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大小约5.9cm×6.4 cm~24.6 cm×26.1cm,为类圆形或分叶状,分为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三类。4例CT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中3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部分平扫密度与子宫相仿,增强扫描2例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实性部分可见数条纤细、迂曲的肿瘤血管影,2例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延迟强化;1例为囊性肿块型,囊壁薄而光整,平扫CT值16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2例MRI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为实性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伴有等信号成分,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结论 充分认识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加强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PTP患者(8例女性、1例男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患者均为单发囊实性病灶,最大直径4.3~11.6 cm,平均约7.2 cm,大部分边界较清晰。其中实性成分为主者3例,囊性成分为主者2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者4例。7例CT显示病灶密度高低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MRI信号混杂,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实性成分及包膜在增强扫描中均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急症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胸、腹IAH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 22例胸、腹IAH中A型1例,B型21例.局限在胸主动脉5例,累及胸、腹主动脉15例,仅限于腹主动脉2例.血肿范围(上下径)6.0~21.0 cm,最大厚度0.5~1.1 cm.受累部位主动脉最大径3.1~7.0 cm.结论 胸、腹IAH的多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胸、腹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内膜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肿瘤位于胃部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3例;回肠2例.肿块直径<5.0 cm者4例;直径≥5.0 cm者8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8例;囊实性混合2例.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1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2例;交界性3例;恶性7例.结论:对胃肠道间质瘤行CT检查有助于准确定位,发现肿块,判断肿瘤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高血压27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3例。24小时尿VMA阳性率87.0%(27/31),血、尿儿茶酚胺阳性率80.7%(25/31);B超、CT定位诊断率分别为90.3%(28/31)及96.5%(29/30),MRI检查7例,均准确定住。28例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3例经腹腔镜切除肿瘤。结果肿瘤位于肾门区域11例,肾下极区3例,下腔静脉后方2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5例,腹主动脉前方肠系膜根部2例,膀胱壁3例,多发5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cm-13cm。随访8个月-12年。27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25例,仍有高血压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术后1年内均复发、转移,死亡4例,2例经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治疗后荷瘤生存。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获得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术前;隹备极为重要,术后应长期观察是否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描述胆总管壶腹区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总结该部位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搜集经病理学证实的胆总管壶腹区恶性肿瘤病例共41例,均做CT平扫及增强检查。从CT扫描横断面图像及重组图像中观察病灶的直接和间接CT表现。结果 41例患者中胆总管起源的恶性肿瘤18例,其中低分化胆管细胞腺癌6例,中高分化12例,CT表现为胆管壁增厚,可出现软组织密度结节,并有延迟增强的特征性表现,局部管腔狭窄,近端胆管扩张。胰腺起源的恶性肿瘤15例,其中胰腺癌12例,CT表现为轻度强化的软组织肿物,多侵犯邻近大血管,并导致胰管及胆总管扩张;胰腺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CT表现为多血供肿物,边界清晰;胰腺囊腺癌1例,CT表现为囊实性肿物。十二指肠起源的恶性肿瘤8例,其中十二指肠乳头腺癌5例,CT表现为乳头区软组织结节或局部肠壁偏心增厚,明显强化,近端胆管扩张;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管壁均匀增厚,强化较明显。结论胆管细胞癌、胰头癌和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是壶腹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强化CT表现常常比较典型。少数罕见病种,如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尚具备一些特征性CT改变,但十二指肠乳头内分泌肿瘤在与十二指肠腺癌的鉴别中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的肿瘤 ,由于其具有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特性 ,给手术和麻醉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中的主要问题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 (包括刺激肿瘤时高血压、心律失常、肺水肿、肿瘤切除后的低血压等 ) ,麻醉选择应注意上述问题。现将我院 1986~ 1997年在不同麻醉方法下进行嗜铬细胞瘤手术的 6 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年龄 13~ 6 0岁。临床均具有典型的高血压病史。肿瘤位于肾上腺者 6 3例 (其中 4例为双侧性 ) ,腹主动脉旁 2例 ,膀胱内 1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12例CT扫描,4例MRI扫描。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0例。8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在其强化程度上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10例有钙化。4例MRI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黏液性囊性瘤或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CT影像表现有—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王涛  蒋峰 《现代保健》2009,(19):127-129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和临床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2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良性者20例,边界清晰;恶性者1例,边界不清或清楚。肿瘤在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平扫有16例呈等密度实性肿块,5例瘤体平扫密度不均,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有大小不等的中心性或不规则液化、坏死、囊变区。经增强后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尤其是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且门脉期多数仍呈持续强化,而坏死区无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行搜索性CT平扫、增强扫描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CT平扫表现为胰腺区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且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无胰管、胆管的扩张及周围淋巴结的肿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3000T(日产岛津)的CT机,做常规平扫,并且使用60%的泛影葡胺做增强扫描,分析本院在2016年6—12月经手术病理确认的20例卵巢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20例病例的CT诊断与手术病例诊断符合率为80%。