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体外反搏(ECP)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观察ECP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的变化。结果显示:反搏后ET-1含量、PAI-1活性明显下降;t-PA活性明显回升。提示ECP治疗冠心病除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因素外,还可改变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活性,从而对ECP治疗冠心病的机理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体外反搏(ECP)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观察ECP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0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PAI-1),结果显示,反搏后ET-1含量、PAI-1活性明显下降;t-PA活性明显回升。提示ECP治疗冠心病除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因素外,还可改变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活性,从而对E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8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酮类固醇-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测定,以了解C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情况及功能变化,并与正常人及卡托普利(Cap)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浆CEC、ET、ACE明显高于正常;6-keto-PGF1a则明显低于正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CEC与ET、ACE呈显著正相关;与6-keto-PGF1a呈显著负相关。通过Cap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Cap对CHD患者的VEC损伤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功能改变在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关系及卡托普利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4只麻醉兔随机分为三组,(1)MIR组,(2)MIR+卡托普利治疗组,(3)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心肌缺血半小时,再灌注0.5、1.5、6小时血循环内皮细胞(C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关系,静注卡托普利观察其对梗塞面积及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半小时,血NO下降,ET升高,其变化于再灌注6小时最明显(P<0.05),CEC则以再灌注1.5小时明显增高(P<0.05);(2)再灌注6小时心肌梗塞范围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且同一时相点血NO与心肌梗塞面积呈负相关(r=-0.961,P<0.01),血ET与心肌梗塞面积呈正相关(r=0.923,P<0.05);(3)用卡托普利干预后,血NO有所回升,ET明显下降,心肌梗塞面积明显缩小。结论MIR可诱发内皮功能紊乱,而内皮功能紊乱是再灌注心肌损伤加重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_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_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抗ET-1作用的治疗,有可能成为肺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外周静脉,肺动脉及桡动脉血血浆内皮素-1(ET-1)及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并与10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肺心病缓解期患者ET-1及CE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桡动脉血ET-1水平明显高于肺动脉(P<0.001),肺动脉血ET-1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及氧输送指数呈负相关,与CEC计数,丙二醛(MDA)及肺动脉压呈正相关。提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ET-1水平升高主要来源之一是肺循环ET-1生成增加。缺氧及肺动脉高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促进ET-1释放是其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测定20例ACI患者脑脊液(CSF)ET-1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例尸检AC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进行ET-1染色。结果显示ACI患者急性期血浆ET-1水平显著增高(P<0.01),恢复期接近正常水平;ACI患者急性期CSFET-1水平显著增高(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CI患者脑血管内皮细胞ET-1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提示ET-1参与ACI的病理生理过程,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血脂康对高脂饮食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高胆固醇饮食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组(普通饲料+15%胆固醇),治疗组(普通饲料+15%胆固醇+血脂康08g·kg-1·d-1),在实验不同阶段,观察各组家兔血清脂质、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前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PG)F1α等无明显差异。实验12周,高脂组、血脂康治疗组血清TC、TG、LDLC及血浆ET1、TXB2及TXB2/6酮PGF1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低于高脂组(P值均<0.05);血浆NO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高于高脂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血脂康治疗组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轻于高脂组。结论血脂康具有明显的调整脂质代谢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1)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变化,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变化。41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无梗塞后缺血事件及心力衰竭;B组15例,有上述并发症。21例健康人做为对照。动态测定患者在入院后72小时的血浆ET-1水平和CEC计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浆ET-1和CEC均在AMI发病的早期4小时即达峰值,以后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在72小时内各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的是:具有合并症的AMI患者(B组),其血浆ET-1水平和CEC计数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患者(P<0.01);且随时间下降速度缓慢,在48小时和72小时仍呈较高水平,均高于A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ET-1和CE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和CEC数量在AMI早期显著增加,二者可做为心肌梗塞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变化的指示物;在有并发症的AMI中二者呈现持续升高,这可能与梗塞后缺血的发生和心脏功能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妇女血脂水平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妇女血脂水平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了解性激素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共608例,分别测定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FSH及LH均较绝经前期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期较围绝经期组升高更明显,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前期与围绝经期妇女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后期与绝经前期相比,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0.05)。