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 GGT活性及 GGT/ AL T比值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 6 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观察组 ) ,8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对照组 )的 GGT活性及 AL T活性 ,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 GGT活性及 GGT/ AL T比值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 (P <0 .0 0 1)。结论 :血清 GGT活性及 GGT/ AL T比值的联合应用对原发行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肝病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肝炎组血清CHE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Child-pugh分段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 P <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肝病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碱性羟受比色法测定124例肝脏疾病患者及45例健康人的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并同时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结果显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胆碱脂酶与正常对照比较活力降低,且以肝癌患者降低量为显著,其降低顺序为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脏疾病患者血清CHE活力与血清蛋白质含量,ALT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HE与总蛋白,白蛋白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 相似文献
4.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三酶组合试验对103例肝病(分为肝炎、肝硬化、肝癌三组)口才的测定结果表明,组合试验对检出有较高的阳性率,肝炎组阳性率达81.3%,肝癌组阳必这91.7%,肝硬化组阳必这96.3%。在全部103例肝病中,组合试验的阳性率达86.4%明显高于单一测定ALT的56.3%,单一测定γ-GT的64.1%,单一测定ChE的35.9%,故ALT、γ-GT、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112例各型肝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表明:各型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hE活性与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谷丙转氨酶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胆碱酯酶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90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48例,慢性肝炎62例,重型肝炎43例,肝硬化37例)血清胆碱酯酶(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同时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各组肝脏疾病中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各组肝脏疾病患者AL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活性随肝脏病情程度加重而下降,且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检测指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病的诊断、预后判断、病程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1965年Kokok应用纸上电泳将GGT分成3~4条区带,1967年Orlowski等应用淀粉胶电泳发现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病人血清中存在一种肝癌特异性GGT同工酶,1985年国内徐克成等有过类同的报道。我们自1992年开展此项检抽,并与AFP进行比较,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比色法检测 34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的TBA、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慢性乙肝轻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各肝病间比较 ,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乙肝重度与肝硬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HE浓度,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CHE浓度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同时观察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入ICU时血清CHE下降发生率为85.3%,血清CH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危重症患者血清CHE下降发生率较高,测定血清CHE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一个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2.
邓志海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2,(4):302-304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成三组,即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108例、肝癌组98例,将排除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作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l)水平测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CHE水平最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碱酯酶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较敏感,动态观察胆碱酯酶的变化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hild-Pugh评分按肝功能不同分级分为A级(A组,n=54)、B级(B组,n=86)、C级(C组,n=65),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CHE和TBA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情相关性。随访1年,根据肝硬化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清PA、CHE和TBA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PA、CHE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TBA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CHE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A、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AUC值、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可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肝功能分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情况,有望成为监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以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5例治疗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63例AML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和8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采用PNP-XTO-POD偶联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采用速率法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检测健康对照组与AML组血清ADA水平,比较AML治疗前后ADA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ADA最佳截点,并将AML治疗前患者分为低ADA组(ADA<13.50 U/L)和高ADA组(ADA≥13.50 U/L),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AST、ALT和GGT差异.结果 AML组患者ADA水平[15.30(9.50,31.30)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45(7.05,11.3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L组治疗后ADA水平[10.70(8.10,14.90)U/L]显著低于AML治疗前[14.70(9.60,26.7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ROC曲线,将AML治疗前患者分为高ADA组(ADA≥13.50 U/L)和低ADA组(ADA<13.50 U/L),其中高ADA组中AST、ALT及GGT水平显著高于低ADA组(AST Z=-3.102,P=0.002;ALT Z=-2.046,P=0.041;GGT Z=-2.794,P=0.005).结论 ADA检测可以作为AML患者的一项常规辅助检查,对AML的疾病诊断及评估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规律及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对BCS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经血管造影证实的21例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2周内行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进行重建。病程短于3个月的有4例,3个月以上的17例。结果病程短于3个月的4例,CT平扫显示肝脏体积弥漫性增大,肝脏密度普遍降低;增强后表现为以肝门区和尾状叶为中心的斑片状强化,并随扫描时间延长强化范围扩大。病程3个月以上的17例,CT平扫显示肝脏形态异常,肝萎缩区或肝外周为低密度;增强后肝萎缩区及肝外周强化程度低,密度不均匀,其静脉引流血管闭塞,而静脉引流良好的区域强化均匀,其静脉引流至少有1支开通的肝静脉或扩张的副肝静脉。肝实质CT强化规律与肝静脉阻塞部位及肝内外侧支静脉形成密切相关。21例患者,共计42条肝静脉闭塞,其中肝左静脉9条,肝中静脉12条,肝右静脉16条,副肝静脉6条。横断面和CT血管成像显示肝静脉阻塞的正确率分别为61.9%和100%。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肝静脉阻塞型BCS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可准确显示肝静脉阻塞部位、性质及肝内外侧支静脉,对指导BCS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孕妇共60例,其中20例为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40例为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轻度20例,重度20例),采用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清中胆碱酯酶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IFN-γ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IL-4表达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血清胆碱酯酶(CHE)与IFN-γ呈负相关(r=-0.73,P<0.05),血清胆碱酯酶(CHE)与IL-4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及细胞因子表达失衡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113例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术前和术后1、7、12d的血清ChE。结果术前及术后各时期血清ChE水平随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肝功能Child—Pugn分级的降低而下降(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同时期无肝硬化患者的水平(P〈0.05)。术后轻度肝功能损害70例,中度肝功能损害28例,重度肝功能损害11例,出现肝功能衰竭4例,血清ChE水平随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下降(P〈0.05),但后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号熳性肝病严重程度一致,对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判断手术耐受性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进行性下降与肝功能损害明显相关,但不能很好地预测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80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HE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脂肪肝患者血清CHE活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脂肪肝组中,伴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其血清CHE活力显著低于肝功能正常者。结论血清CHE活性能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的程度,并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活力测定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106例肝病患者和4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胆碱脂酶活力,并与其他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水平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值,前白蛋白等显著正相关,与谷草转氨酶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可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之一,在慢性肝病的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