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红云 《中外医疗》2013,32(8):114-114,116
目的评价环孢霉素A用于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9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联合环孢霉素A,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联合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28天进行GCS评分,在治疗半年后对两组患者随访进行GOS评分,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7、14、21天两组患者的GCS生存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8天试验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环孢霉素A能有效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状态,其疗效略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2.
陶宁  胡家正 《西部医学》2006,18(2):179-18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每天0.1~0.2m g/kg,持续静脉点滴7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7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 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年龄、GCS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7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 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1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手术治疗有效性及优化手术的适应证。方法:选择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病例21例,均予以行额、颞、顶大骨瓣减压术,分别统计入院时、手术前和手术后的GCS、影像学以及远期GOS疗效,并与对照组同期非手术治疗15例进行评价。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1)手术组术前平均GCS评分与入院时平均GCS相比较评分显著下降(P<0.01);死亡组病人术前GCS与存活组病人术前GCS评分,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2)根据CT低密度区计算梗死体积,不同的梗死体积在在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治疗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3)手术组存活病人手术后7天、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有显著差异。手术组存活病人与非手术组治疗6个月后的GO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GCS评分的改变及影像表现,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 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在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在人院后24 ~ 72 h内,将益生菌制剂研磨后加入20 mL温水经鼻胃管注入,对照组单纯给予20 mL温水.于营养开始第0、4、7、15天检测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干预前后GCS评分.结果 2组患者血糖水平在干预第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第4、7、15天,试验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后GC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主要证型的辨证论治效果。 方法 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中药组(ZH组)和对照组(CO组)各5人,头低位-6°,卧床21 d。依据预先同样卧床条件下辨证的主要证型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健脾等方法对ZH组进行论治,同时辨证对证型评分和检测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 ZH组无论中医证型或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尿量、血浆皮质醇、睾酮、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性、立位耐力、尿木糖排泄率)都能维持卧床前水平(P<0 05)或轻度改变,CO组改变明显。 结论 卧床模拟失重21 d引起的肾阴虚、血瘀、脾气虚等主要证型,经采用本方初步显示较好的改善效果,其中改善肾阴虚、血瘀证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一共32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入院时GCS评分9~12分者共13例(A组),GCS评分3~8分共19例(B组),试验组分别于伤后24小时、3天、7天时测定NSE的血清浓度,同时以同期体检中心就诊的患者(均经头颅CT证明无脑实质病变)12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病例随访9个月后进行GOS评分。结果:32例DAI患者血清NSE水平伤后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后不良组与恢复良好组之间伤后血清NSE水平比较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NSE可以作为早期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静用于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SAE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SAE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醒脑静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8天死亡率、APACHEⅡ评分、GCS评分、BIS检查结果及血清炎性指标变化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试验组28天死亡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CS评分及BIS检查结果比对照组提升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用于SAE的治疗,效果明显,可对患者治疗及预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28天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早期介入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MRS评分等的变化。结果:①与入组时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就明显下降(P=0.011),而对照组直到治疗后14 d其NIHSS评分才出现显著降低(P=0.034)。组间比较显示,到治疗后21 d,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与入组时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后7 d BI就显著提高(P=0.008),而对照组直到治疗后21 d其BI才显著提高(P=0.021)。组间比较显示,在治疗后14 d、21 d、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BI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③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不依赖(MRS评分≤3分)人数均于治疗后14 d显著增加(均P<0.05)。组间比较显示,在各时间点两组MRS评分≤3分者增加的例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纳洛酮治疗)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及三个月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GCS计分在治疗后10天及三个月后随访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对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两组,发病后第7 天行 NIHSS 评分,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检测发病24 h内和发病后第7天的血尿酸( SUA)浓度,分析SUA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55例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SUA浓度无明显变化, SUA浓度与评分均无关;65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SUA浓度显著降低,且SUA变化值与第7天NIHSS和第1个月mRS有关,Logistic回归显示SUA变化值是第1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家医院295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6 h)病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的基础治疗与康复锻炼;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刺、推拿等为一体的传统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两组疗程均为21 d。评价治疗后第21、90、180天时改良Rankin(MRS)量表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及第7、14、21天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随访第180天时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在干预后第21天的BI评分≥85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0天、第180天的BI评分≥8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综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实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中风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疗效如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估。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等22家医院的537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试验组274例,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B组)治疗,连续治疗21 d。