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妇女血脂异常改变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冠心病(CHD)、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生发展之间关系。方法我们用放免法测定了13例CHD患者(CHD组)和19例EH患者(EH组),观察ET浓度变化并与18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CHD组及EH组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将EH组进行分期,与对照组比较,EH-I期无明显增高(P>0.05),EH-Ⅱ及EH-Ⅲ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ET在CHD及EH的发生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与血浆内皮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与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关系,本文以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作为在体判断VEC损伤的指示物,同时以放免法检测血浆ET含量,对3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组相比,CEC数量和血浆ET浓度显著增高(P<0.001)CEC数量与血浆ET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01)。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VEC损伤和EF分泌增多,两者共同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对内皮素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体外循环(CPB)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以及内皮素(ET)在该影响中的变化。方法:20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CPB中平流灌注,转流中温度30℃,流量2.5~2.8L/(m2min)。在术前,CPB前、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术后1天、3天、5天抽血,测血中CEC和内皮素。与术前比较,做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CEC在CPB前无增高趋势,CPB15分钟、30分钟明显增加(P<0.05),60分钟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恢复正常。和术前比较,内皮素在CPB前有增高趋势(P<0.05),CPB15分钟、30分钟及60分钟增高(P<0.05)、术后1天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手术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CPB时血管内皮损伤,大量循环内皮细胞脱落,伴有内皮素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和手术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60岁的男性Ⅱ型糖尿病(Ⅱ-DM)患者及合并冠心病患者各50例进行研究,测定其血清T、E2、血糖(GLU)、TC、TG水平。结果:男性Ⅱ-DM及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1),血清E2也有下降趋势(P>0.05),E2/T比值则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T与GLU、TC、TG均呈负相关(P<0.01),而E2则似乎与GLU、TC、TG无明显相关性,GLU与TC、TG呈正相关(P<0.01)。结论:Ⅱ-DM及冠心病患者均存在性激素改变,并与血糖、血酯一起构成影响糖尿病、冠心病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手术中肺脏内皮素-1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体外循环(CPB)手术中是否出现肺脏内皮素-1(ET-1)增加。 方法:18例心脏病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1、3、5分分别取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主动脉开放前约1分持续膨胀肺,取肺静脉血和氧合器内血,测定血浆ET-l含量。 结果: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3、5分,肺静脉血与右心房血ET-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复跳1分肺静脉血ET-1水平显著高于右心房血(P<0.05);主动脉开放前约1分,肺静脉血ET-1水平显著高于主动脉阻断前以及同时点氧合器内血ET-1水平(P<0.05)。 结论:CPB手术导致肺脏出现病理性ET-1增加,这可能与CPB肺脏损伤及术后肺动脉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反映VEC的功能变化,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UA患者外周血中CEC、ET明显升高(P<0.001),PGI2明显下降(P<0.01),当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时,其变化更加显著。VEC损伤以及它所分泌的内皮源性收缩舒张因子失平衡,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和心衰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ET-1水平,其中8例肺心病患者行右心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结果COPD患者和肺心病患者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5.24±0.50、5.80±0.66pg/ml,较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含量(4.65±0.65pg/ml)明显升高(P值<0.01及0.001);血浆ET-1含量与PaO2呈显著性负相关(COPD组:r值=-0.583,P值<0.01;肺心病组:r值=-0.627,P值<0.001),与PaCO2呈显著性正相关(COPD组:r值=-0.514,P值<0.05;肺心病组:r值=0.593,P值<0.001);ET-1含量与肺动脉收缩压及平均压均存在正相关(r值=0.727及0.681,P值均<0.05)。结论血浆ET-1参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刺激ET-1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内皮功能异常在X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病学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研究内皮功能异常在X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 测定了15例X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前后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CEC)和内皮素(ET)-1含量,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X综合征患者CEC数及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ET-1含量与CEC数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r=0.67,P〈0.01)。(2)X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5健康老年人和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痢疾(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显示: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ET-1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1则明显增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健康组与COPD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