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与优点。方法 借助冷光源及其他自制器械用小切口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手术52例,平均随访2.3年,根据JOA评定标准,优48例(92.3%),良3例(5.8%),可1例(1.9%)。结论 用小切口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恢复快、疗效好、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周红羽  王勇  黄涛生  黄勇  张连仁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4):292-294,I0001
目的探讨冷光源结合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组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46~78岁,平均61岁。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受累间隙84个,其中单间隙68例,L3~4 14例,L4~5 33例,L5S1 21例;双间隙8例,其中L3~6、L4~5 2例,L4~5、L5S1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年,按照Naka分级标准评定,其中优46例,良22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9.5%,结果未发现脊柱失稳和滑脱征象。结论冷光源结合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单开门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 2 4例 ,其中单个椎板成形 18例 ,两个椎板成形 5例 ,3个椎板成形 1例。结果 术后随访 8个月— 3年 ,X线示半侧椎板小关节融合良好 ,1例再关门 ,优 16例 ,良4例 ,可 4例。结论 单开门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可减少创伤 ,增加脊柱稳定性及防止瘢痕粘连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TLIF+对侧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对我院20例患者行改良TLIF+对侧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腰腿酸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90±16)min;术中出血190~350 ml,平均(220±12)ml;切口长度5~11 cm,平均(6±1.5)cm。术后随访6月-24个月,平均14.7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4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6.7%。结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改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其创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有限切除和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组36例患者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变特点,施行病变节段有限手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5年,优良率91.7%。缩论采用小切口椎板有限切除和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损伤小,即可获得减压作用又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并对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013-07-2015-07手术治疗的7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33例,均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治疗;B组38例,均采用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相近,但与B组相比,A组的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且A组术后1、3 d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但A组术后3、12个月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的椎间融合率为93.9%(31/33),B组为92.1%(35/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相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亦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创伤更小,较好地保留了脊柱后方结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分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8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分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7例老年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责任间隙后再分次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结果本组第1次手术时间65~92 min,平均82 min;第2次手术时间57~89 min,平均74 min;2次手术间隔时间28~45 d,平均34 d。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2(3~11)个月。第2次术后3个月疗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1例第1次手术时硬脊膜撕裂,1例(L4、5)第2次手术时发生硬膜外血肿,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分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CT影像学分类方法,为手术减压部位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把腰椎管管壁致狭窄病变的组织分为关节突(A)、椎体与椎弓骨性组织(B)、钙化结缔组织(C)、椎间盘(D)、硬膜外瘢痕(E)和黄韧带(F)六个类别,把椎管分为前壁(1)、侧壁(2)、后壁(3)三个区。通过对43例共70个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CT影像学病因诊断,用字母-数字化代码对椎管管壁狭窄因素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狭窄因素行个体化治疗。结果:共统计出12类椎管管壁狭窄因素。43例中40例得到定期随访,随访1~5年,优良率90.0%。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管壁狭窄因素分类方法可表达椎管狭窄的性质、部位,有助于术前减压目标的确定、术式选择和电脑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术与传统常规切口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8-03诊治的9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42例采用小切口TILF治疗(TILF组),53例采用传统常规切口PLIF治疗(PIL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后当天、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区疼痛VAS评分及下肢疼痛VAS评分。结果 95例均获得平均18.1个月的随访。与PILF组比较,TILF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小、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LF组出现8例脑脊液漏,TILF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与PILF组相比,TILF组出现脑脊液漏例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当天、术后2个月、6个月TILF组术区疼痛VAS评分低于PI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12个月术区疼痛VAS评分和术后当天、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TIL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较小、术后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创通道下开窗减压术治疗高龄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疗效及相关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共有30例75岁以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微创通道单侧开窗减压术,其中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龄75~88岁,平均(80.2±3.98)岁。