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SARS流行期间情绪反应状况.方法使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 01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SPSS统计软件做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情绪反应中恐惧情绪反应异常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17.86%,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维度是主要内在影响因素.情绪反应异常的大学生均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应对SARS. 结论大学生对SARS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价受其人格特征影响,并能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应对.高等院校和全社会需要长期不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非典期间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采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的SARS应对方式问卷、SARS心理行为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做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最常用的应对方式"不把问题看的太严重",如何应对主要受恐惧、精神质、内外倾因子和年龄因素影响.结论:大学生应对SARS的整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普通综合大学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延安大学300名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想学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占91.33%,但仅有48.00%的学生接受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93.67%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获得相关知识,82.00%的学生认为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开展方式不够有吸引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普遍偏低。对大学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学专业、接受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想学习相关知识、农村户口类型的学生得分较高。结论 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偏低,但学习需求强烈,高校应普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满足大学生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个体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量表和岳冬梅修订后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一次性集体测试。结果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亲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直接因素,大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状态。方法:使用自编的甲型H1N1流感心理变化因素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不同特征大学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晓程度、应对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在H1N1的恐惧心态方面,37.8%的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有过明显的恐惧担忧,焦虑水平平均分与国内常模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校应加强对不同人群特征的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期间接受过心理干预的SARS当事人进行为期3年的访谈,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本次研究的有效案例为30例,其中SARS被试20例,疑似被试10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SARS当事人的个人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方式也是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接受心理干预和3年随访的SARS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影响SARS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并期望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来对此类因素加以控制,以达到切实保障当事人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大学生SARS流行高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SARS流行高峰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问卷收集武汉市2298名在校大学生SARS流行期间行为影响因素的资料。结果 性别、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家乡SARS疫情、自我排解、应付方式得分、与同学关系、与老师关系、SARS流行高峰心理状况、对学校防治SARS措施的意见直接影响其流行高峰行为;年龄、专业、学生干部、生源(城市)有间接影响作用。结论 欲实现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迅速良好的反应必须以基础工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不同社会人群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病的态度,并与其人格特征、防御机制等社会心理特征进行比较,探讨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下SARS高危医务人群(简称高危组)的社会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SARS态度问卷、16种人格因素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291名不同社会人群进行调查.结果:①对SARS知识了解程度上,高危组更倾向于选择“很了解”和“了解一些”;对SARS风险性认知上,高危组更倾向于选择“不害怕”;对SARS的一般信念上,高危组更倾向于选择乐观的态度.②回归分析表明,高危组对SARS预防知识“很了解”并持乐观态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③高危组对SARS持乐观态度与较少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较多利用“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结论:SARS中后期高危医务人群对SARS的态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表现得更为积极和恰当,这可能与该群体具备战胜SARS重要信念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了全国大范围SARS事件暴露出的问题,结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和国外应付突发事件给予我们的启示,就进一步完善组织应对机制,加强信息管理,有效运用应急措施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人格的内外向维度和来自工作环境的主观应激对高原军人的积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人格的神经质维度、来自适应和人际事件的主观应激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较大;路径分析表明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但通过人格特征的中介再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的作用更强. 结论: 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和人格特征对其应对方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间接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SARS期间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研究在SARS这一特殊时期,医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②方法 在SARS期间对唐山市156例医学生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社会支持程度的调查。③结果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分与SCL—90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与症状总分、躯体化分、人际关系敏感分、抑郁分、焦虑分、敌对分、恐怖分有显著相关。表明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心理健康程度越高。而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与SCL—90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或负相关.无显著性。④结论 在SARS这一特殊时期,医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而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和评估SARS期间封闭学校中被隔离观察学生的创伤性应激反应和相关因素。