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项针加阴阳经穴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早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项针、阴阳经穴及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传统体针及现代康复治疗。治疗组取项针(下脑户、风府、风池、风府至完骨画一连线,分6等分,两边共12穴),阴阳经交替取穴(肩髑、尺泽、手三里、内关、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太溪、太冲);对照组取穴肩祸、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Mever评分为康复指标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加阴阳经穴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脑梗塞的发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80%,每年我国新发病例140多万,死亡90多万,累计的500万存活者一般遗留有轻重不等的偏瘫、失语和痴呆等后遗症,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阴阳经对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出一组较公认的、标准的、规范化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前期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专家问卷调查表。共进行2轮问卷调查,分别向全国专家发放100份、66份调查问卷,并对问卷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第一轮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6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66%,权威系数为0.86,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2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轮共发放问卷66份,实际回收5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3.6%,权威系数为0.8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系数及协调性好,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可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51/54),对照组为79.63%(43/5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PY、IL-10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NPY、IL-10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NPY、IL-10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头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BrunnstromⅠ、Ⅱ期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颅重复针刺组30例,康复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支持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治疗。康复组患者进行康复科常规功能训练。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患侧肢体上下肢主、被动关节功能训练、坐位、站立平衡等身体平衡协调训练。一日一次治疗,每次治疗40分钟,一周治疗5天,共治疗20天。经颅重复针刺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穴运动区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一日一次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一周治疗5天,共治疗20天。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FMA)评分、BI指数评分、NIHSS评分、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指数评分、NIHSS评分、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主动收缩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比较,组内比较、组间比较经颅重复针刺组大于康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指数评分比较,组内比较、组间比较经颅重复针刺组大于康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组间比较经颅重复针刺组小于康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值)评定,治疗前后比较,经颅重复针刺组内比较RMS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内比较肱二头肌、腕屈肌比较RMS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内比较肱三头肌、腕伸肌比较RMS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经颅重复针刺组大于康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穴运动区经颅重复针刺治疗对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的患侧上肢屈肌影响大于伸肌。脑卒中急性期给予针刺和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加快临床康复进度,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海峰  彭辉  刘琰 《陕西中医》2019,(6):708-710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11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在入院接受评估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运动功能(FMA)、生活能力(ADL)、步行能力(Holden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瘀热阻窍中风患者主次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心烦、燥扰不宁、神昏谵语、潮红、腹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olden分级比较有差异,观察组5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是预防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全经针刺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刺法,观察3个疗程。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上肢功能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良好,提示其可能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近5年应用体针、电针、耳针、头针、火针、经络针刺、针康协同、针药协同等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法联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对照组运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醒脑开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包括上肢和下肢。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为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m、Vs显著升高,RI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Vs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ET-1显著降低,NO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醒脑开窍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针刺四关穴对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阴阳经对穴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阴阳经对穴针刺方法;B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阳经穴针刺方法;C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方法。14天为1个疗程,三组均治疗1个疗程,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Hcy水平变化。结果:A组和B组治疗前后的Hcy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治疗前后的Hcy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Hcy水平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阳经对穴针刺及阳经穴针刺均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且阴阳经对穴针刺疗效优于仅阳经穴针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桑瑶  陈叶芳  胡斌 《新中医》2023,55(8):168-171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透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阴阳平衡透刺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评定量表评价上肢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平衡透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上肢痉挛症状,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运动障碍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脑卒中所致的偏侧肢体运动障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脑卒中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多在脊髓休克期后出现肌张力过度增高,肌肉痉挛,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至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平衡阴阳法针刺治疗痉挛性运动障碍3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国栋  李宁  吴滨 《四川中医》2000,18(6):50-51
我科自1995年9月以来,先后收治了由于各种中枢性原因而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18例,通过针灸结合娱乐游戏的康复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例患儿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岁,最小10个月,以1~3岁患儿为最多。患儿均为中枢性瘫痪,其中因脑炎瘫者4例,脑膜炎瘫者2例,脑部血管畸形出血瘫者1例,脑外伤瘫者1例,因窒息、早产等原因造成的小儿脑瘫者10例;病程为1月~6年不等;患儿均为偏瘫,且无明显的言语及智力障碍。2治疗方法针刺方法:选穴:按头针国际标准线划分方法取患肢对侧头部的项中线…  相似文献   

16.
对近5年应用体针、电针、耳针、头针、火针、经络针刺、针康协同、针药协同等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用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5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脑卒中康复护理方法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早期规范康复治疗、护理可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状况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社会适应能力患儿发育商(DQ)、个人社交能力DQ、语言发育能力DQ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MD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及观察组基底动脉(BA)脑血流速度显著加快,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其智力恢复,并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颞三针联合康复锻炼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对Harris评分影响。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将114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均为5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结合颞三针联合康复锻炼,从中医症状积分、Fugl-meyer评分、BI评分、Harris评分、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等指标评价两种方法差异性。结果:两组治疗末在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末研究组乏力、偏身麻木、偏瘫、走路不稳积分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末肌力比较Ⅰ~Ⅱ级比率下降,Ⅴ~Ⅵ级比率升高(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末Fugl-meyer评分、BI评分、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末研究组以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颞三针联合康复锻炼能提高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症状和肌力恢复,改善Harri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