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直接法测试最大摄氧量(Vo_2max)评价心肺功能,用WHO—NCTB评价作业工效。结果表明:移居者空运进入3680m高原后,早期体力下降明显,Vo_2max下降23%,经7~15月适应后,体力可逐步恢复,达到稳定,但Vo_2max仍比平原值低7.97%。4350m移居者各项指标均较3680m移居者低,7月后已达稳定,但Vo_2max比平原下降21%。低氧时3689m移居者作业工效的影响,表现在反应速度变慢,工效下降,而4350m移居者已开始累及记忆功能,提示低氧的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高原人体体力测试及相互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平原人移居海拔3680m后,不同时间体力状况,并与条件相近的藏族世居者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移居者的屏气时间较短,表明其缺氧耐受力低。低氧环境对60m跑和握力等无氧运动项目的影响不大。世居者与平原人相比,Vo_2rmax等指标均低于平原人,表明即使对低氧环境产生习服的人体,也不可能达到平原水平,机体的代偿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移居者的Vo_2rmax和HBmax等经过7~15个月的适应,可接近世居者水平。但1000m跑成绩大大低于世居者,可能是两种人群对Vo_2rmax的利用率不同引起。  相似文献   

3.
平原人急进高原最大做功能力测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60名健康男性青年由海拔500m乘机到达海拔3680m,休息7天后,其最大做功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最大心率(HRmax)等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平原人急进高原后,最大做功量由平原11109.1kgf.m降低到3967.7kgf.m,降低64.28%;Vo_2max由平原的2.673L/min降低到2.056L/min,降低23.07%;与最大做功量相比,高原低氧环境对Vo_2max的影响较小,仅以Vo_2max来评价平原人高原劳动能力是不全面的。受试者进入高原后,晨脉升高,HRmax降低,50%最大负荷运动心率升高,表明机体心力储备降低,做功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海拔368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及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海拔368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AKV*O2)和氧脉搏(O2/HR)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率计上,以60rpm连续蹬车,每3min递增25W,蹬车至极量点时停止,记录每个量极负荷最后5s的心率(HR),测定每个量极负荷最后半分钟的O2和CO2含量及SaO2,计算O2和O2/HR.结果HR在100~170*min-1时,O2随HR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106.4208-0.1928x,γ=0.9936,P<0.01);HR为100~130*min-1时,O2/HR也随HR的增加而增加;HR增加到140~170*min-1时,O2/HR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SaO2亦随HR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高原(拉萨,海拔3658m)对30例慢性高原心脏病(HACC)患者的肺功能、摄氧及机体耗氧量进行了测定,并与长期移居高原健康者对比,结果发现HACC患者肺功能调节异常,摄氧量降低(P<0.05),机体耗氧量增加,认为这是本病患者中度低氧的重要原因,可能在HA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原地区健康人运动状态下最大摄氧量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拔3341m对18名健康世居藏族和16名移居汉族用心阻抗图和Jeager气体代谢自动分析系统测定了无氧阈(AT)和最大摄氧量(V Ⅱ O_2max)时的SV、CO和PEP/LVET,并对其相关关系作了分析。结果显示:①AT和最大摄氧量时,世居组的功率、SV、CO和VO_2高于移居组,而PEP/LVET比值小于移居组(P<0.001)。②两组的SV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世居组在AT或AT以后出现的占72%,而移居组仅占31%(P<0.05)。③世居组的VO_2max与P/Lmax呈负相关而与COmax呈正相关。④当运动到最大负荷时,世居组的SaO_2下降了8.9%,而移居组下降了16%(P<0.01)。以上结果提示心功能是影响AT和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并证实了高原世居者最大摄氧能力及低氧耐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移居人群。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平原男青年快速进入高原(海拔3680m)初期,最大摄氧量(Vo_2max)与多个生理指标的回归分析,推导出三个Vo_2max间接计算公式,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4,0.813和0.734。发现Vo_2max与体重、身高、屏气时间、肺活量和运动心率有关,以体重的偏相关系数最大,为0.7以上。三个公式中,以公式2的实用性最强,公式3最适于在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8.
