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严  林季艳 《国医论坛》2003,18(3):9-10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 ,多年来潜心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他重视方证相应 ,药证相应 ,体质辨证 ,拓展了证的内涵 ,使各方证、药证具体到“病的人”,真正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辨证观。笔者有幸侍诊 ,观其在临床上灵活化裁经方治疗各科疾病且屡获良效 ,兹就黄煌教授对大柴胡汤方证的认识和运用介绍如下 ,以窥其学术思想之一斑。一般认为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二经并病的主方 ,对其适应证的认识诸多医籍均停留在仲景原文的症状上。黄教授认为 ,这种归纳比较笼统、简单 ,初学者不易掌握和运用 ,强调应从多方面规定大柴胡汤的方证 ,以指导临床应用 …  相似文献   

2.
陈飞  韩洁茹  姜德友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09-1411
基于中医临床思维研究,方剂分为经方、时方和经验方三类.经方普简效廉,时方审机立法施方,经验方为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或民间验方之精粹.临证之时优先选择经方,方证相应;次选时方,辨证施治;经时方无方可选,考虑经验方;疑难杂症、复合病症,四诊合参,自创新方,病证相合,审机参变.方无优劣,疗效至尚,四诊相参,辨证施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3.
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是不对的,要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关于这一点,张仲景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只要方证对应,就是一个好方,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方证是否准确。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障目。  相似文献   

4.
方证对应是通过探讨方剂与病证之间内在规律而进行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亦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思维,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精髓。方证对应始载于《伤寒论》,方包括经验方,经方,时方;证是症状,更是病机,方证对应即方剂与病机相对应。疾病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同的证,同一患者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证又随之变化,因此单纯应用经方原方不能更好的体现“随证治之”的辨证原则,亦不能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掌握了方证对应原则不仅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还可以知常达变,随证治之,才能掌握辨证的核心与精髓。经方中方药与其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由此经方可作为探讨方证对应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伤寒论》为例,将方证对应原则概括为以经类证、以方类证、明辨主证、守证守方、药随证变、方随证合、量随证更、平脉辨证、依时辨证的九大原则,通过对《伤寒论》原文分析,阐述了九大原则的应用,旨在发掘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为灵活应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曹家达,字颖甫,一字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是近代经方派的代表医家.在祖国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经方派是从伤寒学派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中医学术流派.该派主要用"以方类证"的方法来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后世的经典方药.他们认为有一证便有一方,每方必有其主药,即方证、药证与病症相对,只要辨证准确,方即随之,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经方来治疗疾病,常常是方简、药精而效宏.任应秋先生曾这样评价曹颖甫:"可说是近代一个纯粹的经方家".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伤寒论》的“证”是指运用经方的指征和依据。经方的“证”是研究方药与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方证相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和传统“证”的概念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以研究柴胡类方原文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柴胡类方的特异性症状群是运用柴胡类方的重要抓手,腹诊信息是运用柴胡类方的客观指征,望诊信息是运用柴胡类方的重要参考。同时,柴胡药证是柴胡方证的基础,柴胡体质是形成柴胡方证的物质基础之一,以上五者均可以作为使用柴胡类方的依据。柴胡类方病机辨证是基于经方“证”的推演,对扩展柴胡剂的运用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结合腹诊医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正确理解并运用柴胡类方乃至经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对经方方证的几点认识。认为方证是《伤寒杂病论》的基本构成,其形成起源于神农时代,方证应用经验的积累促使六经辨证的产生;方证相应的基础理论是八纲,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方证相应包括方与证对应、药量与病情对应、煎服法与病情对应。  相似文献   

8.
<正>方证辨证源于《伤寒论》,其强调方剂与病证的高度对应,即所谓"有是证,用是方",是中医辨证方法化繁为简的集中体现。储全根教授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仲景学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勤于临床实践,学验俱丰,临证善用经方化裁治疗疑难杂症,且将方证和药证紧密结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现将储教授运用方证药证结合辨证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温经汤化裁治疗经后腹痛案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经方热的兴起,"方证相应"的辨证思维模式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此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黄煌教授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黄煌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经方方证及药证的研究及传播,所编著的《中医十大类方》《药证与经方》《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等通过对仲景原文的挖掘,对名医使用经方经验及现代研究的整理,从方证、药证的角度对经方及经方中常用药的使用指征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很多基层医生的临证宝典。  相似文献   

10.
方证相应,其内涵是证、治、方、药等辨证论治环节的有机统一,核心是病证。从药物剂量及配伍比例与病证相应、剂型与病证相应、煎服法与病证相应,阐述辨证诊治中多个层次与病证的相应关系,探讨方证相应相关理论,以期为推动方证相应理论深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仲景根据临床四诊资料,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析整合,得出证候及相应的治法治则和方药。其理法方药完备而使得诸病均有证可辨、有理可循,诸方均有法可依、有药可组,因而对中医诊治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还可以使得经方的应用更加灵活,极大地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伤寒论》全书的条文书写模式绝大多数以方证的形式存在,表明了方证对应法是仲景辨证应用经方的一个重要方法,方证对应直接反应了病证与方药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实质上本身就包含了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运用方证对应法使得经方的应用执简驭繁、驾轻就熟,而效验必彰,熟悉方证,则莫不善用经方。仲景通过对小柴胡汤做了"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的"使用典范,体现了仲景在一系列复杂证候中采用抓主要证候的方法,而这一抓主证法可以使得经方的应用更加准确快捷。值得注意的是,抓主证法的精髓其实包含在了辨证论治法和方证对应法的抓疾病主要矛盾方面的思维当中。  相似文献   

