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30例新生儿,13例选用常频机械通气(CMV)的为CMV组,17例选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的为HFOV组,比较两组使用呼吸器6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HFOV组在治疗后6h动脉血气值尤其血PaO2较CMV组明显改善,两种通气方式所需时间相似,但HFOV组存活率明显提高,并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因通气过度及压力性肺损伤等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HFOV是治疗生新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西勤 《河北医学》1998,4(9):50-52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亦是其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呼吸器的广泛应用,明显地降低了死亡率。现将我院1990~1995年间诊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作一回顾性分析。1诊断标准血气指标:Ⅰ型呼吸衰竭:PaO2≤50mmHg,Ⅱ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不同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 10 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高频震荡通气 (HFOV)组和常规机械通气 (CMV)组。比较两组上机前及上机后 8h血气分析变化、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HFOV组在治疗后 8h血气分析PaO2 ,SO2 较CMV组明显升高 ,两种通气方式比较 ,HFOV通气时间短 ,气漏并发症发生率低 ,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 HFOV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探讨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褚茂平,陆中权,黄达枢国内外时有报道,应用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我院新生儿科于1993年10月~1995年10月治疗34例新生儿呼衰,已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  相似文献   

5.
潘金勇  谷强  陈永林  章伟 《农垦医学》2009,31(5):416-4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新生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呼吸衰竭成功治愈23例,治愈率82.2%,死亡2例,放弃3例,与我科引进呼吸机前新生儿呼吸衰竭治愈率46.1%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回顾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后8~12h、12~24h、24~48h及其两天以后患儿的FiO2、PaO2、SpO2、PaCO2的变化情况,并统计详细的检测数值进行及时反馈分析,统计治愈率。结果治疗2h后,PaCO2由47.32±21.34 mmHg降至41.29±20.28 mmHg,氧合指数和FiO2在持续稳步地降低,所有新生患儿在2 h后高碳酸血症得到明显改善,在25例患儿中治愈19例,死亡2例,有4例放弃治疗。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的新型通气治疗方法,同时为达到好的疗效要配合正确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叠加高频振荡通气(SIMV+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予SIMV+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0、2、6、12、24h患儿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出现改变,6h后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h后,肺顺应性C明显上升,MAP及气道阻力R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有差异(P<0.05),1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氧合功能指标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治疗6h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MV+HFOV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常频机械通气失败的患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衰竭Ⅱ型患儿32例随机分为2组,2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HFOV,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比较2组患儿上机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及上机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且安全性好,与CMV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高频喷射通气 (HFJV)是 2 0世纪 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方式。我院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应用TKR - 4 0 0A电脑婴幼儿高频呼吸机 ,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0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的新生儿呼吸衰竭 30例 ,均给予HFJV治疗。 30例中早产儿 8例 ,足月儿 2 2例 ;男 2 0例 ,女10例 ;发病时日龄 2h~ 3d。原发疾病 :肺炎 16例 ,呼吸暂停3例 ,颅内出血 8例 ,新生儿硬肿症 3例 ,肺出血 2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明显呼吸困难 ,测血气分析证实有低氧血症(PaO2 <6 0 .0 0mm…  相似文献   

10.
宋亚君  邱向利 《河北医学》1996,2(5):468-469
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内科宋亚君,邱向利,张中馥,贾系群机械通气疗法是NICU中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方面起着很大作用,我院NICU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0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均采用IPPV+PEEP通气模式或SIMV通气模式。结果患儿成活88例,死亡12例,放弃6例,平均上机时间58.1h,并发肺部感染30例,气胸9例,持续肺动脉高压5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治疗关键在于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2.
我院新生儿室1995年12月~1997年12月,应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抢救呼吸衰竭患儿3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期的重要死亡原因。近年来由于呼吸器的应用 ,显著降低了病死率。现将 1 998~ 2 0 0 0年间应用呼吸器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4 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 4 8例均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1) 。均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男 36例 ,女 1 2例。出生体重 1 0 0 0~ 1 50 0g 4例 ( 8.3% ) ,1 50 1~ 2 4 99g 1 3例( 2 7.1 % ) ,≥ 2 50 0g 31例 ( 6 4.6 % )。胎龄≤ 2 9wk 1例 ,~ 36wk 1 9例 ,≥ 37wk 2 8例。原发病 :肺炎 (包括吸入综合征 ) 2 8例 ( 58.3% ) ,呼吸窘迫综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43例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重度窒息11例,肺炎17例,颅内出血5例,肺透明膜病8例,胎粪吸入综合症10例,重度缺氧缺血脑病1例,频繁呼吸暂停1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败血症伴循环衰竭3例。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结果抢救成功32例(74.4%),放弃8例(18.6%),死亡3例(6.98%)。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例。8例次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放弃的8例中,其中4例(因经济等原因)系MAS、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可能性很大。结论熟练掌握小儿机械通气的呼吸力学知识、通气模式和参数调节,适时尽早上机,尽量使用较低PEEP、PIP、较短的吸气时间.尽快脱机,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新生儿期多种危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机械通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我科1997年3月~2000年12月期间的因呼衰而运用机械通气治疗的24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瞿运萍 《九江医学》2008,23(4):21-22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其患重症疾病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高,我院ICU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危重呼吸道疾病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氧疗是抢救呼衰的重要方法之一,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呼衰的病死率。我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25例危重呼吸道疾病并发呼衰的患儿,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9例。出生体重>1500g3例,<2500g9例,>2500g13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16例,过期产儿1例。开始用呼吸器的日龄8h~26d。原发呼吸道疾病:肺炎(包括吸入综合征)1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07年12月应用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存活率分别为87.5%和95.8%;所有患儿治疗后6h 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36例经CM(V常频机械通气)和HFOV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前后FiO2、0I、OIa/APO2的差异。结果 HFOV治疗后,呼吸衰竭患儿的FiO2、OIa/APO2较CMV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