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宗焕 《养生月刊》2014,(9):832-834
快乐是人生的第一需要,人活着就是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所以我在1995年退休后就积极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如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唱歌、跳舞、中西医保健、种花养草等等,为我后来寻找快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先天健康法作为崭新的生活方式,是以乐为标志的,新就新在乐字上。 人生就是追求快乐,却未必能享受快乐。这不仅是因为人生充满得与失,利与害,成与败,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而且更是因为“人生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离道愈远!”(享年256岁的医学家李庆远语) 先天健康法就是追求快乐并享受快乐的根本方法。这是一种快乐法,快乐功,可简称为“乐功”。因为乐的含义深远广大,不能用笑来代替,所以不能称为笑功。 诸子百家都悟到人生要笑,他们各有各的笑法。有诗为证:一儒一道一释流,一字真言传千秋。到底…  相似文献   

3.
“我遇到那个中国老人的时候,大约在五年前,那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坦斯渥德先生说:“那个时候,我拥有一家很成功的电脑公司,营运得很不错,赚钱是我最大的目标,当我35岁那年,我已经是个千万富翁了,可是,我却很不快乐。”“为什么?”年轻人问道。“你知道有句话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那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正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当时我爬上了事业的高峰,同时也失去了那些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我和太太离婚,身旁没什么朋友,每天只是拼命去赚钱,钱多到我根本花不完。记得有一年圣诞节,我因为太过沮丧而为自己买了一块…  相似文献   

4.
快乐墓地     
在非洲一个叫撒拉的小镇上,有一位叫布基的老人,布基的一生都过得很不愉快。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人生的许多目标都没有实现。好在,布基在临死前一段时间里,终于认识到,其实自己的一生,并不比旁人少多少,甚至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时他才醒悟到,人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以牺牲自己的情绪为代价。人生一世,是否快乐,往往并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富人有富人的苦恼,穷人有穷人的难处。两者其实都有不幸存在。而快乐往往是你对生命和世界的一种惯有感觉。布基认识到,他的许多苦恼,原来都是毫无价值的,有些简直没有一点必要。但他的认识已经…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生性好动,连老人也不例外。他们经常四处旅行,寻找新风景,体验新感受。野营是观赏美国风光的一条途径,花费不多,又比较从容。 美国人的野营方式有多种,一个野营者身历何种程度的艰辛,通常取决于个人的选择。野营并不是只有体魄健壮者才能参加,若想寻找锻炼,可以背着行囊,沿着山区小径,从一个聊以蔽身的营棚徒步到另一个营棚,若想舒适,可以安逸地栖身于市  相似文献   

6.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健康的体魄就是在健康的很行里存钱,一个人如果能健康长寿,在银行里存的钱就更多,他就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富翁.  相似文献   

7.
彭羊羽 《气功》2012,(2):145-145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健康的体魄就是在健康的很行里存钱,一个人如果能健康长寿,在银行里存的钱就更多,他就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富翁。  相似文献   

8.
马国祺 《养生月刊》2020,41(1):76-77
忘忧草属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多种功效。此草的含义是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放下它,放下忧愁。在泥沙俱下、岁月催人的现实社会中,如果我们也能将自己精心"培育"成一棵忘忧草,那么,就会驾驭属于自己的生活,盈一颗豁达淡然的心,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月朗风清,将人生之路的坎坷踏平,且行且快乐。  相似文献   

9.
正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这里所说的不老,是相对而言的,即与常人相比,生命的质量要高一些。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幸运的不老呢?心理学家道明了不老人生的五个密码。学会阳光思维心态驾驭人生,思维操控生命。一位名人说过,在生活中要学会阳光思维,这样才能解除烦恼,心情才会快乐。某杂志刊登过一篇文章,说有一个老年盲  相似文献   

10.
生命如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这是禅家语。禅家总是站在理性的高处,以超越红尘的洒脱来参悟人生和自省生命的。那么,凡俗中人呢?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诗人语。多少人在赞美:姑娘好像花一样!又有多少人在咏歌:花儿与少年。的确,人生如花。花一样的生命,理应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与清香,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快乐。事实上,人类自诞生  相似文献   

