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脏巨大孤立性坏死结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72岁。 12年前体检B超发现直径约 0 6cm大小的肝“血管瘤” ,以后每年B超复查 ,发现病灶渐渐增大 ,近 1年多来明显增大。体检发现右上腹部包快。实验室检查 :多项肝功能异常 ,乙肝三系阳性 ,甲胎蛋白阴性。1 手术前 1 5年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右肝后段约 2 4cm× 3 8cm大小低密度灶 ,边界清楚 ,增强后结节灶轻度强化 (图 1)。诊断 :肝占位 ,肝癌可能大。 (2 )肝动脉造影 :右肝后段富含血供结节性病灶 (图 2 )。诊断 :肝血管瘤。(3)MRI检查 :右肝后段结节性病灶 ,T1WI呈略低信号、T2 WI呈略高信号灶(图 3,…  相似文献   

2.
肠源性囊肿为少见病,在诊断上较为困难,兹将笔者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9岁。20年来右下腹不适,2年前右下腹可摸到包块,近一年包块渐大并伴便秘,局部有时疼痛,包块推之可移动,且疼痛随之减轻或消失,每天得推移包块多次方觉右下腹舒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rotic nodule ,SNN)的MRI表现.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 20例的MRI表现.结果 依据其在MRI的T1WI和T2WI信号高低及增强后的表现分为4类:(1) 4个病灶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其中2个病灶在T2WI上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2)7个病灶在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3)4个病灶在T1WI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门脉及延迟期边缘强化;(4)5个病灶在T1WI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中央点状或片状更高信号,增强后边缘强化.结论 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能较好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SN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9月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共40例,回顾性分析该病影像特征。结果:单结节病灶26例、多结节病灶14例。病灶最大径0.7~5.6cm(2.42±0.98cm),30例≤3cm、10例>3cm;分别位于肝右叶34例、肝左叶4例、中肝叶2例,病灶分布于肝缘下35例、肝脏深部5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18例、葫芦状14例、蚯蚓状8例。T1WI示所有病灶均为低/等信号,T2WI示病灶呈稍高/等信号32例、稍低信号8例,增强后病灶实质均无强化,病灶周缘均可见薄环状强化,环壁厚0.87~3.05mm(2.09±0.52mm),14例病灶内见间隔线强化。结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多见于肝右叶肝缘下,通常最大径≤3cm,MRI增强表现为周缘薄环状强化,典型表现可以提示SNN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任刚  于国  晋薇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894-896
目的研究B超下穿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3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资料,并在光镜下观察其细针穿刺组织病理形态,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6.8岁,结节直径0.8~4.0 cm,临床及影像学缺少特异表现,光镜下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坏死外周围绕着一层弹力纤维及胶原组织,伴少数炎细胞浸润,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结节状病变,对B超引导下穿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能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进行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特点。结果病灶多位于肝表面和肝浅表实质内,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最小的1.7cm×2.1cm,最大的4.9cm×3.7cm,CT平扫4例为低密度影,1例为等密度影,其中1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等密度影,增强后5例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内部无增强表现,1例病灶内部见多发斑块状与肝实质等密度强化灶,病灶边缘见细环形强化且在延迟期更明显。结论病灶内部三期基本无强化和周边可伴有或不伴有环形强化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主要CT表现,MSCT是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孤立性坏死结节29例(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其中15例行CT检查),探讨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结果:①单纯凝固性坏死型(14例),T1WI、T2WI上均呈低或低-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凝固性坏死无强化,周围包膜呈延迟强化.其中8例行CT检查,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5例可见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②伴液化性坏死型(5例),T1WI上呈低信号,较大病灶内可见更低信号;T2WI上病灶呈低-等信号,其内液化性坏死呈点片状更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3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周围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CT不能反映病灶内液化性坏死.③多结节融合型(10例),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低-等信号分隔;T2WI病灶以等-稍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等或略高信号分隔,其中6例合并液化性坏死还可见裂隙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其内分隔及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4例,其中3例为低或等密度融合结节,增强扫描内部分隔及周围包膜呈延迟期强化.CT不能显示内部液化性坏死和病灶全部分隔.结论:CT、MRI能较好反映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分型及各型的病理特征,MRI在多结节融合型和伴液化坏死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SNN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8例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MRI和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39/47,83.0%),肝左叶8例(8/47,17.0%);分布于肝实质边缘42例(42/47,89.4%),肝脏深部5例(5/47,10.6%);病灶最大径≤2.5cm者25例(25/47,53.2%)、>2.5cm者22例(22/47,46.8%);形态不规则29例(29/47,61.7%),呈圆形或椭圆形18例(18/47,38.3%)。MRI示所有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32例病灶T2WI上呈等信号-稍高信号、8例呈稍低信号。CT平扫示所有病灶内部呈稍低-低密度影,1例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显示所有病灶内部无强化,周边有薄环状延迟强化,其中18例病灶内间隔有轻度强化。结论:SNN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4岁,无肝炎病史,来院常规体检,常规超声检查示: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肝左内叶见一大小约13 mm× 7 mm的圆形高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中央回声稍减低,余肝实质回声增粗,分布均匀,肝内管系结构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10 mm.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显示高回声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8岁,因上腹部肿物伴腹痛1年余,2006年1月行B型趟声及MRI检查,示左上腹后腹膜巨大肿块收入我院。病史中无发热、腹泻。查体:体温36.4℃,P84次/min,R20次/min,血压1.58~1.02kPa(116/75mmHg)。腹部稍膨降,左上腹可扪及约13-15cm肿块,质巾等,活动度差,有压痛。肝睥肋下末触及,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t 16多层螺旋CT仪。10mm层厚平扫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