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勇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8):683-684
目的探讨梗阻性输尿管结石时白肾征与肾周水肿的X线及CT表现,并评价其在输尿管梗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常规静脉肾盂造影(IVP)清晰显示白肾征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造影后立即行CT平扫,结合临床对其X线及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IVP显示白肾征50例中,肾周脂肪层模糊9例,消失15例;CT平扫均显示患者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密度均匀性增高、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及结石,其中40例还发现患肾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经治疗排出结石后1周,28例复查IVP,肾盂肾盏恢复正常,白肾消失;14例复查CT平扫,肾盂肾盏及肾实质密度恢复正常,肾周水肿消失或明显减少。结论白肾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周水肿,二者同时存在提示输尿管结石发生急性完全性梗阻,但患肾功能尚未明显受损,及时解除梗阻,可减少并发症,避免患肾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肾的X线及CT表现。方法 对21例静脉肾盂造影(IVP )检查显示白肾征象(其中13例泌尿系CT增强后行IVP检查)的患者,结合临床对其X线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1例中阳性结石17例,阴性结石4例。IVP表现为随着时间延长,肾实质密度持续增高(即“白肾”);CT表现为皮质期、髓质期,肾皮质及髓质强化减轻,并逐渐强化,排泄期及延迟期肾实质持续均匀强化,肾盂及肾盏内可见造影剂浅淡充盈。结论 白肾在IVP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白肾的意义为输尿管发生急性或亚急性完全性梗阻,但肾功能尚未明显受损,提示临床医生应及时解除梗阻,避免肾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肾征的形成机理,并评价在输尿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在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U)显示白肾征象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并经IVU或手术确诊为结石或血凝块。结果 30例为阳性结石,16例为阴性结石,2例为血凝块引起的输尿管的急性或亚急性完全梗阻;IVU表现为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肾实质密度持续增高(即“白肾”)。结论 白肾征的意义在于提示输尿管梗阻尚处于急性或亚急性期,而肾功能尚未明显受损,此时给予及时治疗,可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绞痛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对急性肾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急性肾绞痛患者CT平扫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影像学诊断正确率分别为CT97.4%,B超89.7%,腹部平片KUB)84.6%,静脉肾盂造影(IVU)89.3%。CT平扫发现肾孟积水占74.4%,输尿管扩张占76.9%,肾周软组织改变占33.3%,输尿管周围改变占30.8%。5例非输尿管结石疾病CT均有阳性发现,5例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CT平扫对诊断急性肾绞痛具有重要价值,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结石及其伴随症状,及时诊断非输尿管结石疾病,优于B超、KUB及IVU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CT盆腔平扫在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提高对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IVP (静脉肾盂造影 )显示一侧输尿管末端轻度梗阻而平片及IVP均未能发现末端结石而临床高度怀疑为结石 ,且病人同意CT检查的 19例患者 ,行盆腔双侧输尿管末端区域CT平扫 ,层厚、层距 2~ 5mm ,部分病例重叠扫描。结果 :19例中CT发现 15例 16枚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 ,最大 8× 9mm ,最小仅 2mm ,结石发现率 84%。结论 :CT输尿管末端扫描对微小末端结石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弥补了常规X线检查的不足 ,避免了不必要的逆行插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提高了对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靳永峰  马瑞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09-1710
目的:白肾是急性完全性输尿管梗阻在静脉尿路造影上的一种征象,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其形成机制和输尿管梗阻成因。方法:分析经手术和临床X线确诊的急性输尿管梗阻30例,28例在常规静脉尿路造影后加照60min、90min延迟片,8例还做了逆行造影。结果:22例阳性结石,7例为阴性结石,1例为血凝块引起输尿管急性亚急性完全性梗阻,在尿路造影片上表现为随造影时间延长,肾实质密度增高。结论:白肾征的意义在于提示输尿管梗阻尚处于急性、亚急性期而肾功能尚未损,应及时予以解除,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时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对12例经彩超检查显示伴有肾周积液的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肾脏及肾周间隙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例患者除见确切的输尿管结石征象,患侧肾脏与对侧相比较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被膜下或肾周积液,患侧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升高,P<0.05.梗阻解除后患侧肾动脉阻力指数较梗阻时减低,P<0.05,与对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在彩色超声表现上除可见结石征象及梗阻以上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外还同时伴有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可以伴有肾周积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髓质海绵肾临床影像学资料,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行IVP检查,4例仅行CT平扫检查,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各自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髓质海绵肾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肾实质内肾乳头区多发斑点状钙质样致密影,呈簇状分布成扇形排列。