肿瘤直径在4~18 cm,平均肿瘤直径为(11.5±2.4)cm。良性肿瘤为边缘光滑规则的囊实性肿块,恶性肿瘤呈实质性肿块,与良性肿瘤不同的是囊周围组织时有浸润,而良性肿瘤周围组织无浸润。结论针对卵巢肿瘤,CT扫描具有极高确诊率及诊断价值,但转移瘤、交界性肿瘤等少数恶性肿瘤病变的最后诊断还需要通过手术病理来最后确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1例PCC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PCCCL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单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右肝13例,病灶位于左肝6例,病灶直径在2.0~4.8 cm之间,病灶平均直径为(3.28±0.95)cm,另外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其中最大病灶直径为13.8 cm。CT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改变,16例患者密度均匀,5例患者CT平扫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检查,17例患者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患者动脉期病灶出现不均匀明显强化,21例患者延迟期病灶均为低密度,1例患者出现包膜延迟强化。MR平扫,9例患者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6例患者病灶T1WI信号混杂,T2WI扫描均呈混杂高信号;MRI增强扫描,6例患者动脉期呈轻度强化,5例患者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PCCCL患者CT以及MRI影像学表现相对不典型,变化差异较大,但是,由于PCCCL肿瘤细胞当中富含糖原以及脂质,通过CT以及MRI可显示出此类特征,同时需要与普通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PCCCL患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征,并与临床、病理对照,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SPTP患者的CT表现,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10~29岁,平均年龄(16.20±7.49)岁.术前5例患者均行CT检查及增强扫描检查.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肿瘤切除术.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和颈部者4例,胰体和尾部者1例,肿块边界均清晰,肿块直径3.0~9.0 em,平均5.2 cm.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性成分比例相仿.CT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逐渐强化,但始终低于正常胰腺组织.1例肿块边缘可见不连续环形钙化,1例合并轻度胰管扩张,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SPTP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5~62岁(平均58岁),均行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2例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均位于额叶,1例位于颞叶.肿瘤为实性,边缘尚清晰.CT平扫示斑点状钙化,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MRI平扫示T1WI及T2WI肿瘤均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结论: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发病部位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增强扫描后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21例患者中,位于胃部13例、小肠4例、结肠3例、肠系膜1例。其中,恶性12例,直径>5 cm,边缘分叶、密度不均、瘤体中心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良性7例,直径﹤5 cm,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交界性2例,瘤体密度多较均匀。结论 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1月经过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其临床及CT特征。结果:42例患者中肺转移16例,消化道(胃4例,肠道3例,食管1例);胰腺7例,肝2例,肾1例,其它来源不明8例;病灶位于双侧9例,单侧33例(左侧25例,右侧8例);病灶直径0.5cm~5.4cm,边界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CT平扫+增强是发现、诊断肾上腺转移肿瘤的可靠方法,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CT特征及测量病变平扫及强化后的CT值进一步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肝囊肿随着超声技术及CT检查在诊疗上的广泛应用,患病率随之升高。本院1985年8月~1997年7月共收治18例小儿肝囊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4~12岁,平均8.2岁,单发囊肿14例,多发囊肿4例,囊肿直径:5cm1例,6~9cm12例,9.1~13cm4例,大于13cm1例。位于肝右叶14例,肝左叶4例。有临床症状的14例,为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无临床症状的4例。囊液肉眼观:淡黄色透明液10例,混浊3例,无色透明3例,深绿色胆汁2例。所有病人术前均做B超或/和CT检查,以了解囊肿数目、部位、大小及范围。仍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PGNT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3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MRI增强扫描,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性质、信号特点、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及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4例PGNT均位于幕上,颞叶皮质区、额叶脑室周围白质区、三脑室及鞍区各1例。肿瘤最大径1.7~5.0 cm,3例病变边界较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可呈囊实性(3例)、囊性伴壁结节样(1例)2种形态。平扫病变实性部分以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囊性区内可见线条状T2WI低信号分隔及T1WI、T2WI低信号斑,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强化,线样分隔呈轻度强化,囊壁可呈无强化、环状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1例有轻度占位效应,2例瘤周轻度水肿,2例幕上脑室扩张。病理光镜下均可见特征性假乳头样结构。结论:PGN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在PGNT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确诊还需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及其它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以高血压和代谢紊乱为特征,外科手术是唯一治愈的方法。自1965~1992年,我院共手术治疗40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男22例,女18例,年龄12~65岁,平均38.4岁,肿瘤部位为位于肾上腺者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4例,双侧2例;位于肾上腺外者8例,其中位于腹主动脉旁6例,位于膀胱2例。肿瘤最大者13×10×9cm,重800g,最小者2×2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瘤病在CT中的表现,分析总结其CT上的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及提供临床检查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同时参照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35例病灶均为单发,最小直径5cm,最大直径15cm,一共有7例发生于腹内,12例发生于腹外,16例发生在腹壁。17例包膜完整,质韧;19例囊实性,周围囊性部分为脓腔。35例纤维瘤病病灶均侵犯周围组织,其中21例穿透黏膜层。3例侵犯胰腺及左侧肾前筋膜。病理镜下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结论:由于纤维瘤病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因此,需重视术前CT检查的诊断价值,为患者治疗提供判断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