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发热疾病,重要的是“先解其热”,后根据疾病的原因进行根治,符合所谓:“先通三阳”“后和三解”的说法。乃内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论据。“简易快速解热法”施于家庭,亦有实效,今介绍其治法如下: (一)、通治法  相似文献   

2.
“清通”法治疗中小量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6~1997年运用中医清热平肝,清热开窍,通腑泄热的方法(简称“清通”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43例,并与西医对照组21例作疗效比较,现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中医组由我院1996-1997年治疗的67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对象为出血72小时内人院,出血量<30ml,  相似文献   

3.
黄孟辛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97-1498
目的 观察通腑醒脑汤治疗脑卒中痰热腑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通过西医进行常规处理,治疗组加入了通腑醒脑汤.结果 对照组的效果明显不如治疗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劣于治疗组,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结论 通腑醒脑汤治疗脑卒中痰热腑实症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腑法作为中医八法之一,在中医辨证基础上治疗某些疑难病和急症中占有很大优势,现就通腑法治疗神经科疾病作一简述,望对今后治疗提供指导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之奇妙     
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录了两则有意思的医案,罗大伦先生做了风趣的描述,令人启迪心智。当时张锡纯年轻,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尚浅。有一天,邻居患了外感伤寒,因为重视不够,最后演变成了“热入阳明大便燥结证”,“痞、满、燥、实”四大症都有了。凡是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这叫作阳明腑实证,应该用“大承气汤”,以通腑泄热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建波 《现代保健》2009,(24):133-133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脑卒中急性期的合理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环节。临床研究提示,约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表现出“痰热腑实”证,根据这一特点,在脑卒中病急性期治以通腑化痰,往往能迅速改变病况,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非常重视应用内治法治疗痔病。内治法大致可概括为8大法:即疏风法、利湿法、清热法、润燥法、凉血法、通下法、升举法、和血法等。方剂和药物很多,如以“泻火凉血”的代表方剂为《外科大成》的“凉血地黄汤”,仲景的“当归赤小豆汤”;以“清热、祛风、利湿”的代表方剂如《医宗金鉴》的“止痛如神汤”,《外科正宗》的“防风秦艽汤”;以“润燥、滋阴、清热化湿”为代表方剂如《外科准绳》的“脏连丸”,《医宗金鉴》的“苦参地黄丸”,《证治准绳》的“地榆丸”,《局方》的“槐角丸”等。这些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方剂对兰的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方剂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指定的,不仅注重局部治疗,还注重全身脏腑功能的调整以及对饮食结构和方便习惯的调整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天气渐凉,秋冬进补之时需要提醒大家,特别是患有肛肠疾病的朋友注意,秋冬要补更要“通”,寓补于通,补而不壅。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六腑以“通”为用,泄而不藏,腑气通调,则五脏平安。大肠属六腑之官,主传导糟粕、燥化大便。其功能正常,则排便轻松舒适,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9.
水肿是各种急慢性肾病以及其它脏腑疾病累及于肾脏所出现的病症之一,既为水肿病,又为水肿症。其治疗方法颇多。古今方剂也多得不胜枚举,古人有发汗、利尿、泻下三大法,比如《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到"平治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腑,这个可以看做是治疗水肿三种方法的主要依据。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水气病篇》又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涩者,有水可下之。"这是张仲景对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腑三大治法的具体应用,并补充了使用三大治法的适应症,后世医家在运用以上三法治水肿原则的基础上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如朱丹溪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叶天士说:"通表利小便,乃密经气,利腑气是阳病治法,暖水脏,温脾肾,疗后方以驱水是阴病治法。";唐容川认为:"须知水之壅便淤,由瘀血侯然,但祛血则痰水自消。";  相似文献   

10.
林岫 《现代养生》2014,(6):70-70
目的:探讨采用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CRF的临床观察。方法:搜集我院2010-2013年间CRF患者4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并与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CRF,可缓解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中医化痰通腑法对处于急性期的中风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处于急性期的中风便秘患者病例,以盲分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酚酞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化痰通腑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观察组治疗后再次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医化痰通腑法对处于急性期的中风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症的统称 ,“不通则痛 ,痛则不通”是对痛症总病机的概括 ,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症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 ,故“通”之之法也各异 ,此所谓病有久暂 ,势有缓急 ,证有寒热虚实之殊 ,法有温清补泻之异 ;若其证同 ,则理相通 ,法相似。临床以病机为纲 ,治法为目 ,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滞、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 ,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 ,用以指导通证的辩证施治 ,从病机治法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气滞痛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 ,升发疏泄于肝 ,而脾…  相似文献   

13.
马登峰  杨思航  李双成  赵文 《智慧健康》2022,(11):147-149+153
胰腺具有沟通五脏六腑、分泌和排泄胰液的生理功能,并可辅助脾胃运行藏泄精微气血,当属脏腑体系中的“奇恒之腑”。慢性胰腺炎的中医病机可分为“脾虚”与“腑实”两类;即病邪内侵,胰体瘀滞,运化失常;胰脾不和,藏泄失度,气阴耗伤;细探不难发实为胰腺奇恒之腑特性的破坏;基于此特性,当“通补兼施”治疗慢性胰腺炎,通利胰体,养益气血,保护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宛陈则除之”出于《灵枢&#183;九针十二原》。宛,通“郁”,宛陈,郁积陈久,指对气血瘀滞、邪在血分的一些病证,宜用针刺出血的方法。 笔者临症时,据此制定治法,效果满意,列举一二,以飨同道,亦借砖引玉尔。  相似文献   

15.
反治法是针对疾病在错综复杂过程中辨明假象而施治的一种治疗方法,首见《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然而任何疾病变化产生病理产物又与痰饮,水湿,瘀血,七情内伤,饮食失常,房事失节,邪正之间斗争、消长,盛衰,阴阳盛衰,表里转化,寒热转化,寒极似热,热极似寒,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等息息相关。必须抓住发病因素本质新旧缓急标本,从错综复杂证候群加以分析,辨证求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存在的问题,探讨应用“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的“精准施教”法提高儿科医师转岗培训质量。方法:应用“一动力三循环”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引入“精准施教”方法,即夯实专业基础、优化教学模式、健全考核机制,对转岗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分析改进后学员的学习满意度。结果:学员对培训安排管理和实施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并建议调整培训方案中各亚专科轮转时长。结论:应用“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的“精准施教”法能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满足基层儿科医师医疗服务能力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医小知识     
脏行气于腑 关于脏和腑的特点,《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脏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转化物而不藏”。五脏虽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可以体会为活动的动力)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才能体现脏和腑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小儿泄泻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古人及近代医家对此论述甚多、甚详,治法亦繁多。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将本病治疗归为以下几法,运用于临床,常能获效,故简介如下,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全浩平 《医疗装备》1999,12(8):26-26
干式化学尿液分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临床检验技术和临床诊断指标。由于简便、快速、敏感、重复性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给临床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现根据我院CLONITEK100型尿液分析仪几年来使用情况,对其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讨论。一、萄葡糖:本法尿糖分析其半定量结果比广泛应用的班氏法高1~2个“+”,主要由于两法半定量等级浓度范围个同所引起,如本法在10~20mg/dl时为“±”,而班氏法在200mg/dl为“±”,尿中含量在500~1000mg/dl时,本法为…  相似文献   

20.
方泓 《大众医学》2020,(5):72-72
清肺热、泻肠腑:中医“抗疫”有良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一经典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前期症状不明显,但进展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喘憋、气促、恶心、大便不畅等“肺肠同病”的表现,治疗时遵循“肺与大肠相表里”,既清泄肺热,又通泻肠腑,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