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牡丹皮组成。具有滋阴清热,透邪外出的作用。原方为温病后期,阴虚邪伏而设,主治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证。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笔者将此方用于杂病亦获良效,今录3则叙述如后,供同道参考。1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王某,女,17岁。于2004年5月就诊。于半年前患病毒性心肌炎,经住院治疗月余临床控制而出院。出院后一个月,恢复上学,由于学习紧张,不能很好休息,自感心悸,胸闷,并有食欲差,失眠,疲倦感。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4次/min。心脏彩超:无异常发现,心肌酶谱测定:在正常范围内。舌质嫩红、苔薄黄,脉象细数。脉证合参,系阴虚热伏,痰热内扰。治以滋阴清热,化痰和胃。方用青蒿鳖甲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味。青蒿15g,鳖甲(先煎30min)、炒枣仁各30g,牡丹皮15g,干生地、茯神、知母、竹茹、生甘草各10g,黄连、橘红、炒枳实各6g,生姜5g,水煎服。二诊:上方服用7剂,心悸、失眠好转,但它症如故,舌脉同前。上方去竹茹,加鸡内金20g,仙鹤草30g。三诊:继服7剂,饮食增加,精神振作,睡眠安然,舌苔转为薄白,脉细,心率92次/...  相似文献   

2.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下焦篇》方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组成,是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发热的代表方剂,从报道中看,一般多运用本方治疗以低热为主的病证,笔者以本方为主加减不仅用治多种疾病导致的低热,对高热或自觉发热者,凡切合阴虚病机者用此方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不明原因高热丁某某,男,64岁。20年来每年春季即无明原因的出现高热,均住院系统检查,除白细胞偏高(1万~1.5万)余无阳性发现,每静滴抗生素持续2月以上,方才恢复正常。2003年3月2月又现高热(最高达40.2℃)在某省级医院住院20余天,行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3.
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牡丹皮组成。具有滋阴清热,透邪外出的作用。原方为温病后期,阴虚邪伏而设,主治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证。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笔者将此方用于杂病亦获良效,今录3则叙述如后,供同道参考。1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王某,女,17岁。于2004年5月就诊。于半年前患病毒性心肌炎,经住院治疗月余临床控制而出院。出院后一个月,恢复上学,由于学习紧张,不能很好休息,自感心悸,胸闷,并有食欲差,失眠,疲倦感。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4次/min。心脏彩超:无异常发现,心肌酶谱测定:在正常范围内。舌质嫩红、苔薄黄,脉象细数。脉证合参,系阴虚热伏,痰热内扰。治以滋阴清热,化痰和胃。方用青蒿鳖甲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味。青蒿15g,鳖甲(先煎30min)、炒枣仁各30g,牡丹皮15g,干生地、茯神、知母、竹茹、生甘草各10g,黄连、橘红、炒枳实各6g,生姜5g,水煎服。二诊:上方服用7剂,心悸、失眠好转,但它症如故,舌脉同前。上方去竹茹,加鸡内金20g,仙鹤草30g。三诊:继服7剂,饮食增加,精神振作,睡眠安然,舌苔转为薄白,脉细,心率92次/...  相似文献   

4.
正青蒿鳖甲汤最早出自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温热》篇,书中载"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其热从阴来"。但未立方名。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依此化裁,得青蒿鳖甲汤两方,一为《中焦篇·湿温》所述:"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二为《下焦篇·风温》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前者治少阳疟之偏于热  相似文献   

5.
6.
刁玉明 《四川中医》2009,27(3):120-121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苓、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效: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或杂病见少阳症候者。笔者加味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结石性胆囊炎等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案一郑某,女,14岁,学生,1987年12月20日初诊。述头痛半年余,屡治不效,病情日益加重。此次发病,头痛剧烈,巅顶尤甚,呕吐清涎,双目突然失明两天,面青黄浮肿,精神萎靡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脉证合参,是证显属厥阴寒气上逆,挟饮邪上犯巅顶,阻遏清窍所致。治宜暖肝温胃,散寒降逆。方选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3g,党参12g,大枣12枚,生姜10g,川芎9g,藁本15g。  相似文献   

8.
例1,朱××,女,38岁。右胁下痛反复发作五年余,诸医均诊为慢性胆囊炎,常服清热利胆通腑之剂,时发时止,嗣后诸药不效,疼痛加剧,甚则抱腹翻滚,非吗啡类强力镇痛之品不能见效,1985年3月经县人民医院作胆囊造影和华西医科大学B 型超声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患者于4月12日来诊。面色青黑无华,形瘦体弱,精神萎靡,右胁下  相似文献   

9.
仲景附子汤由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人参组成,系治少阴虚寒也剂。临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某些虚寒疾病,疗效较满意。现择二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温脾汤方出自《千金方》,由党参、附子、干姜、当归、炙草、大黄、芒硝组成。为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攻逐实积之剂。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消化道之急危重症,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夜半发热王×,男,27岁。1983年12月2日初诊。一周前开始,每夜11时左右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往来,汗出,双膝关节酸痛,周身乏力,口苦咽干,便秘、数天一行。体温波动在37~39.8℃之间。经西医检查,除血沉40mm/小时,胸透两肺纹理增强外,多次查血小板、血常规、血培养、肥达及外裴氏反应、尿常规、  相似文献   

