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因此研究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已迫在眉睫。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是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感染者体内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来诊断结核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一、T-SOPT.TB方法诊断结核感染的优点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执行摘要》显示:2012年,据估算,全世界共有860万人罹患结核病,13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包括32万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早期发现、诊断并有效治疗潜伏感染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主要包括与结核分枝杆菌缺氧、营养缺乏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再激活相关的蛋白。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具有良好的T细胞免疫能力,尤其更易在被潜伏感染人群中识别,有望成为新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标志物及潜伏感染候选疫苗;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对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在结核病体液免疫诊断方面有潜在诊断价值。这些潜伏感染相关蛋白在未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疫苗及诊断试剂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斑点试验(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在菌阴性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患菌阴性结核的2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进行结核病的诊断,比较二者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290例疑患结核病患者最终确诊结核119例。T SPOT.TB试验在敏感性、特异性、NPV、PPV等方面显著优于抗结核抗体试验(P0.05)。结论 T SOPT.TB较结核抗体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适于作为结核病的筛检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TB-IGRA)在承德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就诊和住院治疗的142例结核病患者、85例非活动性结核患者,均行全血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含量测定,同时与抗酸染色和血结核抗体检测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核病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高于非结核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者的敏感性为88.73%(126/142),特异性为88.24%(75/85);142例结核病患者中,抗酸染色和血结核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1.55%(59/142)和65.49%(93/142),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与抗酸染色、结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可以快速、有效的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是一种适合本地区结核病诊断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子芳  劳海黎  王建  陈琦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792-792,795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B-SA)抗体检测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1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蛋白抗体检测,并对各种肺外结核病引流物标本进行AFB涂片和培养检查。结果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菌阳肺外结核病敏感度为87.5%(7/8),诊断菌阴肺外结核的敏感度为63.5%(40/63),诊断肺外结核总体敏感度为66.2%(47/71),特异度为97.5%(39/40)。结论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肺外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外结核病较为理想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结核菌是全球因感染而致死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结核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及结核耐药菌株的出现,结核病发病率又明显现上升,形势非常严峻。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与机体的免疫关系及结核分枝杆菌如何逃逸免疫对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因此,本文在结核免疫中抗原提呈机制的概述、免疫逃逸中相关细胞因子和结核分枝杆菌自身因素的介绍、再次激活机体免疫的较新方法(如:利用结核重组重叠肽和T细胞反应缺陷的方法)、抗结核病中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和休眠基因的研究以及结核疫苗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标本收集困难,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时间过长,结核菌素试验(TST)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 TST诊断的敏感性下降。作者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对MTB抗原敏感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诊断结核病,缩短了时间,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陶臻  曾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32-1633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8例疑似结核患者采用T-SPOT.TB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比较两者对结核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T-SPOT.TB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TST试验(P<0.05);T-SPOT.TB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明显低于TST试验(P<0.05)。结论 T-SPOT.TB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结核筛检的有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 )检测外周血中经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T细胞,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高度怀疑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的外周血液行ELISPOT检测,探讨该方法对结核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cfDNA)检测对结核病(TB)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细菌学确诊结核病患者11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结核其他肺部疾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的结核分枝杆菌cfDNA,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并应用T-SPOT.TB检测、Xpert MTB/RIF (Xpert)检测对入组对象进行验证性诊断,采用配对四格表χ~2检验比较结核分枝杆菌cfDNA检测与T-SPOT.TB、Xpert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差异。结果结核分枝杆菌cfDNA检测诊断结核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G)为:0.884,最佳诊断阈值(cut-off值)为38.69。T-SPOT.TB、Xpert、结核分枝杆菌cfDNA检测诊断结核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6%和40.98%、61.01%和96.72%、79.70%和95.10%。另外,结核分枝杆菌cfDNA检测对肺结核组(PTB)或肺外结核组(EPTB)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pert检测(P0.05),但与T-SPOT.TB检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Q-PCR技术可以在结核病患者血浆中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cfDNA,能够显著提高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并且有望成为肺外结核病快速诊断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2.
尹青琴  申阿东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1):1663-1666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是一种新型的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目前已经有16个国家制定了IGRAs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应用指南.各国IGRAs应用指南主要针对以下情况进行制定的:成人活动性结核病、成人潜伏结核感染、医疗工作者潜伏结核感染...  相似文献   

13.
