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犯眼眶5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5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犯眼眶患者的临床资料。55例中32例为复发性肿瘤,30例接受第2次手术。3年生存率为78.1%。5年生存率43.8%。并且提出,在以手术治疗此种患者时,对眶内膜已受肿瘤侵犯者,应行眶内窜物全切术,否则短期内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眶颅沟通瘤的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2种手术径路,即:额眶联合径路、经眶径路。结果:15例眶颅沟通瘤,良性6例,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存活;恶性9例,1例术后半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3年失访,其余7例随访半年至5年存活。结论:眶颅沟通瘤以外科治疗为主,以上手术径路适用于眶颅沟通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3.
斜坡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高斜坡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总结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和尽可能彻底清除病变及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分析结果,分别采用经口-硬腭进路、面中-蝶窦进路和前颅底硬膜外-眶进路手术治疗了累及斜坡的肿瘤27例,其中6例脊索瘤,2例颅咽管瘤和19例斜坡恶性肿瘤。术后接受了辅助性放射治疗,2例鼻咽癌和2例筛窦癌患者于手术及放射治疗前接受了控制性升降血压的变压化学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斜坡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总结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和尽可能彻底清除病变及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分析结果,分别采用经口-硬腭进路、面中-蝶窦进路和前颅底硬膜外-眶进路手术治疗了累及斜坡的肿瘤27例,其中6例脊索瘤,2例颅咽管瘤和19例斜坡恶性肿瘤。术后接受了辅助性放射治疗,2例鼻咽癌和2例筛窦癌患者于手术及放射治疗前接受了控制性升降血压的变压化学疗法治疗。结果27例斜坡肿瘤患者中,1例筛窦癌患者因局部出血导致脑干受压于术后第3天死亡,余26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8例良性肿瘤中,1例术后2年以上存活,5例术后3年以上存活,2例术后8年以上存活。存活的18例恶性肿瘤中,2例术后6年以上存活,11例术后2年以上存活,1例术后3年零4个月死亡,2例术后1年半死亡,2例术后4个月死亡。恶性肿瘤2年以上生存率为73.7%(14/19)。结论斜坡肿瘤的外科治疗,必要时配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了9例经手术处理的侵及眼眶、颅底的鼻腔鼻窦肿瘤。男5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9.6岁。病变部位:上颌窦6例。筛窦3例,蝶窦2例,鼻腔2例。病理分类: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侵犯前颅底4例,中颅底2例,眼眶6例。全部经外科手术处理:3例经鼻侧切开鼻外侧壁大块切除,3例经颅鼻联合或颅鼻眶联合进路手术,3例经上颌骨切除眶内容剜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化疗、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其中3例颅底缺损被重建,6例脑膜缺损进行了修补,修补材料包括筛骨垂直板、额骨、中鼻甲、阔筋膜及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骨膜瓣等。病人经2至7年随访,7例存活,2例死亡,无1例局部复发。我们就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眼眶的手术进路,眼球的保留以及恢复经口进食及讲话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表现出眶尖综合症的复发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最后的手术挽救效果,客观地审视颅底手术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共10例出现眶尖综合症的颅底肿瘤复发患者,其中1例脑膜瘤和9例来源于鼻腔及副鼻窦的恶性肿瘤,均进行了手术挽救治疗,外科入路分为外眶内容剜出(9例)和颅面联合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但是,只有良性的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彻  相似文献   

7.
孙永菊  刘捷 《耳鼻咽喉》1996,3(1):21-23
采用CO2激光及常规术式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治疗鼾症各40例,术后随访6至12个月,CO2激光手术除2例失随访外38例中显效与有效共37例占97.4%,常规手术1例失随访外39例中显效与有效38例占97.4%。结果表明两种术式疗效相似。CO2激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对咽侧索肥大,扁桃残体,舌扁桃体肥大及术后腭瘢痕狭窄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11例前颅底沟通瘤行额鼻眶筛入路显微手术一次性切除疗效分析。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1例前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均经额鼻眶筛入路与相关科室配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结果 全切除9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额鼻眶筛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沟通瘤有利于肿瘤的广泛暴露和切除,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对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有帮助。术中颅底重建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额眶筛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于患侧行扩大鼻外额筛窦进路,根据肿瘤范围大小向鼻侧或沿眉弓向外延长切口,可充分暴露前颅底、额眶筛区甚至眶外上缘区域肿瘤。结果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累及前颅底额眶筛区的肿瘤28例使用上述术式。经随访,其中8例良性肿瘤至今无复发,20例恶性肿瘤中,1年生存率95%(19/20),3年生存率61.5%(8/13),5年生存率57.1%(4/7)。结论该术式术野暴露充分,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切除肿瘤彻底,重建颅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该术式是切除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的较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优越性。