于治疗第21天和发病后60、90 d,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主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包括病死率,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水平(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I),残障水平(modified Rankin criteria,mRS),生活质量(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及中医症征积分(Stroke Sca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STCM)等方面;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因误操作产生空号16个,全国22家医院实际进入随机化分配606例。剔除15例,脱落54例,符合方案并随访完整的共53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脉搏、心率、血压、伴发病、病情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A组死亡5例,B组死亡7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方案可改善患者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90 d随访时,综合方案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P〈0.05),独立生活能力提高(P〈0.05);21、60、90 d的中医症状程度减轻。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共发生76例次不良反应和(或)不良事件,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肤瘙痒或皮疹、出血倾向、转氨酶升高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无关。结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整合了中西医优势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疗效优势在治疗21 d后逐渐显现,表现为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降低残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寒湿瘀阻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55例。西医组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联合吡罗昔康凝胶的西医方案;中医组采用电针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的中医方案。疗程均为21 d。并进行12周的随访。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21 d和随访4周、8周、12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身体损害指数评定量表(PⅡ量表)和寒湿瘀阻证评分。结果:中医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45%,高于西医组的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5);中医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6.36%,优于西医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5);中医组在治疗后7 d和21 d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西医组(P0.01);中医组在随访4周、8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与西医组比较,治疗后中医组JOA量表各维度评分(主观症状、运动障碍、日常功能活动受限)、总分和寒湿瘀阻证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中医组腰前屈、腰后伸、腰侧屈、单腿直腿抬高、脊柱触痛、双侧主动直腿抬高、仰卧起坐评分和总分,较西医组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电针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寒湿瘀阻证,能显著改善患者下腰痛,提高腰的活动范围,恢复其功能,减轻症状,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且作用持久,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解郁胶囊联合利培酮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加奥氮平组、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给予不同处理。观察HAMD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第21天中药加利培酮组治疗后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联合利培酮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既能有效减轻患者精神症状,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百忧解治疗。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对机体力竭性运动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治云  王勇 《九江医学》2005,20(4):46-48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机体力竭性运动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只。大鼠力竭性游泳后,实验组大鼠灌注番茄红素,对照组不灌注,实验持续21天,期间检测NO、MDA和SO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NO含量在第7、14和21d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在第7d(P〈0.01)和21d(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MDA含量在第7d(P〈0.05)、14d(P〈0.01)和21d(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SOD活性一直保持平稳,且在第7d(P〈0.05)、14d(P〈0.01)和21d(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说明力竭性运动训练后,机体的自由基损伤加剧,服用番茄红素能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不同时期hs-CRP含量和3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1)脑梗死患者第1、第3、第7、第21天hs-CRP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第3、第7天hs-CRP含量较第21天hs-CRP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梗死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评估预后,对脑梗死的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after 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CXCchemokines and their receptors play important rolesin this process. One of these receptors, CXCR4 expresses o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is now takenas a "homing factor" in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ll' 2]. Ligustrazine can protect the bone marrowmicroenvironment after irradiation or immune damage[', 4]. We established allogen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mice models and explored the effects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丰富环境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HIBI)新生大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Rice法制备SD大鼠HIBI模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大鼠于HIBI后第2天开始丰富环境干预,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非干预组大鼠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强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海马GAP-43表达于术后第14、21、28天强于非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GAP-43mRNA表达于术后第7、14、21、28天强于非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干预可以增强HIBI新生大鼠海马GAP-43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GAP-43表达的增多可能参与了丰富环境影响HIBI新生大鼠损伤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临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入选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其中脑血管病急性期23例,非急性期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以静脉注射丹参酮2周为观察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以MMSE评分、FAQ量表评分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升高,FAQ量表评分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较对照组明显。非急性期患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增高,FAQ量表度评分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丹参酮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对于非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延玲 《中外医疗》2014,(25):25-27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同等离心条件下储存中的溶血率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8月该站收集的90袋每袋200 mL的血液,随机分为3组,悬浮红细胞组(3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I组(30袋)、去白悬浮红细胞II组(30袋),将其3组分别放置4℃冰箱内28 d,分别7 d、14 d、21 d、28 d分别取样检测溶血率。结果悬浮红细胞组溶血率分别是7 d(0.59±0.02)、14 d(0.11±0.07)、21 d(0.13±0.08)、28 d(0.21±0.11);去白悬红I组7 d(0.14±0.09),14 d(0.20±0.13),21 d(0.24±0.14%,28 d(0.10±0.22);去白悬红II组7 d(0.10±0.06),14 d(0.21±0.10),21 d(0.32±0.16),28 d(0.41±0.18)。结论红细胞溶血与血液在去白过滤的分离中受损有关,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溶血率小于0.8%范围内可以用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