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PAT)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同时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异体输血(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HBT)者48名,比较2组间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PAT,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与HBT 2组比较,术前及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显示,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PAT或HBT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吴彩云  黎炼 《当代护士》2013,(11):37-37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外科手术前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者49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差异.结果 49名患者自体血输注后无不良反应,没有发生贮存输血相关并发症,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贮存式自身输血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Rh(D)阴性孕妇42名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比较贮存式自体输血组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数量,并观察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结果 42名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母婴预后良好,认为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患者心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5—2008年行心外科择期手术的30名患者资料,15名Rh(D)阴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自体输血,1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异体输血。比较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的引流量及术后24 h的血液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量、术后24 h的引流量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RBC、Hb、Hc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PLT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心脏择期手术的Rh(D)阴性患者采用自体输血安全可靠,可有效解决心外手术Rh(D)阴性患者血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B超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择期行剖宫产术的6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试验组行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行异体血输血。对比两组输血前、中、后的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手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前和术后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输血前血压显著低于术前,输血中血压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组间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及术后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b、RBC、HCT、PLT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RBC、HCT、PLT术前、术后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疗效显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无不良影响,可节约血源并有效避免异体血存在的潜在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颌面部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60名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拟进行颌面部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患者于术前7 d(T1)、术前1 d(T2)皮下注射rHuEPO各5 000 U,术前1 d同时静脉注射蔗糖铁溶液100 mg。对照组除了不用rHuEPO和蔗糖铁注射液外,其他治疗同实验组。记录患者术前7d、1d及术后d1(T3)、d3(T4)、d7(T5)、d30(T6)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记录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指标,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入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T1时间点2组RBC、Hb、Hct、RE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RBC、Hb、Hct、RET%在T2、T3、T4、T5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b在T5时间点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Hb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同时间点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GPT、AST、BUN和SCr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围术期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及随访未发现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出血量较多的正颌-正畸联合手术应用rHuEPO可有效提高Hb水平,能减少异体血输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且不会增加术后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2 4 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A组 1 2 0例采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抽取自体血 4 0 0~ 80 0ml、平均 6 0 0ml,然后根据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将抽出的血液予以回输 ,不足部分再补充适量异体血 ;B组 1 2 0例采用常规输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回输自体血的血量及输异体血的血量、并发症、RBC、Hb、Hc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A组术前和术后 2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 7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减少输异体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2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输血方式分为自体组(自体贮血式输血,n=42)与异体组(异体输血,n=40),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自体、异体输血量,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统计输血并发症。结果 (1)自体组累计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PLT、WBC上升,RBC、Hb、Hct降低,自体组术后Hb、PLT、Hct水平均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出生后1min、5min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及脐动脉血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自体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对产妇母婴结局无负面影响,同时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经济性高。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异体输血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异体输血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术前3d、诱导前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观察组术中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围手术期异体血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诱导前Hct、Hb水平优于术前3d(P〈0.05)。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采取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治疗可降低异体输血量,改善Hct、Hb水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确定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其中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术前自体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21~73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血前平均Hb为(147.34&#177;12.69) g/L,Hct为(43.41土3.72)%;使用异体血术前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18~71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术前平均Hb为(133.93&#177;25.94) g/L,Hct为(38.24&#177;9.41)%,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00例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组使用血液总量319U,100例输注异体血组使用血液655U,两者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血液使用总量、平均异体红细胞量、平均异体血浆量均明显降低(P<0.05).自体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d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到出院的平均时间为(6.58&#177;1.9)d,异体输血组患者为(10.01&#177;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而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同时自体输血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较异体输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少,血液输注量少,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感染率低,经济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瓣膜病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自身输血措施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探讨自身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6名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采取综合自身输血措施 ,6 9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出凝血状况、Hb的变化、输用异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FIB、Hb、Plt、PT等均无统计学差别 ;两组患者术后 2 4hFIBHb、PT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术后 2 4hPlt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术后引流量、输注异体血量对照组均明显大于观察组 (P <0 .0 1 )。