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异氟醚复合应用于开颅术中的控制降压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40例开颅手术病人 ,在气管内吸入异氟醚 0 .6~ 1 .0MAc基础上 ,行控制呼吸 ,施行手术。需降压时静脉给予异丙酚 2 .5mg/kg ,再用输液泵维持输入异丙酚至手术不需降压为止 ,同时调整异氟醚为 0 .5~ 0 .8MAc ,监测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结果 :静脉输入异丙酚 2 .5mg/kg后 3.5± 0 .7min ,血压达到理想的控制血压水平 ,MAP为 1 2 .7± 1 .5KPa ,用输液泵调整输入速度为 5~ 5mg/kg/h ,可维持这一水平 ,停用异丙酚后 4.8± 0 .3min ,血压可恢复原水平 ,且无反跳现象。结论 :这种控制降压方法效果确切 ,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巴马小型猪1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其进行麻醉监测。结果两组实验猪的数量、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氟醚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与基础值相比,各组实验猪在麻醉后HR值均明显升高(P>0.01),MAP值降低明显(P>0.01);但各组间及组内SPO2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根据手术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丙泊酚泵入量;而异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静注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静脉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静脉内以10mg.kg~(-1).h~(-1)滴入异丙酚,在21例(男14,女7;年龄32~66岁)手术患者,测定其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监测时间均在静脉异丙酚滴入和异氟醚吸入25分钟后取值。当异氟醚浓度(呼气末)等于或小于0.86vol%时,42.9%病人切皮时“动”,而当异氟醚浓度等于或大于0.86vol1%时,有52.4%病人无“动”反应。此时计算得出异氟醚之MAC为0.76vol%。即静注异丙酚以10mg.kg~(-1).h~(-1)能减少异氟醚MAC 33.9%;约相当于0.34MAC。异丙酚MAC可能为29.5mg.kR~(-1).h~(-1)。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胸腹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Ⅰ)和异氟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Ⅱ组)。分别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时间。结果:Ⅰ、Ⅱ组在诱导3min时,SP、DP、HR较诱导前均明显下降(P<0.01),Ⅱ组插管后较诱导前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Ⅰ组。苏醒时间Ⅰ组较Ⅱ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Ⅰ组较Ⅱ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异丙酚吸静复合全麻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的变化,监测异丙酚的实际血药浓度,探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复合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20例。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吸入异氟醚,呼末浓度为1.0MAC,稳定20min后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从1.0μg/mE开始,以0.5μg/mE递增,靶浓度稳定在3.0μg/mE开始手术。记录MAP、HR和AAI。异丙酚各TCI时点采动脉血测定实际血浆浓度。结果患者MAP和HR的变化与异丙酚浓度无相关性。AAI与异丙酚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为-O.923(P〈0.001)。AAI与插管刺激的相关性为-0.728(P〈O.01),AAI与切皮和探查的的刺激无线性相关。异丙酚各囊艘浓度与对应的实际血药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51)。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是监测异氟醚-异丙酚复合麻醉深度的可靠指标,能有效的反应气管插管的刺激,但不能有效地监测切皮和探查时的心血管反应。异丙酚靶控输注时的预测血药浓度能够较好地反应实际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6.
徐哲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32-13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和异氟醚各6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5min后(T1)、切皮(T2)、睁眼时(T3)和拔管前(T4)患者的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和异氟醚组T0、T1、T2、T3和T4时刻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的睁眼时间分别为(7.2±2.5)min和(12.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8.7±2.8)min和(14.3±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异丙酚行无痛胃镜术,可使患者在胃镜检查治疗中,安全、舒适、无痛苦。方法术前准备除按常规胃镜检查作好术前准备外,还应配备监护仪、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插管抢救设备,检查前10-15 min,应用2%的利多卡因行咽喉部充分喷雾麻醉2-3次,缓慢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总量1.5-2.0 mg,再以40 mg/10 s的注射速度静脉推注异丙酚,待病人进入睡眠状态,立即插镜检查。术中、术后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结果1 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的副反应。无痛胃镜术后一般5-8 min内清醒,100%的患者非常满意。结论无痛胃镜术,确实为一种安全、有效、舒适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联合麻醉镇静在无痛性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咪唑安定及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2 0 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镇静组 (10 0例 )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及异丙酚至患者进入 4级镇静状态后进行结肠镜检查 .对照组 (10 0例 )按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 ,观察两组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入镜时间 .结果 :检查中镇静组血压无明显变化 ,而对照组检查中及检查后收缩压变化明显 (P <0 0 5 ) .镇静组入镜时间 6min ,明显优于对照组 10min (P <0 0 1) .结论 :异丙酚、咪唑安定及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 ,入镜时间和检查反应优于普通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对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300例无痛流产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例;即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芬太尼1μg/kg组(F1组)、丙泊酚+芬太尼2μg/kg组(F2组);丙泊酚+瑞芬太尼1μg/kg组(R1组)、丙泊酚+瑞芬太尼2μg/kg组(R2组),P组直接缓慢静注丙泊酚,其他组首先缓慢静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1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结果丙泊酚用量P组为(2.5±0.4)mg/kg;F1组、R1组为(1.3±0.6)mg/kg,F2组、R2组为(1.0±0.6)mg/ks。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呼吸抑制发生率F2组、R2组明显增加(P〈0.01)。术后宫缩痛P组较多(P〈0.01),R1组、R2组明显增多(P〈0.01)。苏醒时间R1组、R2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芬太尼、瑞芬太尼可以加强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麻醉作用,减少丙泊酚用量,但剂量过大明显增加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芬太尼对术后宫缩痛的抑制效果好于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硬膜外用药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病人分为罗哌卡因组(GR,n=20)和对照组(GS,n=20),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硬膜外给药。测定病人感觉阻滞平面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随后用异丙酚TCI输注全麻诱导,记录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用量。