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0~3 h、4~6 h内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79.41%,特异性为96.15%,准确度为85%,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6.77%,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0~3小时、4~6小时内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的含量,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小时内诊断的灵敏度78 57%,特异性96 32%,准确度85 34%,均高于cTnI和CK-MBma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FABP在发病4~6小时内诊断的灵敏度100%,特异性91 87%,准确度96 89%,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 h内组和4~8 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胸痛发作4 h内, 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8 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 h内和4~8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15-9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8例及健康人群(健康组)30例,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发病1~3h、4~8h、9~15h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并进行组内比较;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四种血清心肌标志物早期诊断AMI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在发病1~3h时间段,AMI组患者H-FABP、MYO指标检出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K-MB、CTnI检出水平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H-FABP、MYO、CK-MB、CTnI检出水平在发病4~8h时间段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9~15h时间段CK-MB、CTnI达到更高水平并且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FABP早期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比较,正确诊断AMI患者41例、非AMI患者46例,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确诊结果的一致率Kappa=0.775;CK-MB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357;CTnI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171;MYO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487。结论: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即出现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胸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包括AMI组55例,心绞痛组(非AMI组)30例。在入院即刻、3、6、9、12小时连续动态检测IMA、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 I),并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胸痛发作3小时H-FABP阳性率高,6小时IMA和H-FABP阳性率高,9小时后CK-MB和CTn I才达高峰。6小时时4项指标比较,IMA和H-FABP灵敏度高,CK-MB和CTn I特异度高,IMA和H-FABP准确度高。结论 IMA和H-FABP在发病6小时的早期胸痛患者中,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早期诊断AMI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胸痛患者135例采血测定H-FABP,并同时检测cTnI,CK-MB,联合评价其灵敏度。结果AMI组H-FABP,cTnI,CK-MB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灵敏度均高于cTnI,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cTnI、CK-MB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7.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AM I患者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2组,分别在发病0~3 h、4~6 h内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心绞痛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0~3 h及4~6 h AM I组的血浆H-FAB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心绞痛组(P<0.01),在发病0~3 h及4~6 h内H-FABP诊断AM I的阳性率分别为67.74%和89.66%均高于cTnI(29.03%、62.07%)和CK-MB(0.00%、58.62%)(P<0.01~P<0.05);0~3 h内H-FABP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1.30%和86.84%,CK-MB为0.00%和68.69%;在0~3 h及4~6 h内H-FABP诊断AM I的特异度均为97.06%,cTnI和CK-MB的特异度为98.53%和100.00%。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更具有早期诊断AM I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对65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其中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选择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对入院即刻和第7天的H-FABP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7天内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在第7天时的血清H-FAB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FABP的敏感性高于cTnI和CK-MB,而H-FABP的特异性高于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AMI的检测指标之一,对早期AMI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发病0~3 h、3~6 h 和6 h 后血清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在0~3 h(66.7%)和3~6 h(85.71%)时间段显著高于cTnI(16.67%、61.9%)和CK-MB(8.3%、66.7%);在诊断特异性上,H-FABP高于CK-MB,比cTnI低.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H-FABP的临床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胸痛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分为三组:甲组,<3h;乙组,3~6 h;丙组,>6 h,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CK-MB、cTnI以及H-FABP水平的变化,比较它们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甲组显示,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90.3%,明显高于CK-MB的9.2%和cTnI的45.7%,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特异性为84.3%,与CK-MB(88.3%)和cTni(87.5%)比较,无明显差别,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②乙组显示,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99.2%,明显高于CK-MB的55.3%和cTnI的65.2%,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特异性为94.3%,与CK-MB(88.8%)和cTnI(94.5%)比较,无明显差别,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③丙组显示,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88.5%,与CK-MB的90.2%和cTnI的76.3%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特异性为94.3%,与CK-MB(94.8%)和cTnI(99.5%)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FABP水平检测对AMI早期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传统的CK-MB和cTnI,但特异性与传统的CK-MB和cTnI相比,并无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做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H-FABP?cTnI以及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胸痛发作0~3h、3~6h和6~12h内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H-FABP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优于cTnI、CK-MB (P0.05)。结论 H-FABP检测对于早期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 , H-FABP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 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 ACS )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 173 例胸痛发作 12 h 内的患者分别检测 H-FABP 、肌钙蛋白 I ( troponinI , cTnI )及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YO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reatinekinase-MB , CK-MB )等生化指标,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 , MACE )发生情况,收集、统计并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在胸痛发作 0~3h , H-FABP 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 AMI )组的阳性率高于 cTnI 、 MYO 、 CK 、 CK-MB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0.05 ); H-FABP 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及 Youden 指数均高于 cTnI 、 MYO 、 CK 、 CK-MB 。 