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体会。方法: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血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腋下打孔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胸壁打3孔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10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0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结果: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56 min,平均28 min。体外循环时间28~186 min,平均是86 min;其中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8~132 min,二尖瓣置换术96~157 min。手术时间2.6~5.6h,平均3.6 h。术中扩大切口2例,术后2次止血2例,室缺残余漏2例,死亡1例(0.98%)。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简单心脏病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分析133例心脏病患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in畸形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例患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129例患手术过程顺利。133例患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右侧胸壁3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右侧气胸1例;手术时间1.8~2.7 h,体外循环时间36~72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5~8 d.结论:右侧胸壁3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小结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管理。方法 在胸壁打3个小孔借助于电视胸腔镜下建立体外循环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因为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和镜向操作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孔(1~2 cm),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对21例患者行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2例,DEVEGAR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ICU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时间139~246 min,平均(183.67 ± 31.49)min;体外循环时间69~176 min,平均(81.43 ± 31.56)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5~85 min,平均(27.31 ± 27.72)min.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9 h,平均(3.1 ± 4.9)h.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管理。方法分析120例心脏病患者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 in畸形、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11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全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3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5例,黏液瘤摘除术3例.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闭升主动脉,胸腔内操作均在全胸腔镜下进行.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30例,成功率100%,无转为正中开胸扩大切口.体外循环时间50~319 min,平均(111±4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21~118 min,平均(43.6±30.0)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2500 ml,平均(225±150)ml.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及右侧气胸2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黏液瘤摘除术和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右侧胸壁打3孔(2个操作孔、1个胸腔镜孔)。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3例(胸腔镜组)。与同期相匹配的一组(常规组)25例正中开胸心脏停跳下ASD修补术相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胸腔镜组较常规组体外循环时间稍延长,但无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血心肌酶量明显偏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胸腔镜组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胸腔镜组术后均无气栓相关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较传统ASD修补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心肌保护好、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右胸壁打三个2~3 cm的小孔,股动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共行房间隔缺损修补1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0例.结果:术中扩大切口2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体外循环时间40~160 min,平均9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60 min,手术时间平均30 min,术后恢复顺利.结论:电视胸腔镜目前在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与常规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心内直视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0例房间隔缺损的先心病患者分成2组,电视胸腔镜组(A组):40例,采用胸壁打孔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常规组(B组):40例,采用正中纵劈胸骨,经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结果】胸腔镜组较常规组创伤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小(P〈0.01),手术辅助呼吸时间短(P〈0.05),手术应用库血量少(P〈0.05),ICU停留时间短(P〈0.01)。【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两组胸腔镜组32例,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小孔(直径1~2cm),股动脉、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全胸腔镜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常规开胸组22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技术,直视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死亡。胸腔镜组与开胸组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78±29)min和(73±2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分别为(27±13)min和(25±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3.6±1.3)h和(3.5±1.2)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胸液引流量分别为(36±19)mL和(68±28)m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1.10)d和(6.9±2.3)d(P<0.05)。结论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和管理方法。方法分析103例心脏病患者借助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术中1例因调整股静脉插管位置时不慎将股动脉带出,出血约200ml,遂重新插入股动脉建立体外循环;术中1例因心包粘连,纵行切开胸骨第3肋间,横断第3、4肋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术;术后1例1周后出现残余漏,再次手术治疗。全组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是常规心脏外科手术方法的一种补充,加强体外循环的应对措施和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方法:4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组(A组)20例,采用右侧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常规组(B组)20例,采用常规的正中纵劈胸骨,直视下修补房缺?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建立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IL-10水平?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术后两组血清中TNF-α?IL-6?ICAM-1和IL-10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但A组回落迅速,且显著低于同期B组?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全身炎症反应轻且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使用"达芬奇"(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年龄12~60(35.2±13.1)岁,其中女性38例,男性16例。该组患者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1~3.8(2.7±1.8)cm,无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轻到中度升高。手术过程中无需正中开胸,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壁打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1.5 cm工作孔1个,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微创器械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升主动脉顺行灌注含血冷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心脏停跳后右房入路,直接或心包片修补房缺,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中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03.5±27.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3.0±10.2)min。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38例,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16例,同期三尖瓣成形4例。术后复查未见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效果确实、可靠,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胸液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短、术后胸液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体外循环时间长、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手术均安全有效,行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无骨骼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下修补房间隔缺损1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0 引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内镜外科的发展 ,电视胸腔镜技术逐渐应用到心血管外科领域 ,如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冠状动脉旁路术等 . 1996年 Chang等 [1 ]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 ,股动静脉体外循环 ,右前胸小切口 (4~ 7cm)修补房间隔缺损 8例 ,均取得成功 . 2 0 0 0 - 0 6 - 0 1我科成功开展电视胸腔镜下胸壁打洞修补房间隔缺损 1例 ,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女 ,2 5岁 ,体质量 5 7kg,因活动后心慌气短 1a入院 . B超示先天性心脏病 ,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1.2 方法 静脉复合麻醉 ,双腔气管插管 ,间断左肺单肺通气 ,股动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共完成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1例,术中需使用胸腔镜,特殊的手术器械及长距离的推结器,采用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CHITWOOD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CO2充满术野,避免气栓,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选取同期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行传统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病例41例为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微创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天数、输血率较正中开胸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2月效果良好.结论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能达到传统正中开胸相同的手术结果;学习曲线短;可重复性强;美容效果好;较内科封堵治疗拥有更广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为心脏胚胎期心房间隔发育不全,出现房间隔缺损.早期可无症状,随年龄增加可出现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咳嗽及咯血等;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对于ASD患者的手术治疗常规是在直视体外循环下行缺损修补术.我院2003年成功地实施了3例电视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手术护理方面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治疗的27例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的ECC情况。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左房黏液瘤摘除术3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ECC下完成,体外循环方法为浅低温(30~32℃)、中高流量[60~80mL.(kg.min)-1],心肌保护为4℃(4∶1)冷血心肌保护液。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62~126min(94.67±24.4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4~55min(34.50±11.32)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无术后早期死亡,27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正确选择插管型号,确保术中流量要求,是保证体外循环灌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在体外循环管理方面应该重视术者和麻醉医师的交流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共152例[男性47例,占比30.92%;平均年龄(37.64±11.82)岁]。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被收集记录并进行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及不良事件等相关指标被纳入评估。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124.66±52.51) min,体外循环时间中位数为66.50(47.00,98.50) min,主动脉阻闭时间中位数为23.00(11.00,36.50) min,ICU时间中位数为19.50(16.25,23.00) h。平均随访时间为(47.11±3.59)月,随访期间共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例。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