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莉秋  苗荃  张娜 《河北中医》2010,32(5):717-719
目的观察头针、腹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体针、头针、腹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的联合治疗方法 ,2组均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针、头针、腹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并用治疗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腹针加头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针疗法,观察组联合应用头皮针、腹针治疗,统计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中风后遗症治疗有效率为94.29%,治疗满意度为100%,与对照组的77.14%、91.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腹针加头皮针治疗,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单予补阳还五汤;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2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89例),治疗组使用头针、体针与腹针交替治疗,对照组使用体针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后疗效。对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观察。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5周,治疗后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5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体针、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中风后呃逆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二组,即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3.1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呃逆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用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腹针治疗的治疗组和采用常规体针治疗的对照组,经过1个观察周期的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对比,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O.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和常规体针均在治疗中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腹针在显效率上明显优于常规体针组,腹针为无痛的针灸方式,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头针针刺组、腹针针刺组、体针针刺组及三联针刺组,每组30例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三联针法组临床疗效最佳,有效率为96.7%,与头针组(P<0.05)、腹针组(P<0.01)和体针组(P<0.01)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头、腹、体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36例)、头针组(30例)和体针组(30例)3组。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对照。结果 头体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头针组或体针组。结论 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神经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口服治疗。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后、治疗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的抗抑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头针及体针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劣性,方法 分头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按治疗疗程分别治疗。结果 头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两组均使SOD值升高,NO值降低,结论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后应首选头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足运感区、天枢、水道、归来、外水道、外归来,并加用电针,每日1次,每次30min;对照组每次取3~5 g番泻叶冲泡服,每日1次.2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益气扶正针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针灸法对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中风后遗症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法,治疗组重用益气扶正法,两组均应用常规头体针结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分及偏瘫水平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扶正法与电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均有显著疗效,但在治疗效果上益气扶正法优于电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尿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69.4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配合头针对中风后合并尿便失禁有明确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的临床疗效及各种针法对不同证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2×2析因试验设计法将152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各38例,A组:一般疗法 体针;B组:一般疗法 头针;C组:一般疗法 腹针;D组:一般疗法 头针 腹针.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5周,15次后及3个月后观察不同针法及不同证型的疗效.结果:腹针组3个月后患者疗效显著,并与头针有交互作用,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Fulg-Meyer积分法3个证型间15次后气虚血瘀证型疗效优于风痰瘀阻证型.在自身比较上,阴虚风动证型治疗前与治疗15次后比较无意义,其余各证型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意义.Barthel氏ADL指数积分各证型间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患者安全有效,证型上以气虚血瘀型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对中风共济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本院神经内科会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以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以自拟共济失调积分评价标准进行两组疗效观察。结果: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总有效率89.9%,明显优于对照组(60.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地黄饮子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并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赵颖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36-438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便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针药合用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敏 《光明中医》2011,26(1):110-11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头针、体针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2%和7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相似文献   

18.
头体针结合与单纯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283例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新 《河北中医》1996,18(3):18-19
头体针结合与单纯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283例疗效对比方立新(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10260)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风经过救治,神智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4年多来,笔者用头体针结合与单纯体外两种方法,共治疗中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0年9月收治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组患者采用腹针疗法,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和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