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友病 A 是隐性遗传所致的血凝异常疾病,因血中Ⅷ因子先天性缺乏而显示出血倾向,男性发病率约为1/1000。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从人血浆中分离提取Ⅷ因子浓缩制剂(PdFⅧ)进行补充治疗。随着该疗法的普及,使出血倾向已能很好得到控制,加之由于开展自己注射的家庭疗法,则变得更方便。使血友病患者的体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寿命延长,预后较好。但因该制剂是以人血浆为原料,血  相似文献   

2.
血管与DIC     
一、DIC 的概念及其与血管的关系所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即是通过数种机制,使血管内凝血系统活化,在全身的细小血管内形成许多微血栓。由于这一系列的凝血过程,消耗了凝血因子,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第Ⅴ因子、第Ⅷ因子等低下,同时,继发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导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第Ⅴ因子、第Ⅷ因子、第ⅩⅢ因子等凝血因子分解而引起凝固障碍,最后加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动脉硬化形成与很多原因有关,其中以高脂血症和血栓形成为代表,但临床遇到与“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关系不大,而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并不少见。在血液高凝状态下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这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索,在血液凝固因子中第Ⅷ因子低下或缺乏的血友病患者很少形成血栓,也很少有动脉硬化症。1975年Stewart氏报告关于血友病患者因心肌梗塞死亡尸检时发现冠状动脉、主动脉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性病变,作者认为本病难以引起血栓形成,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并不认为与血栓形成有关。Duguid氏对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血管狭窄的血栓学说也表示怀疑,提出脂质代谢紊乱是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因。最近Small氏观察到因心肌梗塞死亡的血友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上有明显血栓形成。便1,57岁。第Ⅷ因子1u/dl以下,大量出血时补充第Ⅷ因子年内2000u,这种病人一般每年应补充40,000u,该患者补充第Ⅷ因子是明显不足的。入院后因持续呕血在输血同时补充第Ⅷ因子,一般情况好  相似文献   

4.
工业技术院在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能使人类骨髓性白血病细胞“脱癌”的“细胞分化诱导因子”(DAF),同时,他们还研制成功用于大量生产DAF 的无血清培养基。DAF 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可把未分化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诱导为能吞噬异种细胞的巨噬细胞样正常细胞。如果能够大量生产出这种DAF,将可望用于临床。DAF 的发现和大量生产DAF 的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成功是由参加下一代研究项目的旭化成工业技术所的小组进行的。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将机体内进行  相似文献   

5.
对血友病A(第Ⅷ因子缺乏症)及血管性假血友病(称VWD)的出血做为止血剂的血液制剂的输注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感染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和AIDS等的危险性。日本AIDS患者半数以上是不幸地由于输注了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血液制剂而感染的血友病患者,所以谋求以血液制剂补充疗法以外的止血法是理所当然的。其有代表性的是抗利尿激素的诱导体之一的去氨加压素(DDAVP)。此药  相似文献   

6.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经各种淋巴因子和单核细胞因子作用,增殖分化成抗体生成细胞。B 细胞分化因子(BSF-2)是诱导 B 细胞向抗体生成细胞最终阶段分化的因子。BSF-2是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1000。几乎与 BSF-2cDNA 克隆化的同时,明确干扰素β2(IFNβ2)和26Kd 蛋白信号 cDNA 的整体结构。进而,纯化出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并确立其 N 末端的部分氨基酸排列。以上结果表明这些因子的分子结构与 BSF-2相同。但重组 BSF-2并无抗病毒活性,BSF-2的一级结构与所有的 IFN 的一级结构亦无显著类似性,故 BSF-2并不是一种干扰素。已发现有各种细胞 BSF-2受  相似文献   

