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痹与痿     
痹病和痿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并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早在《内经》一书中,就设专篇,较系统地论述了两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治疗原则、治法及预后。鉴于两病在病位、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多有相同,证候也错杂多见、难以截然分开,历代医籍虽见有痹痿合论,但均不全面,本方拟详细论述,明其异同,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杨卫东 《陕西中医》2007,28(7):850-850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类中药配伍治疗肝肾精亏,命门火衰为主要证型阳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起痿汤加减(熟地、山萸肉、柴胡、巴戟天、肉苁蓉、远志、茯神、人参等)治疗阳痿20例。结果:总有效率90%。提示:本方具有阴阳双补、补肾填精、疏肝解郁,振痿起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痿病名源于“萎”。在《内经》之前的文献中已见到关于痿、躄的记载。《内经》论痿,以肢体症状为主,具有筋急而挛和弛缓而不收的双重表现,已基本完成了脏腑分证,并与偏枯(中风)和痱进行鉴别诊断。《内经》关于情志因素致痿的认识,后世医家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法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宗。  相似文献   

4.
<正>痿证是临床中的疑难杂症,以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症状,临床以下肢痿弱无力、行动障碍为多见。《素问·痿论》指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发为痿躄……悲哀太甚……传为脉痿……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筋痿……以水为事,居处相湿……发为肉痿……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发为骨痿"。后代医家总结归类将痿证分为肺热津伤证、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脉络瘀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曾治愈不少痿躄的病例。现就近两年来资料完整的20例小儿痿躄(肺热津伤证)简报如下:1.一般情况小儿痿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好发于冬春两季。20例中,1~2岁幼儿17例,8~12个月的患儿3例;其中男孩11例,女孩9例;自发病至初诊时间最短者3天,长者15天,均在出现痿证后就诊,且都是下肢软弱无力,不能任地,其中双下肢痿软者10例,单侧下肢痿软者10例;疗程最长者20天,最短者8天,平均12天左右痊愈。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人们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准绳,凡遇痿症,皆从阳明胃经着手,甚者自始至终,不以分型而用药,不以分类而取经。其实,由于五脏之热影响到所合的筋骨,肌肉,皮毛,血脉后,均可导致痿症。如“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故治疗时,当“补其滎,而通期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分经治之。但根据五脏致痿的原因分析,以及脾与他脏的关系和脾与胃的关系分析,五脏致痿  相似文献   

7.
<正> “肺痿”一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之后,历代诸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予以探讨确系必要。《说文》云:“痿,痹也”。段玉裁注:“古人多痿痹联言,因痹而病痿也”。说明瘘证是继发性疾病,多由痹证发展而来。痹,闭也,壅闭不通之意。《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合论于同一篇中确有一定的含义。考诸痿证首见于《素问·痿论篇》,其以“肺热叶焦”立论。分列脉痿、筋痿、肉痿、痿躄之证,据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一共收治32例痿躄证患者,由中医辨证论治收到较好疗效,报导于后: 一般资料均为住院病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1岁。其中9~15岁9例,16~35岁7例。36~51岁16例。病程:短者3天、长者1年零3个月。病前发烧者1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诱发者6例;腹泄脱水引发者5例;情志内伤者4例;劳累过度引发者4例;原因不明者2例。急性发作者20例;慢性发作者12例。上肢痿者6例,下肢躄者26例。西医诊断:重证肌无力6例;周围神经炎7例;进行性肌萎缩2例;髌骨软化证1例;急性脊髓炎2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分析肺痿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肺痿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痿常见病因有内伤、体虚、热邪、痰邪等,病机以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表虚、热盛津伤较为常见。18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痰、热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表、肾、脾、胃、心,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气虚+阴虚、痰+热、痰+瘀较为常见,病位均主要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痿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独到见解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医门法律》是旴江名医喻嘉言所著,其卷六《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提出治疗肺痈肺痿的“律四条”。提示后人在肺痈肺痿的治疗过程中要“先议病后用药”、注意识病断证、审因求证、辨证立法避免误治。概述喻嘉言对肺痈肺痿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肺痈肺痿临证治疗之宜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运用安宫牛黄丸治验痴、瘫、痿、謇、蹇等疑难奇证五则,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只要病机为痰凝络阻,髓窍不通,而需豁痰开窍者,不论急性热病或慢性杂病,均可用之。只要辩证正确,较长时间应用亦未见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二妙丸由苍术、黄柏两味药组成,其中苍术苦寒,燥湿健脾,黄柏苦寒、能清湿热、两者相合,燥湿清热,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湿热下注、下部湿疮以及湿热成痿等证。痿是四肢痿弱无力,不能举动;痹是骨节四肢麻痹不仁兼有疼痛。凡痿、痹、脚气、疮疡等证,由于湿热而致者,临床常以此为  相似文献   