12.
六经辨证体系之精髓在于辨主病,审病机,方证相合,药精效宏。本文列举在六经辨治体系下的误诊挽治病案二则。一则太阳少阳合病误诊三阳合病挽治案,初诊舌脉误析,病机错判,药后效差;二诊参悟四诊,掌握病机,方证相合,药到病除。一则太阴下利重证轻判挽治案,初诊未经四诊合参,先入为主,误将太阴下利重证判为湿热实证,犯了以偏概全、主次颠倒错误;二诊虽辨证挽治,未虑中病即止,治之失度,太阴阳复太过,以至病转阳明,脉证由虚转实,经内外合治告愈。本文以主病及兼症的病机分析和遣方疗效为线索,探索《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意在临床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抓住主病,掌握病机;脉证与六经传变两方面,推而广之论述了六经辨治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六经病提纲,分清六经病主病,确定属经病证及合病并病,进而选方化裁的临证心得。  相似文献   

13.
罗燕文 《新中医》2021,53(11):5-11
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是著名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将《伤寒论》中有"汗出"这一病理性反应并且提供了相应治疗方的条文整理出来,以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分析,以方为纲,条文为目,条分缕析,总结出《伤寒论》中这些汗证治疗方的六经归属以及方证辨证要点。认为除厥阴病条文中未涉及汗出的方证外,《伤寒论》记载了23个汗证的治疗方,其汗出症状可有部位、数量、性质、气味以及伴随症状的不同,但证候仍不外六经病或者六经病之间的并(合)病。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传承发展《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并论广汤液,合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认为《伤寒论》中的方证辨证体系包括主方辨证、类方辨证、合方辨证、药证辨证、类证辨证和随证辨证(坏病、或然证、若然证)六类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从系统思维出发以促进对张仲景思维模式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辨治过程中,方证辨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方证辨证中的方和证之间的联系紧密,牢不可破,有是证便用是方;证是致病因素与体质相互作用而使机体产生的疾病状态;方剂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相应的证,还可以直接针对体质进行调理,增强人体正气和抗病能力。因此,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进行方证辨证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方证辨证是通过辨析方剂主治之方证而进行辨证的方法,为遴选合适方剂治疗疾病的必经之路和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点。梳理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于认识方证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中医方证辨证体系最初起源于一药对一症,一病用一药的药证学,其后发展形成了多药治一症及一病需多药的组合方证,张仲景首次提出平脉辨证及辨病脉证并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证辨证体系。后世医家发展形成了叶天士、吴鞠通等各家方证辨证体系,构建了现代方剂学的雏形,并逐步形成了现代方剂学独立学科,由方证对应单靶点,发展为方剂辨证一证多方的多靶点复合方。整合数万首方剂和中医证候的数字证候诊断体系,突破了传统单人辨证的局限性及片面性。纵向深入研究方证内在量化实质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为中医方证辨证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正>经方即古代的经典方、经验方,经方的辨证论治,不仅要辨六经,更重要的是辨方证。方证是用方的证据。证据的构成,一是病名,二是体质,即方证是病与人的结合体[1]。笔者在临证中,喜用经方,崇尚方证辨证,方证对应的辨证方法能执简驭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语)",只要方证对应,自然药到病除。现择取临证经方验案3则,以飨读者。1腰背痠痛案患某,男性,41岁,初诊:2009年11月2日。诉右  相似文献   

18.
经方药症与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8,7(3):19-20
研究“药症”与“方证”有何本质不同,药症为什么不用“证”,而方证又为何不用“症”,药症与方证有何特殊含义及临床意义?研究经方药与症的对应关系以及方与证的辨证关系,探索与总结其中的规律性和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现代临床实践,这是研究、学习经方又一的主题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应"论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即方剂,证即病证,"方证相应"乃方剂与病证相对应之称.方证相应创源于张仲景,始见于<伤寒论>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日:"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1"方证相应"的意义 首先,方证相应是组成方剂的原则:<伤寒论>立法组方,严依病证,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据四诊所得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立组方原则.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与病证相应,故"方证相应"亦为组方的基本原则.其次,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依据:张仲景运用方剂是以"辨证"为前提,依据辨证结果,作为论治标准和条件.所以临床诊疗疾病,定要将方与证对应,才可收到佳效.  相似文献   

20.
黄煌是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在中医临床上经验丰富,的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这两个方面。1学术思想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就是方与证相呼应。即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则不用是方。黄教授认为古代的方证的表述是不完全性的表述,一般使用自然语言,包括古代的方言等,并带有医家主观性的。我们必须立足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