方法 经头颅CT或MRI确诊,手术采取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8年,恢复原工作26例,肿瘤复发9例,其中恶性肿瘤6例,蝶骨嵴脑膜瘤复发3例。结论 颅眶沟通瘤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所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8例,均经手术切除。其中3例癌变者2例死于癌复发,1例死于肺转移癌。15例无癌变者随访中,术后5例出现复发,分别行局部肿瘤切除或CO2激光气化。就其诊断中注意点,治疗原则,复发原因及处理,恶变的预后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扩大鼻外额窦进路术式对28例累及前颅底额眶筛区的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结果:经随访,8例良性肿瘤至今无复发或死亡,20例恶性肿瘤中,1年生存率95.0%(19/20),3年生存率61.5%(8/13),5年生存率57.1%(4/7)。结论:该术式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首先自前颅底剥离肿瘤阻断瘤体在颅底的血供,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操作便捷,切除肿瘤彻底,重建颅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该术式是切除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的较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头面部颅外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对11例头面部颅外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病变部位:眶内5例,鼻腔2例,颞窝、颞下窝各1例,顶枕部2例。手术入路颅面联合入路2例,眶外侧入路1例,鼻侧切开术2例,眶内容物剜除术1例,颞窝、颞下窝入路各1例,额眶入路1例,顶枕部肿瘤表面入路2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肿瘤9例,近全切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行放疗,1例2年后复发行X刀治疗。随访期6个月至7年均存活。结论 头面部颅外脑膜瘤是少见的病例,主要表现出所在部位的局部症状,对不易活检的部位,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146,自引:2,他引:146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 分类,发生率,发生机理和预防。方法 对1991年2月-1995年10月间施行的1089例手术中62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失明1例,球后血肿1例,眶内炎性肿块2例,脑脊液鼻漏2例,鼻泪管损伤2例,鼻中隔穿孔2例,大出血3例,眶周辨2斑和气肿14例,鼻腔粘连3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方法分析2例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分析筛前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眶压增高、球结膜水肿、视力下降,考虑为筛前动脉损伤致眶内血肿,经过及时行眶减压、电凝止血,一例患者术后视力逐渐恢复正常,另一例患者视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鼻内镜术前需仔细阅片,对于筛前动脉游离度大的病例,以及肿瘤破坏骨质包裹动脉的患者,术中需注意仔细辨认,避免损伤筛前动脉;如术中动脉损伤应及时电凝止血;术后出现眶压增高、视力明显下降者,应考虑筛前动脉损伤导致眶内血肿可能,应及时进行眶减压及筛前动脉电凝止血。  相似文献   

16.
多数作者认为放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原发性上颌窦癌,提供了最好的治愈机会,然而放疗是在术前抑术后进行为好仍是一有争论的问题。如肿瘤已侵犯眶骨膜、后组筛房或眶尖认为是眶内容剜除术的绝对适应症,但在肿瘤未侵犯眶骨膜时,保留眶内容物似乎并不违背肿瘤的治疗原则。作者回顾分析了1973~1978年期间的43个原发上颌窦癌的病例、16例施行了眶内容物剜除,27例保留了眶内容物,其中14例切除眶底并移植了皮片。2例于术前、30例在术后进行了放疗。术者决定是否保留眶内容物的标准一般是看眶骨膜、眶下神经、眶尖部及后组筛窦是否被肿瘤侵犯和肿瘤的形态学及其侵袭力。随诊2~7年,43例中18例(42%)生存无肿瘤;2例(5%)带瘤生存;19例(44%)都在治疗开始后2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切除累及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效果,并对手术方法做适当改进。方法:采用鼻侧切开额眶颧联合入路同期对2例侵犯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后出现暂时性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联合入路切除颅、颞下窝、上颌窦沟通瘤,术野显露良好,切除肿瘤更彻底、更安全,重建颅底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球后眶内肿瘤及涉眶颅底病变手术的技术和经验。方法:收治13例球后眶内肿瘤及其他涉眶颅底病变病人,均经单侧颅眶联合入路处理病变、切除肿瘤。结果:12例(92.3%)病人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永久性脑神经损害1例(7.7%)。结论:单侧颅眶联合入路处理球后眶内肿瘤及涉眶颅底病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_2激光与常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2激光及常规术式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各40例。术后随访6至12个月,CO2激光手术除2例失随访外38例中显效与有效共37例占97.4%,常规手术1例失随访外39例中显效与有效38例占97.4%。结果表明两种术式疗效相似。CO2激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对咽侧索肥大、扁桃体残体、舌扁桃体肥大及术后腭瘢痕狭窄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眶颧入路治疗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和操作技巧,以提高全切率,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蝶眶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症状、影像学、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率等。结果蝶眶脑膜瘤患者眼球突出和局部疼痛是主要的发病症状,少数可伴有视力轻度下降。肿瘤长径3~7 cm,平均4.5 cm。18例采用适当剪裁的眶颧(orbito zygomatic approach,OZ)入路开颅,3例翼点开颅保留眶缘、仅磨除肿瘤周围骨质(其中1例术后52个月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21例患者其中切除14例(66.7%),近全切除6例(28.6%),部分切除1例(4.8%)。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术后患者出现眼睑下垂、瞳孔扩大3例(14.3%),术后3个月复查时症状消失;1例偏瘫,后肌力恢复至IV+级。结论采用“适当剪裁”的眶颧入路,蝶眶处的脑膜瘤可良好显露;硬膜外预先处理肿瘤基底,血供可大大减少肿瘤出血;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可获满意的肿瘤切除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