7.
尿中上皮成长因子(hEGF)由53种氨基酸组成,尿中含量25~250μg/ml,留置标本方便,临床价值较高。放免测定(RIA):准备:1.标准 hEGF 可用氯胺T 法制作。即 hEGF(2μg/20μl),0.5M 磷酸缓冲液(pH7.5),Na~(125)Ⅰ(1mci/10μl),氯胺 T(25μg/10ml),室温中反应20秒钟,加焦氯亚硫酸盐(60μg/10μl)至反应停止。加含2%苯磺酸(BSA)磷酸缓冲液,G25号和 G50号凝胶,过滤即得到精制标准~(125)IhEGF。其活性为150~300μci/μg。2.缓冲液:50mM(毫摩尔)Na_2HPO_4-KH_2PO_4,77 mMNacl,0.5%BSA,pH7.4。操作:hEGF 抗体(1:40,000)200μl及标准 hEGF 及稀释尿标本100μl,~(125)IhEGF(~10~4cpm)100μl,在4℃、放置48小时。然后加入正常家兔血清(1:100)100μl、抗家兔 IgG 山羊血清(1:20)100μl,在4℃、放置1夜,低温离心、(4℃、3000转、30分钟),吸取上清液测定沉渣的放射活性。此法是  相似文献   

8.
一、子宫出血及其止血机制子宫是人体唯一的生理性出血器官,如月经、分娩时出血,都存在着生理性出血机制,当然也具有巧妙的生理性止血机制。关于产科这种特异的止血机制,可列举以下五点:①子宫收缩;②妊娠中血液凝血因子的增加;③在胎盘中有大量参与外源性血液凝血过程的组织凝血活酶;④胎盘产生第Ⅷ因子,除此之外,其他凝血因子虽均有增加,但全身血中第Ⅷ因子减少,只是在胎  相似文献   

9.
新蛋白制剂输液——重组人血浆蛋白保木昌德等过去所指的蛋白制剂是指血浆成分制剂,现今市场能购到的精制人血浆成分蛋白大致上有白蛋白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凝血因子制剂。其中就应用率和数量而言,以白蛋白制剂、静脉用的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凝血因子中的第Ⅷ因子制剂...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目前可概括为:性接触、输血(血液制剂的输入及污染注射针的使用)和母儿感染。在日本被确诊的38名AIDS中,血友病患者24名,男性同性恋者11名,妓女2名,原因不明者1名。在其他各国,男性同性恋和妓女占绝大多数。相比之下,日本血友病者却占一多半。这是由于从美国输入的血液凝固因子Ⅷ,Ⅸ制剂被HIV 污染,通过输血而使AIDS 在日本蔓延。可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关于血液制剂被HIV 污染的问题,1983年在美国就有报告说,由于输入第Ⅷ因子制剂使  相似文献   

11.
正常情况下,造血过程中,血液细胞从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分化增生时,造血因子是必不可少的。各造血因子对白血病细胞是否亦有作用,则是令人极感兴趣的,在临床上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促进颗粒细胞产生的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a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对白血病细胞作用问题,已有阐述。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  相似文献   

12.
造血因子中,最先被证实可调节红细胞产生的因子是50年代末期发现的促红素(EPO)并于1977年从人的尿中提纯。1985年将EPO基因克隆化而成功地产生重组EPO(rEPO)。60年代下半期发现促进粒细胞-巨噬细胞系增殖的造血因子。如果将骨髓细胞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可形成由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的集落。已证实此种集落形成时需要一种必要的造血因子,称之为集落刺激因子(CSF)。1984年已将C  相似文献   

