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黄对肠缺血再灌注致大鼠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对肠缺血再灌注(I/R)诱发的肠粘膜屏障损伤及机体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I/R及治疗3组,检测各动物肠组织SOD、血TXA2及内毒素水平,并观察细菌培养结果、脏器指标及生存率。结果:肠I/R后肠组织内SOD耗损,血TXA2水平程式高并伴有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及菌血症;预先以大黄治疗可使肠内SOD耗损减少,血TXA2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细菌、内毒素易位减少,脏器功能指标改善。动物致伤24h生存率提高40%。结论:大黄可减轻大鼠肠I/R后肠粘膜屏障破坏,并进一步对炎症反应所介导的器官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鲜生地(冻干粉)对肝损伤模型大鼠肠生物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Pringle’s maneuver法制作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鲜生地(冻干粉)组及乳果糖组。观察大鼠粪便球杆菌比例、菌落培养,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 鲜生地组、乳果糖组粪便中益生菌增加,大肠杆菌减少,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结论] 鲜生地能够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内毒素水平,可能通过改善肠生物屏障,使肝细胞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硫代乙酰胺 (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制作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实验模型。选用雄性Wistar大鼠 5 8只 ,随机分为肝损伤组、乳果糖组和正常对照组 ,分别灌喂生理盐水 (NS)、乳果糖和NS各 2ml,2次 /d× 5d ,前二组第 4天皮下注射TAA 6 0 0mg/kg·只 -1,正常对照组仅注射NS ,4 8h后测定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LT)水平 ,并检测肠内容物细菌和内毒素含量。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肝损伤组血内毒素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肠道G-杆菌菌量和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乳果糖组肠道G-杆菌菌量、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血内毒素和ALT水平均明显低于肝损伤组 (P <0 .0 5 )。结论 乳果糖对肝损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①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粘膜损伤机制;②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SAP肠粘膜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SAP模型组、维生素C干预组、正常对照组(n=40)。术后3、6、12、24h分批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浆内毒素、腹水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量、回肠组织丙二醛量;同时观察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SAP模型组血浆内毒素、腹水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量明显增高,维生素C干预组上述指标显著下降。结论:SAP模型大鼠肠粘膜屏障作用破坏,肠道细菌易位至腹水及肠系膜淋巴结,血中内毒素明显增加,大剂量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细菌易位量及血浆内毒素,对SAP肠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颗粒剂(简称颗粒剂)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肠、肠粘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悬液,造成腹膜炎诱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肠、肠粘膜组织中的NOS活性。结果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肠、肠粘膜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的颗粒剂均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所致的NOS活性升高;头孢克洛(125mg/kg)无效。结论颗粒剂能降低内毒素血症时重要器官组织中的NOS活性,这可能是大承气汤防治中毒性休克,乃至多脏器衰竭的重要生化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毒清颗粒对大鼠肝硬变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余60只制作大鼠肝硬变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肠毒清高剂量组、肠毒清低剂量组、乳果糖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的内毒素、TNF-α、IL-6及NO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内毒素、肝匀浆TNF-α、IL-6及NO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毒清高剂量组、肠毒清低剂量组、乳果糖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肝匀浆TNF-α、IL-6及NO水平明显降低( P<0.05)。肠毒清高剂量组与乳果糖组比较,内毒素、TNF-α、IL-6差异显著( P<0.05);与肠毒清低剂量组比较,血浆内毒素、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果糖组TNF-α、NO与肠毒清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肠毒清颗粒能够防治肝硬变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颗粒剂(简称颗粒剂)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肠、肠粘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悬液,造成腹膜炎诱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大 直、肠、肠粘膜组织中的NOS活性。结果: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肠、肠粘膜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的颗粒剂均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所致的NOS活性升高;头孢克洛(1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对肠缺血再灌注(L/R)诱发的肠粘膜屏障损伤及机体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I/R及治疗3组,检测各组动物肠组织SOD、血TXA2及内毒素水平,并观察细菌培养结果、脏器指标及生存率。结果肠L/R后肠组织内SOD耗损,血TXA2水平升高并伴有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及菌血症;预先以大黄治疗可使肠内SOD耗损减少,血TXA2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细茵、内毒素易位减少,脏器功能指标改善,动物致伤24h生存率提高40%。