在胸痛 发作 >3~6h , H-FABP 在 AMI 组的阳性率与 cTnI 和 MYO 相似( P >0.05 ),但高于 CK 、 CK-MB ( P <0.05 ); H- FABP 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及 Youden 指数与 cTnI 相似,但高于 MYO 、 CK 、 CK-MB 。 在胸痛发作 >6~12h , H-FABP 的阳性率、敏感度与 cTnI 相似( P >0.05 ),其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及 Youden 指数与 cTnI 、 CK 、 CK-MB 相 似,但高于 MYO 。 在 0~12h 内, H-FABP 的特异度与 cTnI 相似,但高于 MYO 、 CK 、 CK-MB 。 H-FABP 在胸 痛发作 3h 内的诊断价值远远高于其他指标。 H-FABP 、 H-FABP+cTnI 的阴性预测值高于 cTnI 、 MYO 、 CK 、 CK-MB 。 AMI 组住院 1 周内 MACE 发生情况, H-FABP 的 OR 值为 2.761 , 95% CI 为 0. 704~0.902 。结论 H- FABP 可作为早期诊断 AMI 的敏感指标,尤其在 3h 内显著优于其他指标。 cTnI 联合 H-FABP 在 6h 内显著提高 cTnI 的阴性预测值,可用于胸痛早期 AMI 排除诊断。 H-FABP 是 AMI 的 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早期诊断中的准确度及其应用价值。方法:75例发病12h内入院的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发病在4h内29例,4~12h 46例;2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入选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待测血清H-FABP和肌钙蛋白(cTnI)值,并分别绘制两指标在AMI发病4h内、4~12h两组的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并按推荐CUTOFF值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结果:4h内H-FABP和cTnI比较,AUC、敏感性、约登指数、N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2h内H-FABP和cTnI比较,AUC、敏感性、约登指数、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在AMI早期准确度高,在发病4~12h内,与cTnI一样是优秀的AMI诊断指标;而在4h以内诊断准确度及预测价值明显高于cTnI,非常有利于AMI尽早诊断与排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与原有的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患者上述3项指标在入院后2 h内、24 h、4 h后的阳性数,计算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入院后2 h内即见HFAB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nI,且诊断符合率高达100%;2 h以后AMI患者100%检出H-FABP阳性,其敏感性远远高于cTnI(P<0.05)。结论早期诊断AMI,H-FABP价值高于cTnI,且现有快速检测试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微小RNA-499(miRNA-499)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因胸痛急性发作来本院就诊的190例疑似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胸痛发作3小时内入院,其中确诊为AMI 83例,非AMI 107例。入院后0 h、4 h、8 h、12 h检测H-FABP、miRNA-499含量,比较其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显示,H-FABP含量于AMI发病后4~8 h开始升高,8~12 h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miRNA-499含量于AMI发病后4 h开始升高,4~8 h开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两项指标均于12 h后回归下降。结果说明,H-FABP、miRNA-499均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验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b)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法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定量测定法,仪器贝可曼,对53例AMI患者,1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22例骨骼肌损伤患者,24例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AMI组患者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lt;0.01)AMI组Mb值显著高于正常值,除骨骼肌损伤组Mb有明显升高外,其他对照组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与AMI组有明显差异(P&lt;0.01),cTnI及Mb的灵敏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Mb是早期首选诊断指标,cTnI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时间诊断窗,cTnI、Mb以及CK-M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起着彼此互补的作用,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分为ACS组和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在胸痛0~3 h和3~6 h分别抽血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骨髓相关蛋白(Myeloid-re-lated protein,MRP)、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 protein A,PAPP-A)、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四项指标。评价MRP与PAPP-A、CK-MB、cTnI联合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MRP诊断发病3 h内ACS的灵敏度为57.4%,高于PAPP-A(8.2%)、CK-MB(21.3%)和cTnI(18.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提高到75.4%。MRP诊断发病3~6 h ACS的灵敏度为78.7%,也高于PAPP-A(39.3%)、CK-MB(49.2%)和cTnI(45.9%)。四项指标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提高到96.7%。结论:MRP对ACS诊断的灵敏度高于PAPP-A、CK-MB、cTnI,可作为诊断ACS的早期生化标志物。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C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段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 对急性胸痛疑为AMI的患者,用速率法测定其CK、CK-MB、AST、LDH、HBDH,用免疫金标法测定其Mb、cTnI.结果 发病后<5 h Mb灵敏度最高;病后5~10 h cTnI、CK、CK-MB、AST灵敏度均达到90%以上;发病后72 h CK、CK-MB、cTnI特异性为100%.结论 Mb、cTnI、心肌酶谱是诊断AMI的最好指标.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测项目组合,不仅能早期诊断AMI,且可对发病不同时段进行全程观察,并能进一步了解是否有再发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发病6 h内入院的胸痛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采用H.FABP快速诊断试纸进行定性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_T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上述4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AMI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人选患者中最终确诊AMI者51例,非心肌梗死者5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非心源性胸痛者(NCCP)20例.参照标准诊断,H-FABP、MYO、CK-MB和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6.27%.68.63%.47.06%和47.06%,H-FABP显著高于后3者(P均<0.05);检测特异性分别为84.9007@,84.9007@.96.23%和98.11%.H-FABP的特异性较cTnT差(P<0.05),而与MYO、CK-MB无显著差异.对于胸痛发生3 h内的患者,H-FABP、MYO、CK-MB和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依次为79.17%,58.33%,37.50%和33.33%;对于胸痛发生3~6 h的患者,相应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2.59%,77.78%.55.56%和59.26%;在上述2种时间段HFABP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K-MB和cTnT(P均<0.05).在胸痛6 h内,H.FABP联合cTnT检出AMI的敏感性为92.16%,显著高于MYO、CK-MB和cTnT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6.47%.(P<0.05).而2种组合的检测特异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FABP快速定性检测试剂盒使用简便怏捷,在AMI早期(发病≤6 h)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cTnT联合用于AMI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且保持较高的特异性,优于传统的MYO、CK-MB与cTnT 3项组合.  相似文献   

20.
常玉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08-2209
目的:探讨实验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b)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法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定量测定法,仪器贝可曼,对53例AMI患者,1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22例骨骼肌损伤患者,24例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AMI组患者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MI组Mb值显著高于正常值,除骨骼肌损伤组Mb有明显升高外,其他对照组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与AMI组有明显差异(P<0.01),cTnI及Mb的灵敏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Mb是早期首选诊断指标,cTnI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时间诊断窗,cTnI、Mb以及CK-M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起着彼此互补的作用,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