13.
肿瘤内注射生物应答修饰因子(BRM),可激活局部的效应细胞,使之容易向肿瘤内积聚,也可避免静脉、皮内、皮下注射等大剂量全身给药方式的毒副作用。肿瘤内注射不仅适用于在体表可触及的肿瘤,也可借助超声波和内镜而用于深部肿瘤。作者用BRM肿瘤内注射法治疗以消化道癌为主的恶性肿瘤患者129例,可供评价的108例。有效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8.3%(9/108),轻度缓解以上者为21.3%(23/108),无效者约20%。BRM中,OK—432、TNF、IFN—β治疗者有21.2~50%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一、危险因子的概念危险因子本是流行病学上的概念,由Framingham研究所(Study)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已能用数量表示各种危险因子的危害性,掌握每个病人的危险因子,准确估计预后。Kannel氏等认为危险因子目前有以下几种涵意:①根据长期追踪观察,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对某种特定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有相关的因子;②可能为某一特定疾病的病因因子;③易罹患某一特定疾病病人的特征等。一个术语含有多种涵意,易致混淆,因而Kannel氏等提出以下的定义:危险因子即增加罹患某一特定疾病危险的因子,不仅在统计学上有相关关系,并能推测与某一特定疾病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明治大学农学部高桥直躬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发现并分离出原来基本上不增殖并在试管内也难以培养的能使肝细胞增殖的因子(蛋白质)。它是从大白鼠及牛等大量动物身上分离出来的。据说,在人体中也确实存在同样的物质。这种因子,是在肝脏受到损害时,从小肠粘膜分泌的蛋白质。若能分离出人体中同样的蛋白质,便能成为早期发现肝脏损害的线索,进而对肝硬化的预防、治疗也将成为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消化性溃疡平衡学说的深入研究,抑制酸和胃蛋白酶等攻击因子,增强粘膜血流、粘液分泌等防御因子已成为今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目前,从理论上和临床上均证实防御因子增强剂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如下。一、胃粘膜防御因子所谓防御因子是指对粘膜的攻击因子(酸、胃蛋白酶)具有相对抵抗力的因子。各种防御因子如下。1.粘膜屏障:粘液屏障是指粘液细胞分泌的糖蛋白、粘蛋白形成高分子凝胶层履盖在牯膜表面,对机械或化学刺激起润滑保护作用,并且有抗胃蛋白酶和抑制氢离子反弥散的作用。粘膜屏障主要由粘液层、粘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粘膜血管和血流等组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的B 细胞能产生抗体,激活免疫反应。它的增殖因子的基因,已由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教授和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伊·斯培林斯克博士共同研究提取出来,并首次成功地阐明了整个基因的结构。他们把该基因产生的增殖因子命名为白细胞介素4。该物质在体内具有促进抗体产生的作用,如能应用于临床,可预期为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B 细胞能借助T 细胞所分泌的物质增殖,产生  相似文献   

18.
肝脏与DIC     
肝脏与血液凝固及纤溶系统有密切关系。因为在肝细胞内(除第Ⅷ因子外)几乎产生所有的凝血因子,所以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等严重的肝疾病,因凝血因子产生减少而导致出血倾向。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及脾肿大而出现血小板减少,并且随着肝纤维组织增生,纤溶活性亢进,这两者加剧了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9.
各种淋巴因子的分离及为其编码的基因的解析已有进展,在γ干扰素(γ—INF)、白细胞间素2(IL—2)之后,小鼠白细胞间素1、2、3(INF—1、2、3),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细胞间素1(IL—1),淋巴毒素(LT),肿瘤坏死因子(TNF)也相继阐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进展,表现在可更详细地探讨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疾病本质。有报告认为,对常见可变型免疫缺陷病出现的IL—2产生和B 细胞分化因子(BCDF)产生的离解可进行更恰当的治疗。对伴有腺苷脱氨基酶(ADA)缺乏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相似文献   

20.
在重症肝炎病人血清中发现的人肝细胞增殖因子(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HGF)就是当初提纯的人肝细胞增殖因子(HGF)。从大白鼠血小板或家兔血清中也提纯出有类似生化学性状的 HGF,经 cDNA 克隆或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这些因子均属于同一 HGF 族。一、hHGF 的性质和构造从重症肝炎病人血清提纯 hHGF 用 SDS-PAGE分析,证实其分子量约为9万,是由分子量6万的重链和分子量3万的轻链,经双硫键结合而形成的异二聚体。因为对原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的 DNA 合成,它同适当浓度的胰岛素或上皮生长因子(EGF)有相加或相乘的促进活性,所以认为它们是通过不同受体起作用的。迄今为止,有关 HGF 的受体研究甚少,最近有二个重要的报告,①c-met 癌基因表达产物可能就是 HGF 的受体;②肝素结合性 HGF 能促进细胞膜上的145kd 蛋白质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