IVP表现为集合管扩张积液,内见结石,肾功能正常。CT平扫表现为肾盏旁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成扇形排列。增强扫描后扩张的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积聚,肾功能正常。结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IVP和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肾无功能的诊治效果。方法:应用HX-902型X线双定位碎石机,频率50—60次/分,冲击600—2500次,工作电压8—12KV。结果:162例患者ESWL治疗后2—8周复查IVP患肾功能完全恢复的160例,占98.8%,2例碎石治疗3次,结石仍残存,4周后IVP检查患肾仍不显影,改行输尿管镜弹道碎石,3个月后复查IVP肾功能恢复。结论:ESWL因其治疗时间短,康复快,无严重创伤和痛苦等特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肾无功能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舟  王坚  廖惠花  唐媛 《河北医学》2003,9(8):675-676
目的:探讨输尿管插管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插管治疗,同时行KUB和逆行造影,发现结石者行ESWL未发现结石输尿管通畅者拔除输尿管导管。结果:90例患者插管成功86例,肾绞痛消失者87例,发现结石52例并行ESWL,l周内结石排净,肾绞痛时患肾IVU不显影者40例,3个月内复查IVU患肾均显影。结论:肾绞痛时应尽早施行输尿管插管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同时行KUB和逆行造影,发现结石可立即行ESW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对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声像图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经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并得到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手术(8例)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例,单侧25例(其中右侧10例,左侧15例),双侧3例.完全性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5例,不完全性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3例.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5例,重复肾合并输尿管梗阻23例.8例输尿管开口位置异常,重复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3例输尿管末端变细闭锁,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膀胱结石2例.本组2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3例无积水重复肾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14%(22/28).结论 超声对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超声检查对肾功能差、排泄性肾盂造影不明显的患者更有优势,能提供可靠的信息,是诊断该病较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输尿管结石致肾周积液的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致肾周积液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对21例超声确诊急性输尿管结石并肾周积液患者,观察其声像图的特点,并动态检测治疗前后肾周积液的变化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输尿管结石梗阻部位以第二狭窄以卜多见,梗阻以上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患侧肾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肾周积液声像图表现为肾周"条带形"、"月牙...  相似文献   

13.
肾迷走血管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2例肾迷走血管造成的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表现、讨论肾速走血管的起源及其致病机理,提高贤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以静脉肾益造影为首选检查方法,对其不显影的肾脏可作送行肾盂造影检查。结果:肾孟输尿管连接部带状压迫截断征和输尿管屈曲扭转征是本病的典型征象,还可免患例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肾功能减低或可伴发肾结石。结论:进入肾下极的肾迷走血管很少见,而其中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前方入肾下极者是造成该处梗阻的病因,部分的肾迷走动脉可伴有肾速走静脉同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患者,行腹、盆部64排螺旋CT平扫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58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晰显示输尿管全程,其中53例示结石位于输尿管腔内,同时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形态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程度及范围。非结石5例,输尿管成像清晰显示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64排螺旋CT平扫输尿管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对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平扫能否有助于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患者急、慢性输尿管梗阻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本院105例患者的中下腹+盆腔CT平扫资料,其中急性单侧输尿管梗阻、慢性单侧输尿管梗阻各35例,无输尿管梗阻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急、慢性输尿管梗阻的继发CT平扫征象,测量上述病例双肾实质(上极、中份、下极)平扫CT值,比较其差异。