12.
吴茱萸汤出自仲景《伤寒论》 ,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 ,功能温中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健运失职、浊阴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形寒肢冷等症。笔者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二十多年 ,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属脾胃虚寒的慢性胃肠病 ,获效颇佳 ,兹介绍病例二则如下 :1 胃寒呕吐徐某某 ,女 ,4 6岁 ,职工 ,2 0 0 0年 5月 10日初诊。主诉 :素有肝炎病史 ,曾服用大量清热利湿药半年。药后肝功能已基本正常 ,但出现胃中冷痛 ,呕吐频作 ,饮食不下 ,屡治不愈。刻诊 :神疲乏力 ,面色少华 ,恶心 ,呕吐清水 ,饮食不下 ,四肢厥冷 ,舌淡红、苔…  相似文献   

13.
包祖晓 《新中医》2001,33(11):61-62
升麻鳖甲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由升麻、鳖甲、当归、花椒、甘草、雄黄组成。具有养阴透热、散瘀解毒之功。治疗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之“阳毒”症状;或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之“阴毒”症状。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症,收效颇捷。现举验案3则,介绍如下。1荨麻疹黄某,女,27岁,1999年9月初诊。患者1年前全身出现蚕豆至手掌大小的疙瘩,奇痒难忍,屡进中西药,病情反复,痛苦不堪。诊见:全身疹块如前述,色红,高出皮肤,布满抓痕,伴口渴咽痛,少汗,便秘2天1行,小便短赤,心烦…  相似文献   

14.
沙参麦冬汤又名沙参麦冬饮,出自清代吴瑭《温病条辨》一书,为轻宣外燥之剂。原方组成:沙参三钱,玉竹三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相似文献   

15.
大柴胡汤治验二则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梁丽娟,贾青梅,李有才长春二热电卫生所杨立芳[关键词]大柴胡汤,眩晕,胁痛大柴胡汤是《伤寒论》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组成。张仲景用之治疗少阳、阳明同病,以转少阳之枢机,而开阳明...  相似文献   

16.
助阳止痒汤方出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桃仁、红花、皂刺、赤芍、穿山甲组成。原方主治“痘后六、七日 ,作痒不止 ,抓破无血”,具有益气通络 ,解毒祛淤作用。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风疹、皮肤瘙痒症 ,取得满意效果 ,兹报告如下。1 风 疹 王某 ,男 ,5 4岁 ,2 0 0 1年 5月 10日就诊。3个月来时发皮肤疙瘩 ,瘙痒难忍 ,越抓越多 ,曾用钙剂、抗组织胺类西药抗过敏治疗效不显 ,仍反复发作。 1周来皮疹加重 ,遍及胸背四肢 ,疹子如铜钱大 ,疹色淡红 ,抓痕明显 ,伴有神疲 ,舌淡苔白 ,脉弱。查问其因 ,近居沿海工作 ,常遇海风 ,闻腥即发。辨证为…  相似文献   

17.
益气聪明汤乃李东垣为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 ,以致中气虚弱 ,相火过盛引起的病证而设 ,笔者运用此方治疗“中心视网膜剥离”和“神经性耳聋”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例 1,李某 ,男 ,5 9岁。右眼视物不清、时昏时蒙 ,在某地区医院诊为“中心视网膜剥离” ,治疗月余效果不显 ,转余诊治。刻诊 ,右眼视物模糊不清 ,左眼时感疲劳 ,四肢乏力 ,气短懒言 ,腹胀 ,少腹时感下坠 ,偶有耳鸣 ,舌淡苔薄白 ,脉缓。纵观脉症乃中气虚弱 ,清阳不升所致。投以益气聪明汤 :黄芪30g ,党参 12 g ,升麻 6 g ,葛根 10 g,蔓荆子 12g ,白芍 12 g ,黄柏 5 g…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在临床治愈顽疾多例,每获良效,爰举验案二则。腹型癫癎 侯××,女,18岁。1982年6月来诊。患发作性腹泻头痛届十载,经钡透等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便检正常,经中西药治疗均未能控制发作。该患8岁初患疾时,每年发作1~2次,近半年,每3~5日发作一次,发前多有恐惧感。常不明原因突发腹部绞痛,便稀糊状大便,头痛昏愦不清,目不能睁,恶心,舌紫有瘀斑、苔微黄,脉弦紧。脑电图:癫癎型脑电波。  相似文献   

19.
升陷汤原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该方由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升陷、宁心安神之功能。笔者近年来将该方辨证化裁运用于临床,疗效堪称满意,现举验案两则于下。1 淋证 患者罗××,男,60岁,1992—9—6来诊。该患形体颇丰,夙罹咳疾10余年。自述近20日来咳喘气短乏力,经X线胸透诊为气管感染,静点青霉素后略有好转,但仍自汗不止,夜间尿频。  相似文献   

20.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饴糖组成。仲师用以治疗中焦虚寒、营血不足之虚劳里急证。笔者引伸其义,用于内科杂病,每获良效。兹举2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