方法 在被封闭的一所高校中,抽取被隔离观察的学生和未被隔离观察的学生共 132人,对他们进行创伤性应激反应量表、封校应激压力量表和心理症状量表的自评评估。结果 SARS期间,学生对封校产生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其中心理压力维度最大(1. 54±0. 80)、其次为行为压力 (1. 09±0. 85)、然后是生理压力(0. 63±0. 77) (F=17. 387、P=0. 000)。隔离学生的创伤性应激反应症状、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及SARS总心理压力、行为压力的严重程度都明显高于非隔离学生的症状严重程度 (P<0. 01, P<0. 05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生理压力、行为压力和焦虑是影响隔离学生创伤性应激反应症状严重程度的三个主要因素。结论 SARS流行期间,被集体隔离观察的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 方法: 采用调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301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1)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从重到轻依次为恐惧(87.7%)、神经衰弱(44.8%)、抑郁(37.4%)、强迫-焦虑(17.3 %)、疑病(11.6%),并存在有性别差异,女性更容易出现中度以上恐惧心理(OR=1.53, 95% CI 1.25-1.88)。(2)身边有确诊病例、亲人参与一线疫情防治工作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抑郁、神经衰弱和强迫-焦虑的风险增大,身边有疑似病例会导致大学生疑病反应增高。(3)处在乡镇城郊的大学生产生中度以上恐惧的风险要高于农村与城市。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大学心理造成了影响,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地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SARS对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SARS发生时,社会、心理因素对事件控制效果和进程的影响明显。心理问题的表现有疑病、恐慌、焦虑、抑郁和强迫心理等,对此不同群体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SARS流行期间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应用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在SARS流行期间的作用,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电话心理咨询者的一般情况及咨询问题类型。方法 对5月份SARS流行期间来自全国的366人次的心理咨询记录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咨询内容的差异。结果 在来自全国的热线电话咨询者中,以北京为多,女性为多众,青壮年为主体,情绪问题较为突出。结论 在疫情较重的时期和地区,情绪问题占首位,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是公众寻求心理支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SARS事件引起武警部队战士与学员心理应激的中介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全国民众非典调查问卷”(新版 ) ,对SARS高发疫区的 80 0名武警战士和学员进行测试。结果大多数人对SARS事件的看法比较乐观。战士较学员认知更为积极 ,心理恐慌和无助感也明显低于学员 (P <0 .0 0 1)。战士与学员多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应激。学员采用某些回避性应对和积极应对与战士有显著差异 ,如注意转移、自我保护性应对等 (P <0 .0 1)。战士与学员获得主观和客观社会支持上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 ,只是个别条目有所不同。SARS对士兵与学员的心理影响不大 ,学员的心理适应要好于士兵 (P <0 .0 5 )。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认知、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状态相关。结论认知、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影响人们对应激源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汉族医学生的抑郁现状,探讨具体生活事件和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医学生抑郁症的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收集某高校431名医学生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51例具有抑郁情绪者和280例无抑郁情绪者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析5-HTTLPR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被调查的医学生中有35%的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在发生率超过50%的生活事件中,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或错怪、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不喜欢上学等事件与抑郁情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项生活事件因子中,人际关系因子、健康适应因子与抑郁情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TLPR基因型频率在各抑郁情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很大程度的抑郁现象,多为轻度抑郁;抑郁现象的发生与大学生一些具体生活事件存在一定的关联;5-HTTLPR基因多态性对医学生抑郁情绪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套保证临床见习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使学生不因特殊情况(受非典———SARS流行影响而进入医院见习)而降低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方法将学生分为2组,一组为受SARS影响不能到医院见习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①病例讨论;②利用多媒体教学;③对于某些重要传染病,放映教学录像;④结合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当时对SARS的认识开设专题讲座。另一组为同年级未受SARS影响,到医院正常见习的学生,采用常规临床见习教学方法,包括跟带教教师查房、病例示教、教授查房等。结果受SARS影响不能到医院见习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没有明显差异(P>0.05),见习考试成绩优于同年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P<0.0001)。结论这套特殊时期教学方法切实可行,效果显著。其中部分教学方法有助于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也同样适用于正常时期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沈阳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主要心理应激源、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为我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填写学生生活应激问卷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院本科、专科共76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我院医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应激问题是自我强化、各种压力以及外界环境突然变化;情绪反应是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本科与专科学生的应对方式均以积极为主,主要表现在能很快将不愉快忘记,对困难和痛苦能较快适应等几方面;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我院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是由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应对方式的不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及SARS以后广西发热门诊的设置及规章执行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为建立应对SARS、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2003年4~9月广西二级、三级医院的发热门诊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二级医院发热门诊20个、三级医院发热门诊10个。2003年4~6月为SARS流行期间,2003年7~9月为SARS以后,对这30个发热门诊的设置及功能执行情况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ARS疫情过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配置减少,部分发热门诊面积缩小。多数发热门诊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但部分发热门诊规章执行情况与SARS流行期间比较质量下滑,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明显减少,收入减少。结论如何充分利用发热门诊的医疗资源,使其发挥满足日常医疗活动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双重需要,是一个十分重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