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自身输血措施 ,可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及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外科择期手术且需术中输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患者使用HAT,其不足部分以库存异体血液作为手术输血治疗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采用常规异体输血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异体输血出现2例过敏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组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输血后IgA、IgG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血行等容血液稀释和术中失血回输自体血后,以及对照组术中出血进行常规输用异体血后HCT、Hb及Plt都明显降低(P<0.05),但均维持在安全范围内,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NH为外科手术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简单、经济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预存式自体输血,评估其在成分式预存自体输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普外科、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中符合预存式自体输血指证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术前采集自体全血、成分单采自体红细胞及未进行自体血预存的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 Hb、Hct、Plt变化,及术后异体血输注率、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评价预存式自体成分输血的有效性。结果自体成分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17.66±18.02)g/L vs.(118.4±16.79)g/L vs.(143.6±10.96)g/L,P0.05;Hct(36.26±4.63)%vs.(36.24±4.85)%vs.(43.17±3.15)%,P0.05;Plt(201.29±58.09)×109/L vs.(202.28±48.06)×109/L vs.(240.11±72.29)×109/L,P0.05均较术前下降;与术前比较自体全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39.43±12.11)g/L vs.(114.93±15.87)g/L vs.(112.72±17.9)g/L,P0.05;Hct(42.45±3.08)%vs.(35.73±4.3)%vs.(34.08±5.44)%,P0.05;Plt(242.36±56.25)×109/L vs.(205.84±65.73)×109/L vs.(197.89±54.71)×109/L,P0.05均降低;对照组术后1 d、3 d较术前Hb(117.7±18.42)g/L vs.(112.62±18.2)g/L vs.(139.97±11.12)g/L,P0.05;Hct(35.33±5.26)%vs.(33.73±5.42)%vs.(42.33±3.86)%,P0.05;Plt(166.27±57.74)×109/L vs.(154.08±55.75)×109/L vs.(216.13±82.21)×109/L,P0.05均降低,但3组患者术后Hb110 g/L,Hct≥33%。3组患者术后1 d、3 d Hb、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成分血组及自体全血组术后1 d、3 d Plt高于对照组(P0.05)。自体成分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日(17.93±7.13)d,(13.09±5.58)d,P0.05,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9±5.58)d,(14.39±5.13)d,P0.05。自体成分血组患者的异体血输注率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22.7%,P0.05)。结论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血输注,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异体血输注率,此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输血具有可行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骨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限制性输血组为实验组(Hb≤70g/L,n=65),开放性输血组为对照组(Hb100g/L n=71);分析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特征、术前,术后Hb和Hct值,输血反应,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相关指标,以探讨实施限制性输血治疗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⑴实验组红细胞输注量(240±8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410±54.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的Hb和Hct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术后1d,术后7d的Hb和Hct值明显低于后者,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⑶实验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感染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的红细胞用量更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术后感染发生风险更低。虽然限制性输血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降低明显,但出院前恢复情况与开放性输血组患者一致,可知限制性输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诊大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了回收式自体输血措施,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库存血液(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循环指标如HR、SBP、MAP等以及血常规指标RBC、Hb、Hct、Plt等均较输血前出现了明显改善,组内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自体血回输者对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对照组相对较小。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抢救急诊大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争取了手术患者抢救的宝贵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输血对体外肺膜氧合辅助下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氧状况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行体外肺膜氧合辅助下循环心脏手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异体组和自体组,每组41例。异体组采用异体输血,自体组采用自体输血。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氧指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术前,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术前,且术后自体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异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术前,且术后自体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均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且自体组APTT、D-D显著低于异体组,FIB显著高于异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存式联合自体回收式输血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时间(TT)]及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NK)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感染率2.17%(1/46),与对照组8.70%(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2h及24h的Hb、Hct、PLT、FIB、PT、APT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输血后24h及72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24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72h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CD3+、CD4+、CD4+/CD8+及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且对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优于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张琼  王静  张洪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7):2339-2340,2342
目的 为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4例符合PABD条件并进行了PABD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观察采血前和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Hb)﹑RBC、WBC、PLT、红细胞比容(HCT)5项血液学指标,以及患者术前备血和术中、术后用血量。结果 只进行自身输血的患者(A组)采血前和回输后(术中或者术后24h内)的5项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BC、Hb、HCT、PLT都下降(P<0.05),WBC则上上升(P<0.05)。既进行了自身输血又进行了异体输血的患者(B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有相似的情况,RBC、Hb、HCT、PLT都下降(P<0.05),WBC则升(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采血前和回输后的5项血液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体现在血液学指标上),但个别病例中对于术前失血量的评估还不够准确,导致所采集的自身血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影响PABD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血液的方式回输自体血;并选择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输异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异体血用量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这些血液指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的自体输血方式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患儿按不同输血方式分为配合型输血组41例及同型输血组46例。比较两组红细胞输注量,输血前后血液指标[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变化,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果,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配合型输血组和同型输血组红细胞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Hct、Hb、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Hct、Hb、RBC水平高于输血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h后,配合型输血组和同型输血组I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型输血组有2例患儿检出不规则抗体,余下39例配合型输血者和全部同型输血者DAT及不规则抗体均为阴性,两组均未见输血不良反应(P0.05)。随访结果:16例配合型输血患儿输血后24h、3d、7dHb及IBiL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检出不规则抗体。结论配合型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和同型输血等同,配合型输血是临床输血治疗中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