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80例1~3岁唇腭裂患儿随机分成两组(n=40);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K纽),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诱导前(T0)、诱导时(T1)、手术即刘(T2)、手术15分钟(T3)、清醒拔管(T4)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R组与K组清晰时间分别为(6.5±2.2)min、(24.9±3.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可以缩短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手术室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研究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9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氯胺酮4mg/kg·h-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持续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h-1和丙泊酚2mg/kg·h-1混合液;丙泊酚组(P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4mg/kg·h-1。观察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和30min时的心率、呼吸、呼气未CO2分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和记录术中和苏醒期的并发症,记录苏醒时间。结果:K+P组在麻醉后备时段的心率明显慢于K组,P<0.01。K+P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1。K+P组的苏醒期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低于K组。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各类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好,心血管的功能稳定,苏醒快,苏醒期精神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可控性。方法选择眼部手术患儿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6个月~12岁,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异丙酚组(P组)和单纯氯胺酮组(K组),每组23例。监测MAP、HR、SPO2、RR、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PO2均在98%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苏醒时间平均(16.0±3.6)min,P组术后苏醒时间平均(19.0±4.3)min;K组术后苏醒时间平均(27.0±3.9)min,P组长于E组(0.01P0.05)。结论与单纯氯胺酮相比,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或异丙酚后,患儿苏醒快,麻醉过程中生命征平稳,麻醉深度、麻醉可控性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时复合异丙酚与咪达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小儿短小手术,肌注氯胺酮后分别复合异丙酚(Ⅰ组)和咪达唑仑(Ⅱ组)进行麻醉,记录麻醉时间、生命体征变化、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时间:Ⅰ组为(42.8±10.2)min,Ⅱ组(40.7±11.5)min,时间基本相似(P>0.05)。氯胺酮用量分别为Ⅰ组(8.12±1.13)mg/(kg.h),Ⅱ组(8.25±1.00)mg/(kg.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参数(HR、RR、BP、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和血压在肌注氯胺酮后20 min均增加了(15±5)%,但在静注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后均下降5%~10%。苏醒时间基本相同。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中分别复合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均可安全运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需进行全身麻醉的各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给予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45例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儿手术中不同时段呼吸及循环情况、麻醉效果、舒适度、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苏醒质量。结果 2组患儿手术中均出现轻度循环呼吸抑制。研究组患儿手术舒适度及苏醒后质量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全身麻醉,术中舒适度及苏醒后各临床反应均明显比单一使用氯胺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小儿整形外科手术中寻找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最佳搭配方案。方法 选择 36例外耳再造术患儿 ,随机分为四组 ,各组均用异丙酚和氯胺酮不同搭配比例维持麻醉。观察各组病人的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麻醉恢复情况 ,同时记录异丙酚与氯胺酮的平均用量。结果 与第二、三、四组相比 ,第一组的异丙酚与氯胺酮用量多、麻醉恢复拔管时间较长、同时麻醉后出现头晕、复视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P <0 0 5 )。第二、三组异丙酚用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氯胺酮用量则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第三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P <0 0 5 )。结论 在小儿整形外科手术中选用适当搭配比例的异丙酚与氯胺酮 (手术前期用异丙酚 6mg·kg-1·h-1、氯胺酮 1 2mg·kg-1·h-1麻醉维持 ;手术中后期用异丙酚 6mg·kg-1·h-1、氯胺酮 0 8mg·kg-1·h-1维持 ;手术后期用异丙酚 6mg·kg-1·h-1维持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步减少异丙酚的输注速率 )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理想而且经济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水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氯胺酮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瑞芬太尼.记录术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时的HR、MAP、SPO2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氯胺酮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切皮、结扎疝囊时时照组的HR、MBP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二组的SPO2与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苏醒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氯胺酮用量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平稳,苏醒快,是较好的小儿疝气麻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重睑成形手术中的静脉镇痛、镇静效果及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20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与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与麻醉前(t0)相比HR、SBP、DBP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HR、SBP、DBP较麻醉前(t0)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节点B组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均很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6.5±2.2)min、(25.1±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1±9.7)min、(83.4±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并发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心血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均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时间短。总之,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为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均采用紧闭面罩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D组同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C组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均于10 min给完.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法,术中维持C组采用异丙酚-七氟烷复合麻醉;D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异丙酚-七氟烷复合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时点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进行躁动评分,记录两组呼吸抑制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即刻(T2)、术中20 min(T3)、术毕(T4)及拔管(T5)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躁动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C组36.4%(P<0.05).D组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安全有效,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期安静、舒适,能够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选择28例ASAⅠ ̄Ⅱ级、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K组,n=14)和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F组,n=14)。无术前用药。静注氯铵酮(K组)或芬太尼(F组)、维库溴铵和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持续静脉泵入氯胺酮(K组)或芬太尼(F组)复合静滴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果诱导后K组血压(BP)和心率(HR)下降明显小于F组,但气管插管反应明显大于F组。