杨莉  王巧民 《胃肠病学》2012,17(11):692-695
消化系统结核为常见肺外结核,目前常规结核病诊断方法如抗酸杆菌Ziehl-Neelsen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X线检查等对消化系统结核的诊断均有一定局限性。免疫学试验干扰素-γ(IFN-γ)释放测定尤其是T-SPOT.TB是最新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技术,可用于可疑结核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与TST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常见消化系统结核的传统和现代化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 ,评价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确定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法的最佳细胞浓度、孵育时间、蛋白抗原浓度等,建立ELISPOT方法。以PPD皮肤试验作对照。结果 ELISPOT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每孔细胞浓度2×105,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浓度20~40μg/mL,细胞孵育时间20h。应用PPD皮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8例非结核疾病患者和40例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72.5%,而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0.5%、92.5%。应用ELISPOT检测40例结核病痰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4.4%、90.9%。结论应用CFP10/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ELISPOT方法可初步应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辅助结核病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方法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价值。方法以经HIV抗体确证试验确定为HIV感染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272例彝族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询问临床症状,进行X线胸片检查,收集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集5 mL外周血进行T-SPOT.TB检测,并对其中205人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采用Pearson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McNemar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72例HIV感染人群中,活动性结核患者(HIV/TB)有45例,HIV/TB患者的T-SPOT.TB阳性率22/45,TST阳性率12/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200个/μL的HIV/TB患者的T-SPOT.TB阳性率4/6,而TST阳性率为0/5。227例无活动性结核的HIV感染者T-SPOT.TB阳性率高于TST阳性率,分别为24.9%(42/169)和18.3%(31/1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T-SPOT.TB和TST两方法诊断HIV感染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方法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427;不同CD4细胞水平对T-SPOT.TB阳性率无影响(P 0.05);当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TST阳性率低于T-SPOT.TB阳性率,分别3/30和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T-SPOT.TB应用于HIV感染人群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和活动性结核较TST更具优势,其敏感性更高,且在严重免疫缺陷时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及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及预防性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由主题专家和检索人员讨论后确定检索词,共检索7个数据库,3个卫生机构网站和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纳入描述或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及预防性治疗的方案、效果等相关的文章,对文章信息进行提取。初检得到573条记录,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纳入文献中有4篇描述了不同国家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2篇为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指南,论述了潜伏感染的诊断标准;11篇对潜伏性感染的预防性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及评价。 结果 美国全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4.2%,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非原住民的感染率为14.2%,阿富汗8省调查结果为15.0%,中国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龄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44.5%(美国、加拿大、阿富汗三国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硬结平均直径≥10 mm为阳性标准,中国以硬结平均直径≥6 mm为阳性标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者的诊断,依据既往结核病史、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胸部X线检查、体格检查等信息综合考量。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的治疗效果,不同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较大,保护率0%~61%不等,完成率43%~90%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0%~10%不等。结论 尽管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发现和治愈传染源达到控制结核病传播的目的。然而,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结核病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8—2018-02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并确诊的70例结核病患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儿童医院就诊的70例非结核病患儿为对照组。对入组患儿分别做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MTB蛋白芯片、结核抗体(MTBAb)、荧光染色法和液体快速培养法检测,比较各项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6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分别为58.57%、41.43%、30.00%、30.00%、12.86%、27.14%。T-SPOT.TB阳性率高于其他5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在肺内结核和肺外结核中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3.41%和5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其他方法。结论:T-SPOT.TB采用外周血标本容易留取,能显著提高灵敏度,有较高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在肺内结核和肺外结核检测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可防止漏诊,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所致的结核病目前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已感染MTB.MTB感染后的免疫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此过程中宿主的抗原呈递细胞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明慧  李浩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1):1205-121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发的人畜共患病,甘露糖帽修饰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lipoarabinomannan,ManLAM)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上重要的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被固有细胞和适应性细胞所识别。作为结核病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存在于体液的ManLAM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有区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的效应T细胞对涂阴肺结核快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7年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12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BALF,经确诊后分为涂阳肺结核组43例、涂阴肺结核组56例,非结核感染组21例。利用结核感染效应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对所有患者的BALF中的效应T细胞进行检测,评估其阳性率;收集涂阴组患者BALF其他结核检测指标: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AT-TB)、使用BACTEC MGIT 960系统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960培养)、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及外周血T-SPOT检测,与BALF T-SPOT进行对比,并计算BALF T-SPOT对于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涂阳组和涂阴组BALF T-SPO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0.677,P0.05),但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C2=51.325和51.889,P0.05)。涂阴肺结核患者BALF T-SPOT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诊断准确度较高。涂阴患者BALF T-SPO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1.1%、95.2%、98.1%、80%,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结核检测指标。结论利用T-SPOT技术检测BALF中效应性T细胞对于快速诊断涂阴肺结核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