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宗敏  吴晓明 《中国药房》2005,16(24):1891-1892
目的:促进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方法:考察英国处方事件监测的方法和进展。结果:对初级保障的上市新药进行处方不良事件监测,可从中寻找信号,起到预警作用。结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目前采用自愿呈报方式,而英国的处方事件监测制度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外处方事件监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和掌握处方事件监测国内外现状和适用范围.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和掌握处方事件监测基本情况.结果 处方事件监测是发现不良反应的主要方法,是自发报告的重要补充.结论 处方事件监测方法对国内药品再评价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的理解和认识,并从本质属性、监测的对象范围、监测方法,监测目的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近10年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领域的学术研究,为研究如何完善我国ADR监测体系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分析归纳法,总结国外在ADR监测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果与结论:国际ADR监测领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ADR信息的有限性、药物警戒信息处理中尚存在哪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药物警戒面临的来自公众的挑战、不同ADR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以及ADR监管完善策略等方面的探讨,我国学者可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定义及范畴,厘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方法回顾"监测"的语源学,以及作为术语在疾病监测或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定义和范畴;回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与实践,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对其的影响;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与"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框架。结果"监测"的目标是有危害可能的趋向。"持续"、"系统"、"收集"、"分析"、"解释"、"传播"是术语"监测"的基本元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从药物获批上市即开始,收集的数据不仅涉及药物的性质,还涉及药品标准、药品生产、药品储存和药品使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论建议定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一项以药品不良反应为目标的公共卫生项目,由一整套持续、系统性地收集、归整、分析和阐释药品对人体的危害方面的数据(包括相关的志愿报告、电子医疗记录和实验室记录等)并及时向所有应该知道的人(监管部门、医务人员或/和公众)反馈的过程组成。目的是认识药品安全问题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鉴别、评价、认识和交流药品非预期的有害作用,进一步认识药品的获益-风险的属性,防范或使药品的有害作用最小化。  相似文献   

6.
药物警戒是ADR监测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1960年前后出现的“反应停事件”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ADRM)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于1974年由法国首先提出,扩展了ADRM的内涵,全球药害的日益严重使PV受到WHO的关注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监测工作已进入法制化阶段,国家《药品管理法》第7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明确了医疗机构是实行药品不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北美和欧洲的药物管理部门对上市后的药物安全性监测日益重视和严格。除了传统的自发报告系统,即依赖于医生和患者自愿向药品制造商或直接向政府药监部门报告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事件、错误和质量问题,新兴的主动监测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主动监测系统是指用多种纵向电子数据库,包括医疗保险索赔及电子医疗健康档案在内的多种自动医疗数据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用药错误在上报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院293例药品不良事件中的用药错误进行识别和再评价。结果:293例药品不良事件中≥60岁的患者比例最大,抗感染药的比例最大,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中混杂38例用药错误(12.97%),以E类用药错误为主。84.21%的用药错误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明显,89.47%的用药错误可自愈或采取一定的措施得到改善。用药错误原因中前3位的为未规范给予预处理药物、已知患者对该药品有ADR发生史,仍再次用药、给药剂量不适宜和静脉滴速过快。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中用药错误的监测,评价中应注意甄别用药错误因素,减少用药错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正式实施,探讨长期处方政策下慢性病患者药物警戒工作的意义和做法。方法:从慢性病患者药物警戒(PV)活动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角度出发,分析针对慢性病患者开展PV活动和ADR监测的必要性,提出长期处方政策下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面临的挑战,探讨加强慢性病患者PV活动和ADR监测的相关建议。结果和结论:在长期处方政策下,患者用药安全性需要医生、药师、上市许可持有人、患者及社区等相关方各司其职并相互协作,密切监测慢性病患者的ADR,在确保用药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使长期处方方便于广大慢性病患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剖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探讨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因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范围和原则,强调了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药物警戒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辨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促进我国药物警戒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药物警戒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概念及其内涵进行比较,并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结果 药物警戒工作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紧密联合.药物警戒工作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应该重视药物警戒工作.  相似文献   

13.
吉迪  李发庆  平其能 《中国医药》2010,5(2):175-177
目的为乍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构建做初步的探究。方法主要通过描述性研究手段,分析乍得药品使用现状,并以国际药物警戒系统为参考,找出自身不足,明确本次研究重点。结果目前乍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结论应设置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机构,通过立法来确保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不良反应救助制度的有效运作,搞好宣传工作,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院3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上报的有效ADR报告322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转归、上报人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例ADR中,男174例,女148例,男女比例1.18∶1;静脉滴注为ADR发生的主要途径(90.96%),其次为口服给药(4.66%);上报人群以医生为主,共191例(59.32%),其次护士122例(37.89%);以药物种类计抗感染药物致ADR最多,共132例(36.16%),其次是抗病毒药34例(9.3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170例(40.48%)。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在药物警戒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介绍药物警戒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及其卫生专业人员在药物警戒工作中的现状和应承担的责任。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应成为药物警戒工作的主体之一,通过对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药物警戒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而建立健全上市后药品临床安全监测网络和药物警戒制度,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相关问题,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樊迪 《中国药房》2012,(42):3937-3939
目的:在新版《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下探讨药品生产企业开展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在开展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国外ADR监测经验,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ADR基金救济制度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政策保障,采取规范信息收集网络、建立ADR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等措施,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的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临床药师干预前)和2013年(临床药师干预后)上报的ADR报告,按报告人、给药途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品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等进行分析、评价、比较。结果:2012年共上报ADR报告343份,其中严重的ADR仅2例,药师上报20例;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54.52%)和中药制剂(23.03%);常见的ADR累及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54.23%)和消化系统(27.99%)。2013年共上报ADR报告406份,其中严重ADR59例,药师上报ADR 101例;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ADR报告比例分别为43.84%和13.30%,与2012年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ADR受累器官-系统仍以皮肤及其附件(46.55%)为主,但所占比例有明显下降(P<0.001)。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各个方面积极参与ADR监测工作,在提高ADR上报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