K组麻醉后完全清醒时间较F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传统的氯胺酮静脉麻醉这两种小儿手术中的复合麻醉法的比较,探讨怎么样更有效和安全的对小儿手术进行麻醉.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PI组=100)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100),P1组用异丙酚2mg/kg静脉注射至患儿入睡后,再通过回路或加压面罩半开放吸入吸氧和异氟醚至手术结束.KT组用咪唑安定0.1-0.2 mg/kg,氯胺酮1-2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儿睡后,再以0.1%的氯胺酮液,术中维持直至术毕前10分钟停掉.通过对麻醉时间,麻醉的苏醒时间,循环,小儿的呼吸,以及在小儿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对比,得出结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麻醉时间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麻醉时间相似.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静脉麻醉法的苏醒时间.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呼吸抑制比较明显,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在麻醉期间的血压,心率明显比氯胺酮静脉麻醉法低.所以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更适合应用在小儿手术中,它的安全性高,而且在小儿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20例为对照组,B、C、D三组各20例为观察组。A组静注异丙酚2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0.25mg.kg~-1,C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0.5mg.kg~-1,D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1mg.kg~-1。异丙酚均于40~60秒内缓慢注入。观察诱导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用量及对循环呼吸抑制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间B、C、D三组均少于A组(P<0.01)。苏醒时间C组短于D组(P<0.05),B、D组与A组无显著差别(P>0.05)。临床麻醉效果:各组优良率分别为A组75%(15/20),B组90%(18/20),C组100%(20/20),D组95%(19/20)。异丙酚总用量B、C、D三组均少于A组(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11%,B组20%,C组25%,D组67%,D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呼吸抑制的平均时间A组为最短,对循环抑制以A组最显著(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0.5mg.kg~-1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镇静确切,循环呼吸抑制轻,副作用少,且可减少异丙酚总用量。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何绍璇*丁德威*吴文玉*尹罗庚*小儿氯胺酮麻醉应用极为普遍,但术中常因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心血管兴奋,术后常发生精神症状、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1]。作者将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持续静注,行小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内环扎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 方法40例行腹腔镜疝内环扎术患儿 ,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 (A组 2 0例 )和非插管组 (B组 2 0例 ) ,连续监测HR、SBP、DBP、SPO2 ,分时段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结果 两组气腹时HR均增快 ,但无统计学意义 ,放气后逐渐恢复至气腹前水平。B组气腹后 10min ,PaCO2 、HCO3-均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5 )但尚在正常范围 ,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A组气腹后 10min ,PaO2 明显高于麻醉前及B组 (P <0 .0 5 )。 结论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内环扎手术中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但手术时间如大于 1h仍以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年龄3~8岁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SK组)和氯胺酮组(K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和知晓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K组相比,SK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应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成二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20ml异丙酚加50mg氯胺酮复合液,对照组采用单纯异丙酚溶液。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不但较对照组好,且循环系统稳定,异丙酚用量显著减少,但苏醒期头痛,眩晕的发生率较高,离院时间也较长为其主要不足。结论:阈下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可产生互补作用,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静注氯胺酮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期行疝气修补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40例.氟胺酮组鼻导管供氧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和氯胺酮2mg/kg;七氟醚组面罩吸入6%的七氟醚,氧流量为4L/min.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中体动和知晓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与氯胺酮组组相比,七氟醚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呕吐等不良反应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七氟醚麻醉具有诱导快速、平稳、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小儿乐于接受的特点,可替代目前小儿疝气手术中常用的静注氯胺酮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TCI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用于烧伤削痂生物辅料覆盖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四肢5%-30%Ⅱ-Ⅲ°烧伤患者120例,ASA1-2级,随机分为D组(地佐辛组)60例和K组(氯胺酮组)60例。D组为地佐辛+异丙酚TCI麻醉,K组为氯胺酮+异丙酚TCI麻醉。观察记录T1(麻醉前)、T2(麻醉后)、T3(削痂时)、T4(生物辅料覆盖时)、T5(结束时)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VT(潮气量)、ETC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RR(呼吸)、SPO2(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TCI使用靶浓度、TT(苏醒时间)及T6(苏醒时)、T7(苏醒10分钟)、T8(苏醒20分钟)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和改良OAA/S评分、T9(苏醒60分钟)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D组麻醉后MAP、HR均明显下降,K组麻醉后MAP、HR均明显上升,两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后比较VT、ETCO2、SPO2无差异(P〈0.05)。异丙酚TCI使用浓度D组高于K组,但苏醒时间D组低于K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组苏醒10分钟SAS评分=4分,安静合作,与K组比较有差异(P〈0.05);苏醒时、苏醒10分钟、苏醒20分钟两组间OAA/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苏醒60分钟VAS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地佐辛组恶心3例占5%,嗜睡2例占3%;氯胺酮组恶心呕吐12例占20%,嗜睡19例占31.67%。不良反应,氯胺酮组明显多于地佐辛组。  相似文献   

20.
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眼科短小手术患儿48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4组(n=12):ⅠPK组4~7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R组4~7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K组8~12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R组8~12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K组和ⅡP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及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ⅠPR组和ⅡP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瑞芬太尼每2分钟增加0.025 μg·kg-1·min-1,直至0.2 μg·kg-1·min-1.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冲洗眼球时、手术开始后即刻、手术开始后15 min和出手术室时,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CSI).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总镇静时间.计算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4组SP、DP、HR、RR和CSI均降低(P<0.05);与ⅠPK组和ⅡPK组比较,ⅠPR组和ⅡPR组RR和CSI降低,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麻醉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与ⅠPR组比较,ⅡPR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ⅡPR组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小于ⅠPR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眼科短小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血液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而不同年龄患儿瑞芬太尼用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