13.
肺俞、膏肓俞、四花穴灸治肺痿(肺纤维化)沿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针灸介入难治疾病肺痿(肺纤维化)治疗的可行性,为针灸特别是灸法介入该病的治疗提供扎实的历史文献基础与中医理论支持.方法:搜集自汉至清历代对肺俞、膏肓俞、四花穴灸治肺痿(肺纤维化)或相应证候的报道,采用思辨性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系统归纳法追溯其历史沿革,加以整理、分类、序列、简评、综述,把握其主要的方法学精髓.结论:以上诸穴灸治肺痿(肺纤维化)由来已久,疗效确切,应继续深入研究,探索灸法介入肺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沈冯君 《中医正骨》2004,16(10):21-22
痹、痿的定义、病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等在历代医籍中论述颇多.从临床学科的角度来看,痹、痿不仅发生于骨伤科,还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二级学科.进一步认识清楚痹、痿与病、证、症的关系;痹证(不同证或型)之间,痹、痿证之间的传变关系;痹与痿,无论从"病"的含义或"证"(型)的含义均可存在.探讨清楚这些关系,对辨病,审证求因,审因求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肺痿是临床难治病,近年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复习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朱丹溪论述肺痿的“大便如豚脑”一症为示人以危证、逆证之象,从而丰富了中医学对肺痿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邓伟明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79-1680
吴维城认为阳痿病机以肾虚为主,兼有肝郁、湿热等证,临证时将本病分为肾虚火衰、肝肾气郁、湿热下注3型。肾虚火衰型治疗以温补肾阳,养肝起痿为法,肝肾气郁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强肾起痿为法,湿热下注型,治疗以清热利湿,泻肝起痿为本。  相似文献   

17.
素问玄机原病式说:“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素问识、高说:“痿者,四肢痿弱,举动不能,如委弃不用之意。”中国医学大辞典说:“痿,手足痿软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据此;则痿证的定义,乃即手足痿弱无力,举动不能,关节缓纵,有如委弃不能使用的一种证候。  相似文献   

18.
痿证含义 痿证,今又称痿病.<内经>开历代之先河,对痿证进行了专篇讨论.但由于<内经>时期证的概念尚未成熟,书中并未提出"痿证"这一名词,而是将该证统称为痿或痿疾.如:"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素问·痿论>),是以"痿"统称所有痿证;"故痿疾者,取之阳明"(<灵枢·根结>),则是以"痿疾"称之.具体而言,<内经>中的痿证又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  相似文献   

19.
介绍刘友章"风药起痿"的新学术理念,发挥风药特性治疗重症肌无力。认为"肝、脾、肾虚损,湿、瘀、毒内蕴"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证时应发挥风药透邪、宣通、胜湿、灵动的特性,以疏解肌表湿、瘀、毒诸邪,营卫气血始能流利,肌表络脉得以濡养而起痿。同时风药升提、理脾、协同增效的特性,有助于提振肝、脾、肾之虚损,鼓舞正气而起痿。其风药的应用经验:麻黄、葛根"宣通透邪"起痿,羌活、独活"风能胜湿"起痿,柴胡、升麻"升提大气"起痿,薄荷、防风"升肝解郁"治肝郁兼证,紫苏叶、荷叶"理脾护胃"治疗脾胃兼证。  相似文献   

20.
高教授根据"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认为,骨痿以下肢痿弱无力,难于直立,腰脊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病机以肾阴虚内热为主,可涉及脾胃虚弱,脏腑虚实之火,亦可合并瘀血致病,临床分为肾虚骨痿、脾胃虚弱、瘀血痹阻三个证型。总结用药特点为治痿以滋肾壮骨为主,兼清虚热;以调和脾胃为辅,舒筋荣骨;重视活血化瘀,通调脉络;辨别脏腑归属,重用清热。高教授治痿,博古通今,审查病因,以辨证为本,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