结果:意识消失所需时间GR组比GS组快约20%(P<0.05);GR组的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用量均比GS组显著为低(P<0.05);两组病人的基础BIS值,硬膜外用药15min后、意识消失时、插管时及插管后BIS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GR组MAP在硬膜外用药15min、意识消失时、插管后1min,与G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BIS监测下异丙酚TCI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减轻插管反应,降低全麻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无痛人流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70例患者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通过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药总量、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在患者丙泊酚用药总量、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在减少丙泊酚用药量、麻醉效果、减少应用丙泊酚麻醉产生的并发症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在浅低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抑制程度不同时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18例ECC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术中给予大剂量丙泊酚或依托咪酯,使BIS降低至0。分别在给药前、后及BIS下降到不同程度时,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液和桡动脉血液计算脑氧摄取率(COE)。结果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COE均无差异。结论在浅低温ECC中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BIS的抑制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在浅低温ECC中使BIS下降到0时的大剂量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COE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琼  丁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35-2036,2038
目的:比较丙泊酚MCT/LCT或丙泊酚LCT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麻醉中循环功能和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和L组(n=20),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4~0.06mg/kg、芬太尼2~3μg/kg、阿曲库胺0.4~0.6mg/kg和依托咪酯0.03~0.05mg/kg辅助下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两组患者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两种不同的丙泊酚赋形剂和瑞芬太尼,术中间断给予阿曲库胺维持肌肉松弛,观察麻醉前、插管即刻、手术前5min、手术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应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均无差异;M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L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MAP、DBP均升高(P<0.05);均只有1例出现恶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说明丙泊酚MCT/LCT与传统丙泊酚LCT比较在麻醉过程中较安全,麻醉苏醒等效,也有较强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气腹体位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类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体位进行手术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气腹前(T0)、气腹后10min(T1)、体位改变后15min(T2)、体位改变后30min(T3)及撤除气腹并恢复体位10min (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并进行比较。结果 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AP、HR、Ppeak及PETCO2与T0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2、T3时点MAP、Ppeak、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T4时点观察组MAP及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体位是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手术操作选择最为适宜的体位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咪唑安定镇静对术后气管拔管病人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均于手术结束停麻药后即予吸除吸呼道分泌物,等待达到拔管条件后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 1min后拔管;咪唑安定组(M组)静注咪唑安定0.02-0.04mg/kg 3min后拔管;对照组(D组)即按传统清醒拔管。比较患者MAP、HR变化、呛咳反应、拔管后清醒时间、拔管知晓率及心理反应。结果P组各时点MAP、HR均无显著变化。呛咳反应轻,M组拔管即刻与拔管后5min MAP、HR均明显增加,呛咳反应明显,但较D组轻微(P〈0.05或P〈0.01)。P组、M组清醒时间延长(P〈0.05)。D组拔管知晓率明显增高,心理反应明显(P〈0.01)。结论气管拔管中予适度镇静能抑制心血管反应及心理伤害反应,丙泊酚较咪唑安定用于气管拔管镇静更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七氟烷或异丙酚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开胸行肺叶切除患者60例,年龄40~6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n=30)和异丙酚组(P组,n=30)。S组采用吸入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七氟烷;P组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异丙酚麻醉维持。下列时间点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和术后12h(T4)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P物质和单肺通气时、肺复张通气时非通气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NCF)。结果两组TNF-α、IL-6、P物质在T2、T3、T4均较T1明显增加,S组T2、T3、T4时间点IL-6、P物质较P组低(P<0.05),而TNF-α在T2、T4较P组低(P<0.01)。S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和NCF水平比P组低(P<0.01)。结论七氟烷胸科手术可降低全身炎性反应,并对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家兔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丙泊酚注射液与5%葡萄糖溶液以1:4比例稀释配比,6号头皮针兔耳缘静脉穿刺,以20滴/min的速度维持静滴,15min时,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测血液学指标14项、血生化学指标22项,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测血气指标14项。结果(1)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较麻醉前降低(P〈0.01),红细胞比积(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较麻醉前有所上升(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血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11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酰转肽酶(ALP)、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葡萄糖(GLU)、钙(Ca)、钠(Na)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P〈0.05);(3)血气指标:PCO: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pH、钾(K)、HCT、碳酸氢根(HCO3-)、氧合血红蛋白(THb)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结论丙泊酚麻醉家兔对其血液学、血生化学、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和安氟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丙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 :2 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 ;Ⅱ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维持麻醉。以 0 .0 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 %。结果 :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 ,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HR明显慢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总量较Ⅰ组减少 4 0 % ;两组围术期尿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期间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两组,体外循环期间以全凭丙泊酚〉6mg/(kg·h)控制血压组(P)和丙泊酚加尼卡地平控制血压组(N)各10例,两组体外循环前后麻醉方法相同。监测指标:分别于入室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后(T1)、体外循环前(T2)、体外循环30min(T3)、停体外循环10min(T4)时采集动脉血4ml,检测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ET)、心钠素(ANP)作为应激指标。结果组间比较:两组间各时间点的NE、ET、ANP血浆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P组NE、ET水平在T3、T4时显著升高,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NP浓度各时间点相比均无显著差异;N组的变化趋势与P组基本一致。结论丙泊酚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体外循环期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