11.
快乐颂     
快乐是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人生最美好的祝愿。人一出生,用啼哭的声音迎接快乐。儿童时期,快乐多起来,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都在关心着他,无忧无虑。上学以后,尤其是中国的教育,作业多起来,快乐少起来。随着人的思想发展,信息增加,烦恼便增加,快乐更少起来。随着人们的成熟、智慧的增长,快乐又可以多起来,可以化不快乐为快乐,可以创造快乐的环境,赢得快乐的心态。人生是美好的,别人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社会是美好的,周围是美好的,你的心境是美好的、快乐的。人生最伟大的功绩莫过于给别人带来快乐,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给别人快乐,同时…  相似文献   

12.
正宇宙万物,新陈代谢,机体本来就不复杂;人生一世,几度轮回,生命其实也很简单。缘起后缘灭,潮起又潮落,花开复花谢。这些道理,人尽皆知。简单,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最俏丽的姿态和最丰满的神韵。生活在天地间的人,一旦拥有了简单,就会练就豁达与大度,生活轻松并快乐。所以古人称:简简单单才是真,  相似文献   

13.
章睿齐 《养生月刊》2007,28(12):1098-1100
心理学家说:"工作、爱情、游戏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方面,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算作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一位功成名就的电影名星在他六十寿诞的日子对亲朋好友说了他对生命的感慨:"你们可能都认为我这一辈子很快乐,生活得很有意义。其实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快乐是人生中的第一健康要素。法国大作家雨果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而笑的基础就是快乐,心里不快乐,笑出来的声音也带苦涩之味,属苦恼人的笑。从这个意义上讲,快乐可说是阳光的光源。快乐的类型很多,足者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已经众所周知。本文仅说两种乐,一是忙中求乐,二是闲中取乐。 俗话说:“忙煞忙煞”。似乎只能带来累与苦,它还能使人乐吗?能。有一  相似文献   

15.
快乐很简单     
吕传彬 《养生月刊》2022,43(2):188-189
小时候,父母给的一颗糖、一块饼干,甚至一句表扬的话都能让我快乐半天.随着年龄增长,懂的事多了,想法也多了,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欲望.这时候,快乐往往就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然而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因此,快乐就常不可及了.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以仁术仁心为人生宗旨的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胸豁达。他们对百姓心怀大爱,生命充实,健康快乐,且能长寿。举三例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五千年,中医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现代医学更重视对人体的“物质性”即解剖和新陈代谢的研究,忽视了人体“精神性”即思想理论化和人生观同疾病及“基因”的内在联系,人文精神的生理和病理以及新陈代谢基础的针对性论文及文化产品匮乏,精神文明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医学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气是第一生命力,物质和精神是气的两个状态,精气神三宝,是物质到精神的三步曲,也是气的最高表现形式。精神因素是“气”的重要内涵;是生命的支柱和健康标志,精神和基因的互动,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昭示着“气基因相应”和“气基因合一”的不二法则。生命基因是先天的,但生活方式取决于后天的选择。从而影响人的后半生。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及“精气神”人体三宝,以及饮食有节和快乐精神是“气基因合一”和气化代谢的基础。神是生命的主宰,气是第一生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选择美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类长寿健康的保证。本文着重探讨了,“气基因合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精神是生命的上层建筑和主宰,正确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体生命长寿和健康的保证。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中医所讲的“神明之府”,是光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积极向上以及健康的快乐人生。理性和智慧不但激励生命,同时也影响着生命中“气基因合一”及基因代谢和基因功能。补精益气壮神,中医讲补益精气,主要是平衡理论,阴阳平衡,水火平衡、酸碱平衡;补是平衡,辨证施治也是平衡。气一阴阳一五行之气、精气神、八纲、五证、十二型均可为本,辨本施治,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18.
科学告诉我们:人体细胞的生命跨距已达极限,人类在遗传上注定要死亡。个体、器官、组织到细胞都有它发生、发展、衰老到死亡的全过程。人从童年、青年、成年到老年,是一个发展的全过程。死亡是任何人也回避不了的人生终点。“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会死”这一唯物主义的认识会加深和美化对现在的感觉。也就是说对死亡的必然性的认识会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9.
人们无不希望自己能够快快乐乐地生活,但是对于什么是快乐,每个人的定义却不尽相同。有人侧重精神,有人侧重物质,有人在这两端中间寻找平衡点,各有各的期待。也有人花了大把力气去追求他认定的快乐,到头来却发现到手的东西并不是他想要的,一点都快乐不起来。古希腊有个哲学家伊比鸠鲁,他认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离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大灾过后,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因为生命有时是那么的无常和脆弱。我们无法控制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往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开始珍视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个人,这也是乐活,满足而快乐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