结论大黄可减轻大鼠肠K/R后肠粘膜屏障破坏,并进一步对炎症反应所介导的器官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及结肠病理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乳果糖组,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制备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护肠清毒微丸不同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自慢加急性肝衰竭造模后分别予以每天3.4,6.8,13.5 g/kg护肠清毒微丸及13.5 g/kg乳果糖灌胃,连续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给药过程中一般状况、死亡情况,检测血内毒素、肝脏及肠道前后病理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其他各组大鼠毛发凌乱、无光泽,饮食、活动量少,甚至呼吸急促、球结膜水肿、死亡;乳果糖组及护肠清毒微丸各组大鼠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逐渐改善,以护肠清毒微丸高剂量组大鼠改善最为明显(P<0.05)。护肠清毒微丸各组较乳果糖组血浆内毒素水均降低,组间比较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护肠清毒微丸各组、乳果糖组肝脏细胞坏死较少,炎性细胞浸润轻,汇管区纤维组织较少,以护肠清毒微丸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脱落减轻,炎症细胞轻微浸润,护肠清毒微丸各组损伤程度较轻。电镜结果显示护肠清毒微丸各组与乳果糖组结肠壁微绒毛脱落减少,细胞间隙缩小,上皮细胞连接较紧密,线粒体肿胀减轻,护肠清毒微丸组表现优于乳果糖组。结论:护肠清毒微丸可减轻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损伤,修复肠黏膜屏障,阻断肠源性内毒素的进展,促进肝脏结构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Yu P  Xiao G  Fu W 《中华医学杂志》1999,(2):136-138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烧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90只制成30%体表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组,PAF拮抗剂治疗组观察PAF水平变化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结果大鼠烫伤后48小时内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伤后12小时为最高,分别为(058±018)ml·min-1·100g-1、(129±22)ng/L,与肠组织和血PAF水平升高呈显著相关;PAF拮抗剂治疗能显著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外源性PAF后,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也显著升高,且与PAF剂量呈显著依赖关系。结论大鼠烫伤后血浆及肠组织中PAF水平升高是导致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牛卫博  王为忠  季刚  陈会生  罗兰 《医学争鸣》2003,24(11):980-983
目的 :研究小剂量FK5 0 6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小肠移植I/R损伤模型 ,FK5 0 6预处理方式为大鼠浅麻醉后按 0 .3mg·kg-1 剂量通过尾静脉注射 ,自然环境恢复 6h后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术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肠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移植肠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 .结果 :小肠移植I/R损伤造成小肠粘膜细胞凋亡增加 ,小剂量FK5 0 6预处理可有效减少I/R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 ,荧光强度定量分析表明 ,同虚假手术组相比 ,I/R组各时相点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0 .5 ,6 .0 ,2 4 .0h ,P<0 .0 1 ) ;FK5 0 6预处理组各时相点荧光强度与I/R组相比明显减少 (0 .5h ,P <0 .0 5 ;6 .0h ,P <0 .0 5 ;2 4 .0h ,P <0 .0 1 ) ;虚假手术组无HSP70表达 ,I/R组再灌注后 0 .5和 6 .0h未见HSP70表达 ,2 4 .0h可见有少量HSP70表达 ,FK5 0 6预处理组再灌注后 0 .5h即可见有少量HSP70表达 ,6 .0h时表达增多 ,再灌注后 2 4 .0h ,HSP70表达至高峰 .结论 :小剂量FK5 0 6预处理可有效减少I/R引起的细胞凋亡 ,减轻大鼠移植肠的缺血再灌注损害 ;这种保护作用与热休克蛋白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SMAO休克)过程兔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和内毒素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60 min组(I组)、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组(I/R30 min组)、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组(I/R60 min组)、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组(I/R120 min组),每组8只.检测SMAO休克过程各组兔动脉血压及血浆NO、CO、H2S和内毒素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组动脉血压略降,再灌注各组血压进行性下降.实验各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均明显增高,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增高趋势(P<0.01).I组血浆NO含量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后NO降低(P<0.01).实验各组血浆CO均增高(P<0.01).血浆H2S含量在I组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60 min达到最高,而再灌注120 min有所降低(P<0.01).与血浆内毒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NO呈负相关(r=-0.13),血浆CO及H2S呈正相关(r值为0.35和0.49, P<0.01).结论:SMAO休克致内毒素血症,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浆内毒素水平不断增高,进而引起机体内NO、CO和H2S的动态变化,造成机体损伤加重,因此临床上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时,应在再灌注阶段实施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通过HMGB1/TLR4/NF-κB抑制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自噬性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选取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肠缺血再灌注组(D1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肠缺血再灌注组(D2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肠缺血再灌注组(D3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肠道缺血60min后,不同的再灌注时间及淋巴管结扎对肠道形态、内毒素和炎性因子等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体重250±20g,随机分成6组(n=10):对照组(blank);sham组;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I/R-3h)组;缺血60min再灌注72h(I/R-72h)组;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和淋巴管结扎(I/R+L-3h)组;缺血60min再灌注72h和淋巴管结扎(I/R+L-72h)组.I/R-3h和I/R +L-3h组在复灌120min后取材;I/R-72h和I/R+L-72h组在复灌72h后取材.结果 肠道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时,大鼠肠黏膜可见缺血、坏死.