各组各时点的VAS分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为良好或基本满意,但在术后12h和48h的VAS评分以曲马多组为高(P<0.05、P<0.01).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并发症以曲马多组为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均未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氯诺昔康与曲马多的总使用量之比为0.04∶1.结论:氯诺昔康能安全、有效应用于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联合吗啡硬膜外预先镇痛能提高其镇痛效果,减少各自药物的用量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曲马多与氯胺酮的超前镇痛作用在剖宫产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  麻洁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87-1788
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切皮前硬膜外小剂量使用曲马多与氯胺酮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选择72例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分别在手术切皮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曲马多25mg(Ⅰ组),氯胺酮30mg(Ⅱ组),生理盐水0.5ml(Ⅲ组)。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项目:(1)3组剖宫产手术病人中的手术时间。(2)2%利多卡因麻醉用药总量。(3)术后疼痛开始时间。(4)术后PCEA用药量。(5)PCEA镇痛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6)PCEA镇痛后VAS评分。结果:3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麻醉药用量,Ⅰ组、Ⅱ组与Ⅲ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疼痛开始时间,与Ⅲ组相比较,Ⅰ组与Ⅱ组均明显延长(P〈0.05),PCEA术后用量依次为Ⅲ组〉Ⅰ组〉Ⅱ组,3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CEA的VAS评分,3组间无差异。结论:手术切皮前经硬膜外小剂量曲马多或氯胺酮均降低术后病人对PCEA镇痛药的需要量,但氯胺酮的硬膜外超前镇痛效果较曲马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收集布比卡因、芬太尼、氟哌啶复合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病例1412例,其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椎体外系综合征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8例均为女性,年龄16岁~31岁,"足月妊娠”行"剖宫产”4例,"卵巢囊肿切除”2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均用腰段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好.术后用百特泵或上海怡新泵硬膜外术后镇痛,用药为0.2%布比卡因100 mL加芬太尼0.3 mg~0.5 mg加氟哌啶5 mg~10 mg(4例5 mg、4例10 mg),速度2 mL/h,其中4例术中镇静辅用氟哌啶5 mg,1例术后因呕吐用胃复安10 mg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术中不同硬膜外给药时机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0名产妇在行腰麻后(用0.4%罗哌卡因2ml)随机分为两组。组1:腰麻后15min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5%罗哌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再注入7ml,然后开始手术。组2:腰麻后20min开始手术,在胎儿取出后经硬膜外导管予0.5%罗哌卡因3ml试验量5rain后再注入7ml。术中根据需要可以静脉追加芬太尼或氯胺酮,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记录不同时间痛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腹肌松弛度、新生儿评分、产妇术中疼痛和静脉追加芬太尼与氯胺酮次数和剂量。结果腰麻后15min、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min时两组平面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开始后20、30、40、50和60min时组1麻醉平面明显比组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1疼痛和肌松评估均明显优于组2(P〈0.05)。结论为获得较好麻醉效果,剖宫产术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时手术前为最佳硬膜外追加局麻药时机,胎儿取出后硬膜外追加用药效果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18.
尹学军  宁贤友 《安徽医药》2007,11(2):151-152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30例,年龄71~85岁,男性20例,女性10例,体重45~65 kg,ASAⅢ~Ⅳ级,随机分为单侧腰麻USA组(U组)和硬膜外CEA组(C组),每组15例.穿刺点选择L3~4或L2~3椎间隙,U组取患侧卧位,抽取0.75%布比卡因1.8 ml加50%GS 0.2 ml以0.1 ml/秒速度注入,注药后取原体位卧10 min.C组常规硬膜外麻醉,以2%利多卡因2 ml为试验量,根据麻醉平面及患者反应追加全量0.5%布比卡因12~15 ml.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和辅助用药例数、腰麻后头痛、马尾综合症、恶心呕吐和布比卡因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和输液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麻醉效果比较:腰麻组麻醉起效时间1.06±0.58 min,硬膜外组5.07±1.23 min;阻滞完善时间腰麻组6.71±2.27 min,硬膜外组18.74±4.83 min;辅助用药腰麻组2例,硬膜外组13例;布比卡因用量U组9.21±0.42 mg,C组69.48±4.52 mg,以上结果硬膜外组与腰麻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马尾综合症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症,麻醉中精心管理,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也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邵红  崔文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102-103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新斯的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静脉剥脱手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I组)、对照组(Ⅱ组),观察组术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新斯的明0.7 mg与生理盐水合液5 ml,对照组患者术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5 ml生理盐水;VAS法评价疼痛情况,记录术后第一次排尿、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 h、6 h、9 h、12 h的疼痛评分,哌替啶使用次数、时间,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应用镇痛药的时间明显延迟和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时间、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静脉剥脱手术患者,新斯的明硬膜外注射可较好地缓解疼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对腰麻后寒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芬太尼对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F(芬太尼)组和N(对照组)组。取L2~3间隙进行穿刺,待有脑脊液流出后,40秒内注入腰麻液3ml,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腰麻液的配方F组:布比卡因15mg 芬太尼20μg加10%GS至3ml;N组:布比卡因15mg加10%GS至3ml。观察记录麻醉前(T1)、后10分钟(T2)、20分钟(T3)、30分钟(T4)、40分钟(T5)、60分钟(T6)、90分钟(T7)及术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体温、手术室温度及寒战出现的时间并给予评分。病人主诉寒战或观察到寒战时,则静脉给予杜冷丁5mg,观察2分钟,并以5mg递加,直至寒战消失,但总量不超过50mg,记录杜冷丁的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结果两组均有部分病人出现寒战,出现寒战的时间无明显差别,F组寒战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N组(P<0·05)。F组有5例病人应用杜冷丁,平均用量为20·6±4·3mg;N组病人有8例病人应用杜冷丁,平均用量为31·2±3·6mg,均未超过50m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20μg芬太尼可降低腰麻手术中寒战发生率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