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 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5年10月胸段食管癌现代二野淋巴清扫术101例的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2.67%,转移度18.21%。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7.8%.转移度为14.05%;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4.8%,转移度为21.75%。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上段、腹部淋巴结转移、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均是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病变位于食管上段、腹部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为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胸段食管癌手术应常规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病例强调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度及合理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9例经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6.6%,总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清扫淋巴结总数,LMR)为11.3%,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43.4%.最常见的淋巴结受累区域为食管旁、右喉返神经旁、贲门及胃左血管旁、隆突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度≤20%组和淋巴结转移度>20%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31.0%和6.8%,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淋巴结转移度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胸中段食管癌应该常规行包括双侧上纵隔的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20.4% ,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具有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80例食管癌患者中,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76例,转移率为27.1%.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979枚,转移118枚,转移度为12.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数、脉管瘤栓、胸部淋巴结转移数、腹部淋巴结转移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以及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应该参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合理地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6.
胸段食管癌100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2000年3月--2001年6月,采用右后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00例。结果:医院内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54%,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34%、26%,颈淋巴吉转移率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在颈淋巴结转移中,双侧颈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明显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结论:①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②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③颈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术后准确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胸段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为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发生孤立性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探明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分析其与肿瘤所在部位、浸润深度的关系,并对本组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组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中喉返神经旁、食管旁和胃周为淋巴结转移高发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20例(30.3%)。浅表型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常集中分布于2~3个区域,而进展型广泛分布于颈、胸、腹各组淋巴结。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深度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胸段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分布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双侧喉返神经旁、食管旁及胃周淋巴结是其高发部位。   相似文献   

8.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患者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术后淋巴结转移复发是食管癌的重要死亡因素,因而食管癌,特别是胸中段食管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比较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研究各淋巴结分组的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评价这二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且病灶长度3~5 cm的胸中段食管癌96例,55例行Ivor-Lewis术合并二野淋巴结清扫术,41例行Akiyama术合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按照解剖部位标定淋巴结分组,收集术后病理资料,进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总的转移率计算,用X2法进行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用t检验对淋巴结清除数、转移数和转移度均数进行比较.结果: 胸中段食管癌可以引起颈部、纵隔、胃周、腹腔于的同期和不同期的多组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的常见部位为锁骨上、贲门旁、中胸段食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三野术发现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二野组,分别为70.7%比49.1%(X2=4.526,P=0.033),主要差别在于三野组发现有较高单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4.3%以及有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为26.8%,明显高于二野组的10.9%(X2=4.085,P=0.043);胸腹腔其他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另外,三野组胸内左喉返神经链的淋巴结清扫数高于二野组,分别为1.0个和0.5个(F=5.771,P=0.04).没有发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阳性患者,无法确定因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导致的M分期,而二野淋巴结清扫阴性的患者不能除外颈部淋巴结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因此在术前无法确定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情况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  结果  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中有62例(25.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模型为P=1/(1+exp(-(-3.764+0.361×肿瘤最大径+1.281×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614×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155×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阴性预测值为89.89%,阳性预测值为45.16%,准确度为78.33%。ROC曲线分析显示,ROC 曲线下的面积为0.827(95%CI :0.767~0.886),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82.02%。  结论  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 对内镜病理证实的149例早期食管癌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对不同区域清扫的淋巴结编号,行病理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49例患者中,3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8%,淋巴结转移度为2.4%.胸上段食管癌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胸下段食管癌以腹部淋巴结转移为主,尤其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占44.1%),而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频度相当.淋巴结转移率与食管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149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7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与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有关(均P<0.05).结论 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仍较高,对于病灶局限于上皮层或侵及固有膜者可采用较为局限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黏膜切除等;对于浸润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者可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尤其要重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疗效及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1987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690例中下段及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进行现代淋巴结清扫治疗,总结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1、3、5和10年的生存率.结果 全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713例,转移率为42.2%(713/1690).胸部淋巴结转移665例,占39.3%(665/1690),其中有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349例,占20.7%;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444例,占26.3%;下纵隔淋巴结转移307例,占18.2%.腹部淋巴结转移339例,占20.1%.全组患者术后有278例发生312例次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278/1690),其中以肺部并发症为主,共136例次,占43.6%.全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为0.2%.全组患者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2%(1388/1574)、63.5%(868/1367)、54.8%(705/1287)和30.8%(232/75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2%(448/58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8%(257/699).结论 食管癌切除采用Ivor-Lewis和Akiyama术式可良好地显露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彻底,特别是对后上纵隔喉返神经旁、右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的清扫尤为便利.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施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5,自引:15,他引:55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对243例单纯技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45.3%,转移度10.5%,表现为沿食管周上的上下“双向性”转移。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分化,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16.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1.9%(P〈0.01),。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食管癌术后合理的放射治疗范围。方法 对97例单纯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37.1%,转移度14.4%,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的深度和长度则影响不大。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36%,(13/36)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54%(33/61)。结论 食管癌术后应该辅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聂军  周波  王露 《实用癌症杂志》2017,(8):1267-1269
目的 研究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各60例,二野组患者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三野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 三野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二野组,颈淋巴结复发率低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0%、83.33%、68.33%,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但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胸腹联合食管癌根治术(IL组)与传统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SW组)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下段食管鳞癌患者胸腹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IL组平均清除淋巴结(21士7.7)个,淋巴结转移率为21.4%,显著高于SW组的(15.6±9.2)个(t=53.4,P<0.01)和17.1%,x2=4.820,P=0.028. IL组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15.1%)和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率(17.6%)显著高于SW组的5.6%和9.0%,P<0.05;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与S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组手术时间平均约151.2 min,低于IL组的185.0 min(t=34.8,P<0.01),两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纵隔及上腹部区域是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s术式可清除更多数量及部位的淋巴结,特别是对于上纵及腹腔部位淋巴结的清除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217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An FS  Huang JQ  Chen SH 《癌症》2003,22(9):974-977
背景与目的:目前,食管癌术中对淋巴结清扫范围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217例经“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9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清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9.8%、和48.8%。淋巴结转移率62.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21.9%、9.75%,21.2%、30.5%、12.7%和12.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和肿瘤部位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随着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P=0.0284)。结论: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胸段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应常规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 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 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 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 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