结果:70例单侧急、慢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继发CT平扫征象有:肾周条带状改变、肾集合系统和/或输尿管积水扩张。肾周条带状改变在急性梗阻患者出现率较慢性梗阻患者高,前者为85.71%(30/35),后者为5.71%(2/35)。急性梗阻患者肾集合系统和/或输尿管积水扩张一般为无或轻-中度扩张,而慢性梗阻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扩张,以中度为著(25/35)。105例患者双肾实质平扫CT值测量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急性输尿管梗阻侧肾实质密度明显低于慢性输尿管梗阻侧、同一病例对侧正常肾实质以及对照组肾实质密度(P<0.05),对照组及慢性输尿管梗阻患者双肾实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急、慢性输尿管梗阻CT平扫继发征象有一定特点,联合CT平扫双肾实质密度差这个客观的、可测量参数,有助于区分急、慢性输尿管梗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后CT检查对肾和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IVP检查后显影不满意的患者60 min后行CT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上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建成CT尿路造影(CTU).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诊治结果分别判定其对病变的检出率、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研究中43例IVP显影不满意的肾和输尿管病变的患者,CT加CTU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其中,肾和输尿管结石28例(65.1%),肾及输尿管结核4例(9.2%),输尿管肿瘤3例(7.0%),慢性炎症2例(4.6%).输尿管破裂1例(2.3%),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2例(4.6%),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2.3%),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例(2.3%).腹膜后纤维化1例(2.3%).CT加CTU的整体诊断正确率为93%(40/43).结论:IVP后CT检查对IVP显影不佳的肾及输尿管疾病有很高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T对输尿管远端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确诊为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CT平扫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经尿道排石证实。结果小结石直径均〈6.0 mm,CT值≥105 Hu,CT确诊率98%(41/42);35例均发现病侧肾盂及输尿管全程扩张、患肾肿大、肾周脂肪间隙渗出;肾盂未见积水而输尿管末端发现小结石的6例,且结石直径均〈3.0 mm。结论输尿管远端结石直接征象为钙化点样高密度影,螺旋CT除直接显示高密度结石及其部位和大小外,还可显示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等继发征象,具有准确、无创等优点,是目前确诊输尿管远端小结石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IVP显示不良者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39例IVP检查2小时后仍有一侧或双侧尿路不显示或显示不良的患者,随即于2-6小时进行CT平扫。完成后进行多模式成像处理: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结果梗阻所致尿路显示不良29例,其中结石23例,炎性输尿管狭窄4例,肾囊肿压迫至狭窄1例,输尿管癌1例。肾功能不全致尿路显示不良10例,其中慢性肾盂肾炎并肾癌3例,肾结核所致的肾自截2例,肾动脉狭窄性肾萎缩3例、急性弥漫性肾盂肾炎、神经源性膀胱各1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IVP显示不良者能很好地显示尿路系统,避免了再行MSCTU及采用逆行尿路造影或经皮肾盂穿刺做尿路造影等侵袭性检查措施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螺旋CT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对其不同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例均作了B超、IVP检查,5例同时作螺旋CT检查。B超、螺旋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而输尿管无扩张,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见梗阻端形态及输尿管腔外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影各1例。IVP检查7例显示肾脏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输尿管无扩张,输尿管内侧成角移位,梗阻端形态显示清晰,其中1例迷走血管、1例纤维束带压迫显示梗阻端呈螺旋状或横贯样充盈缺损,形态具有特征性;3例未见显影。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筛选手段;IVP既可了解梗阻端形态及肾脏功能状况,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重要手段;螺旋CT既可显示梗阻端形态、输尿管壁及腔内外情况及肾脏功能状况,是先天性UP-JO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640层螺旋CT泌尿系三维成像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74例B超、KUB及IVP未明确病因的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行640层螺旋CT扫描,利用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 640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清晰显示泌尿系的解剖结构,梗阻部位,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关系.274例患者中,泌尿系结石154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9例,输尿管良性狭窄34例,肾输尿管肿瘤26例,肾输尿管结核1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8例,巨输尿管畸形1例,腹膜后肿瘤压迫输尿管9例.结石和肿瘤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640层CT泌尿系三维成像显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安全、便捷,可靠,应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