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乙型肝炎流行状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乙肝病毒(HBV)慢性携带者约有3.5亿,按各地HBsAg携带率的不同可分为高流行地区、中流行地区和低流行地区。高流行地区包括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东部分地区.其人群携带率≥8%,而北美地区携带率低于2%。全球有20亿人感染或感染过HBV。在美国估计每年HBV感染者约12.5万,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V感染者高达1.2亿。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我国是乙肝的流行高发区,据报道HBsAg阳性占总人口的10%。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对我院159例感染HBV不同状态的孕妇分2组:观察组(阻断组)和对照组(未阻断组)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经过有效阻断后对预防HBV母婴传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伴有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可达90%。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助产士和护士接触孕产妇和婴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她们进行的孕产期、围产保健知识宣教,助产及护理工作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瑞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2):150-151
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e globulin HBIG)是针对乙肝病毒(HBV)特有的丙种球蛋白(抗-HBs)。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HBIG或乙型肝炎疫苗(HB疫苗),联合应用于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以阻断围产期母婴传播,并取得较可靠的阻断效果。本文对130例和HB-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高达10%~15%,其中有30%~50%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当母亲HBsAg和HBeAg均阳性(简称双阳性)时,其新生儿约85%~90%可发展成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至成年后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因此阻止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已成为围生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通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HBsAg阳性的孕妇和新生儿,来观察HBIG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母婴阻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95例HBsAg及HBV-DNA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阻断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阻断组孕妇于孕28、32、36、39周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肌内注射HBIG200U,并于生后常规接受乙肝疫苗主动免疫,即分别于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新生儿HBsAg及HBV-DNA6h、1月龄及6月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新生儿HBsAb1月龄、6月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有必要采用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方案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8.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行被动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HBsAg(阳性)孕妇118例分为2组,A组60例,于孕28、32与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58例,仅作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A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5μg和HBIG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5μg。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HBVDNA、HBsAb。结果A组较B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率降低,HBsAb阳性率升高(P均〈0.05);A组较B组的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应用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垂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10.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近一亿人口为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乙肝病毒(HBV)主要传播方式为:1.血液传播;2.密切生活接触传播;3.母婴传播;4.性传播。流行学已证实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中50%来自于母婴传播,所以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与预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后期抗病毒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门诊治疗后并由病房收治的HBS阳性的产妇143例,其中治疗组71例给予妊娠后期抗病毒治疗。对照组72例为同期收治的HBV感染产妇,从妊娠后期开始每月注射HBIG200。观察宫内感染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妊娠后期抗病毒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明显。近期安全性好,但远期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其对不同HBV-DNA载量的孕妇对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94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50例和B组44例,其中干A组孕妇实施孕期干预阻断(于孕妇孕期28周后每隔4周注射HBIG,连续注射3次),B组孕妇孕期内未实施干预阻断;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后6 h给予新生儿注射HBIG,并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随访新生儿12月,检测其乙肝标志物水平(HBs Ag、,HBsAb)阳性率的差异;另根据孕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载量的不同将其分为C组28例和D组66例,比较C组和D组HBV母婴传播HBsAg阻断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孕妇婴儿12月月龄时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率高于B组(P<0.05);D组孕妇母婴传播阻断率高于C组(P<0.05)。结论:采用联合接种HBIG和乙肝疫苗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但其阻断效果与母体HBV-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HBV携带妊娠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妊娠期妇女于产前3个月给予HBIG 200U,肌肉注射,1次/月+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1次;观察组妊娠期妇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妊娠第28周开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qd,至胎儿分娩后30 d。观察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及临产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新生儿HBV标志物(HBV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前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妊娠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HBeAb)、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拉米夫定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较单用HBIG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是引起HBV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阻断HBV母婴传播对控制HBV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在HBV的母婴传播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18.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孕母检测HBeAg和HBV·DNA均阳性 ,不合并HAV、HCV、HDV、HEV感染。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HBVac)组 32例 ,孕母年龄 2 4~ 31岁 ,平均 2 5.0岁 ;肝功能持续正常者2 5例 ,异常者 7例。单用HBVac组 2 7例 ,孕母年龄 2 3~ 2 9岁 ,平均 2 5.3岁 ;肝功能持续正常者 2 2例 ,异常者 5例。1.2 方法 HBIG HBVac组 :HBIG(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 ,10 0U 次 ,上臂三角肌内注射 ,孕母于妊娠第 6 ,7,8,9个月时各 1次 ,第 10个月时 2次 ,共…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孕妇为 HBsAg 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孕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对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产前检查、分娩并定期随访的 HBsAg 阳性孕产妇382例进行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2例的孕妇在孕7、8、9月注射了 HBIG,胎儿出生后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新生儿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失败率为2%,其余375例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为阴性,阻断率达98%。结论孕妇 HBIG 注射和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是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故应对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婴儿加强出生后的联合免疫,对合并 HBeAg 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应加强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法。方法采取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栓的孕妇,对82例确诊HBV携带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从妊娠26周后使用HBIG 200IU肌注,每4周1次,共3次;B组41例于婴儿出生后2h内使用HBIG 200IU肌注;两组婴儿出生后12h内均使用乙肝疫苗针5μg肌注,第2个月、第6个月再加强1次,1岁时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及肝功能。结果(Ⅰ)两组婴儿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1min阿氏评分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A组41例均无肝功能受损,HBsAg阳性5例,HBV DNA阳性5例。(3)B组41例中肝功能受损6例,HBsAg阳性13例,HBV DNA阳性14例。(4)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较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