单节段减压21例,双节段减压8例,3节段减压1例。14例(46.67%)患者合并高血压,10例(33.33%)合并糖尿病,8例(26.67%)合并冠心病(1例曾行心脏支架植入术),3例(10.0%)有脑梗死病史,6例(20.0%)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3.33%)合并有肾功能障碍,术前评估合并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72.3±24.79)min;术中出血量15~150 mL,平均(30.73±28.57)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随访时间1~5个月,平均(1.8±1.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77±1.04)分改善至出院前(2.07±0.69)分,末次随访时为(1.40±0.56)分(P0.001)。ODI由术前(0.74±0.07)%改善至出院前(0.27±0.05)%,末次随访时为(0.22±0.07)%(P0.001)。26例对疗效满意,3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86.67%。结论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症较多,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控制好内科疾病,手术过程中仔细操作,微创通道下开窗减压术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是安全及有效的,在对高龄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特点和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L3-4,L4-5,L5-S1LDP患者13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疗效:优98例,良32例,可7例,优良率为94.9%。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LD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腰椎管狭窄症呈节段性特点,对病变节段行手术治疗,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12例,结果平均随访38.6个月。疗效73例,良3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4.6%,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又保留了脊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局部椎板减压,椎板间插装融合(interlaminar lumbar instrumented fusion,ILIF)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月,采用经小切口椎板减压、ILIF治疗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49~67岁,平均52.8岁。病程2年~9年4个月,平均4年7个月。16例均为退变性狭窄,4例合并双侧侧隐窝狭窄,3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3、42例,L4、54例,L5、S14例,L3、4和L4、5双节段2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疗效评定;CT扫描并测量椎管横截面面积。结果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47 min;术中出血量120~350 mL,平均145 mL;住院时间4~15 d,平均7.8 d。除1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CT扫描固定节段,示14例棘突间融合,2例可能融合;融合时间3~10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VAS评分、ODI及椎管横截面面积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F可兼顾椎板减压和重建后柱稳定性,同时保护脊髓,具有创伤小及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DIAPASON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DIAPASON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DIAPASON系统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0例。手术节段:L4~5节段10例,L5~S1节段6例,L4~5合并L5~S1者4例。结果2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随访6~18个月,8例患者腰腿痛消失,11例症状改善,1例无变化。17例行走功能改善。3例有泌尿功能障碍的患者中2例症状改善,1例无改变。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应用DIAPASON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1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切断棘突剥离对侧椎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和一侧组织的完整;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孔开窗减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骨性组织,切除导致狭窄的病理因素,将切断的棘突复位固定,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对接受随访的78例患者,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短期(术后3个月)及长期(8~13年)随访时的改善率和手术满意率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78例短期随访优7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7%(77/78)。长期随访优6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9%(74/7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长期随访时手术满意率为98·7%(77/78)。结论:节段性减压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重建,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年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化再手术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有限化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1975年以来收治45例,采用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潜行扩大椎管。其中原切口切除留椎板显露22例,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23例。术中切除是盘36例,侧隐窝狭窄减压17处。结果经3年至18年,平均5.1年随访。优良40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8.8%。结论有限化操作既能除髓核,也能行根管减压,脊柱损伤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2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166例,年龄28-89岁,平均60.2岁。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狭窄范围,分为2组,单节段狭窄组149例;多节段狭窄组1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腰痛最常见,间歇性跛行(86.6%)、腰痛(82.8%)、下肢麻木(60.1%)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8.8%)、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58.0%)、腰椎活动受限(43.3%)和下肢肌力减弱(42.3%)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0.67%,多节段狭窄组为5.6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2.9%.后者为52.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9.
双侧开窗潜行扩大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术中尽量保持骨性结构完整的重要性。方法:72例患者均行双侧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63例获1-7年随访,疗效评定:优52例(82.6%),良9例(14.3%),可2例(3.1%),优良率96.9%。结论:手术治疗能解除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应用双侧开窗,潜行扩大术行椎管减压,既保持了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又减少了合作 ,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