用平原最大摄氧量预测急性高原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进入高原的人群进行急性高原病预测,是当今国内外高原医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我们采用亚极量踏阶运动间接推算最大摄氧量(VO_2max)方法(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1;9:175),对即将进入海拔5070、5200、5380m的104名士兵进行了急性高原病预测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受试对象均为汉族男性士兵,年龄18~22岁,平均20.4岁.平原(海拔1500m以下)出生,未曾上过高原,经体检确认健康.在海拔1400m驻地静息30min后测体重,然后进行亚极量踏阶运动,阶高40cm,节拍器控制踏速,踏速 90/min,踏阶5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青少年无氧代谢阈值(AT)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气体交换法,分别测定了移居海拔2260M,3417M和4280M高度的13-16岁男生的AT值,并同步测定了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心输出量(CO),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AT值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以氧耗量表示,分别为27.44±6.50、22.88±5.38和16.95±5.97ml/min/kg。AT值的降低与SaO_2和CO的降低呈正相关。提示SaO_2和CO是影响AT值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长期移居高海拔的青少年其AT值低于平原值,海拔越高其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居住不同时间尿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对移居海拔4 300 m高原3个月(103人)、6个月(70人)及1年(106人)的男性汉族健康青年,采用自动尿分析仪进行晨尿11项指标分析。结果:移居高原者尿11项指标均有异常出现,主要以尿蛋白、尿潜血、白细胞居多。尿蛋白、尿潜血和白细胞在移居高原3个月较6个月和1年以上的阳性率均增高(P<0.01或0.05);6个月与1年以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对肾脏的损害是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低氧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和肾小球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七对提高移居高原人群体力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5100 m分别选择青年4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三七组口服三七片,每次4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每次2粒,均每日2次,连续服用15 d。按军用卫生标准《士兵体能的测量和评价》GJB1337-92测定服药前、后体能指标,采集静脉血检测服药前、服药前运动后及服药后运动后血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乳酸(BLA)及尿素氮(BUN)的含量。结果 (1)海拔3700 m:较服药前,PWC170、台阶指数增高,一、二级负荷心率(HR)降低(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VO2max、PWC170、台阶指数增高,一、二级负荷HR降低(P〈0.05或P〈0.01)。与服药前比较,ALT、AST、TB、DB、BUN、BLA降低,SOD、NO、NOS增高(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AST、TB、DB、BUN降低,SOD增高(P〈0.05或P〈0.01)。(2)海拔5100 m:较服药前,PWC170、台阶指数、Sa O2增高,一级负荷HR降低(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一级负荷HR降低(P〈0.05)。与服药前比较,ALT、AST、TB、DB、MDA降低,NOS增高(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AST、TB、DB、MDA、BLA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三七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提高高原人体运动能力,可能与其减轻低氧环境对脏器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原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 700 m半年的2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高压氧前(对照组)和高压氧2次(A组)及5次(B组)后第2天和第8天进行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实验。受试者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50W,每3 min递增50W,以60 r/min连续踏车至200 W3 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运动心率达170次/min时机体所做的功(PWC170)和运动功率90 W时的心率(HR90W),记录功率200W时的肺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两组高压氧组较对照组PWC170、SaO2及心功能指数均增高(P<0.01);HR90W、肺通气量降低(P<0.01),且其效率能保持1周。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海拔3417m对18名健康世居藏族和16名移居汉族用Jeager气体代谢自动分析系统和心阴抗图测定了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时的SV、CO、PEP/LVET和SaO2。结果显示:在海拔3417m测得AT值明显低于海平面;世居藏族AT出现较晚,并且AT时的功率、VO2、MV、HR、CO、SV均高于移居汉族,而PET/LVET比值小于移居组;两组的SV峰值出现时间不同,蕊居组在AT或AT以后出现的占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 700 m半年的2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高压氧前(对照组)和高压氧干预2次(A组)及5次(B组)后进行比较。两组在高压氧前后分别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高压氧组较对照组P、TPR、ALT、η、PAWP、CCP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V、mAP、BK、BV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血清CK和BUN的影响。方法: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被随机分为4组,即低住低练(LoLo)组(对照组)、高住低练(HiLo)组、低住高练(LoHi)组和高住高练低练(HiHiLo)组,每组6人。对照组按正常计划训练;HiLo和HiHiLo组每周进行6天低氧睡眠,每次10~12h,同时HiHiLo组每周再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LoHi组除正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各组进行低氧训练和睡眠时氧分压为15·4%(模拟海拔2500m),大气压为常压。各组运动员常氧训练计划完全相同。分别于训练前3天,低氧训练第1、2、3、4周末以及低氧训练结束后第1、2周末进行血清CK和BUN的测试。结果显示:(1)4组运动员血清CK在低氧训练过程中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先迅速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又迅速上升;各组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且训练第2周末,HiLo组与LoLo组、LoHi组与Hi-Lo组、HiHiLo组与LoHi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4组运动员BUN在低氧训练开始后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基本恢复至训练前水平,整个训练过程中各组BUN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机体造成的刺激程度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移居青年心肺功能及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把进驻海拔3 700 m半年的20名青年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服药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在服药前后分别用EGM-Ⅱ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 W,每3 min递增50 W,以60r/mim连续踏车至200 W 3 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功率200 W时的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aO2),记录运动终止后5 min时H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踏车功率达200 W时的SaO2增高;而运动时HR和运动终止后5 min时HR低(P<0.05)。结论在高原服用西地那非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肺功能及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富氧室在海拔3700m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在海拔 370 0m建立富氧室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坐于踏车功量机上 ,以 6 0r min连续蹬车 ,从 2 5W开始 ,每 3min递增 2 5W。蹬车至力竭时停止。计算每位受试者的心功能指数及肺通气量。结果 心功能指数富氧室后较前 (前、后分别为 4 2 .76± 4 .38和 4 8.5 1± 3.4 7)明显增高 (P <0 .0 1) ;肺通通气量在运动功率达 2 2 5W时富氧室后较前 (前后分别为 38.36± 4 .12和 31.83± 3.4 3)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富氧室在高原能明显增强人体运动时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平原人进驻高原后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在高原低氧适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平原进驻海拔 3 70 0m和气 5 3 80m第 7天及半年的健康青年进行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血红蛋白 (Hb)及血氧饱和度 (SaO2 )检测 ,并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 进驻高原低氧环境EPO、Hb较平原增高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SaO2 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高原第 7天和半年 ,3 70 0m较 5 3 80mEPO ,Hb降低非常显著 ,SaO2 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 3 70 0m ,第 7天较半年EPO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Hb ,SaO2 差异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进驻 5 3 80m ,第 7天较半年EPO ,Hb,SaO2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在高原缺氧环境下 ,红细胞生成素调节机制紊乱 ,是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