再灌注72h后,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厚度都显著增加(P<0.05),淋巴管结扎组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高于缺血组(P<0.05).I/R-3h及I/R+L-3h组的内毒素、DAO、ICAM-l和I/R-3h的D-乳酸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肠道再灌注120min时,NO显著增加(P<0.05),肺凋亡的结果显示I/R-3h组的肺细胞凋亡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肠道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可导致肠屏障损伤,细菌及其毒素移位和肺损伤,再灌注72h后,肠道形态,D-乳酸及NO仍高于正常.肠淋巴干结扎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远隔组织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HMGB1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I/R组、I/R+A—box组,采用HE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HMGB1、SOD、MDA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I/R组血浆及肠组织HMGB1增加,血浆SOD浓度下降。MDA浓度升高,大鼠肠组织损伤加重;I/R+A—box组血浆及肠组织HMGB1表达较I/R组下降,血浆SOD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大鼠肠组织损伤减轻,HMGB1-Abox具有保护作用。结论HMGB1在肠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加,组织氧化程度加重.组织损伤加重,提示HMGB1可能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期间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和参附治疗组 (SF组 ) ,SF组于阻断前 30min静注SF液 2ml·(1 0 0 g) -1 。再灌注 2h检测回肠粘膜上皮细胞casapse 3、Bcl 2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 ;同时观察小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凋亡细胞检测显示 :I/R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 ,SF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显著减少而多于C组 (均P <0 .0 5 )。②casapse 3、Bcl 2蛋白的表达 :caspase 3表达I/R组显著多于SF组和C组 (P <0 .0 1 ) ,SF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 ;Bcl 2表达SF组显著高于I/R组 (P <0 .0 5 ) ,后者显著低于C组 (P <0 .0 5 )。③SF组小肠粘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I/R组 (P <0 .0 1 )。结论 :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caspase 3表达和促进Bcl 2基因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期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从而减轻肠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9组:即假手术组、脓毒症3 h、6 h1、2 h、24 h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再灌注1 h后给内毒素5 mg/kg)和雌激素3 h、6 h1、2 h2、4 h组(造模完毕后立即经肌肉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500μg/kg)。剖杀各组大鼠,分别测血中肠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同时观察小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脓毒症造模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小肠显示严重病理损害。给予雌激素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肌肉内注射雌激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所引起的肠屏障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组、硫代乙酰胺组、甘氨酸 硫代乙酰胺组,于末次染毒后24h,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小肠中组胺含量,并以Evans蓝法计算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指数。结果 G1y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肠组织组胺含量、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性虽高于对照组,但较TA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甘氨酸能抑制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颊粒,降低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性,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参芪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粘膜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参芪低剂量组(参芪注射液10g/kg)和参芪高剂量组(参纸注射液20g/kg).对SD大鼠静脉使用肝素后缓慢放血,建立重度血失性休克及复苏的动物模型;参芪注射液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入.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动物肠粘膜病理学变化,动态观察2,6、12 h肠粘膜、GR的结合活性和GR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肠粘膜无明显改变,模型组肠粘膜重度损伤,参芪高剂量组轻度损伤,低剂量组中度损伤;参芪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肠粘膜损伤减轻程度更明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2、6、12 h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参芪注射液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2、6、12h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参芪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2、6、12h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表达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参芪注射液能有效地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粘膜损伤,提高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 并探讨可能参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物质.方法 建立并熟练掌握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和单纯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其中I/R+引流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收集大鼠淋巴液和血清,比较两组内毒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结果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成功率较高(84.2%).I/R+引流组的淋巴液和血清中内毒素、HMGBI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sICAM-1均显著高于单纯引流组(P<0.05).结论 建立起比较简便、易行的肠淋巴液引流方法 .内毒素、HMGB1和部分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