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爽  石雪松  王春玲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90-791
目的 总结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3例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3例患者中68例闭塞的动脉管腔明显增宽,超声消融治疗再通率达93.2%.结论 做好术前、术后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terans,ASO)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第3大开发症(仅次于冠状动脉病和脑血管疾病)。其基本病理过程是大、中动脉的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膜及中层发生增生,血管腔狭窄的复杂过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旁路转流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从2004年-2005年,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病,而肾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好发部位,目前对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尚无真正有效的内科治疗措施,当其临床症状严重时,只有通过外科治疗才能达到挽救患肢、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现将我们治疗20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下肢动脉闭塞症已成为导致病人肢体坏疽,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的最常见原因,其次包括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特发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损伤等。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主要表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以及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下肢的血液循环。1995~2002年,我院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病人实施38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3例,给予西洛他唑第一周50mg,2次/日。第二周始改为100mg,2次/日,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双下肢血管直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率在80%以上,双下肢血流峰值速度治疗后有显著性增加(P<0.0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球囊在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中,对15例累及了胫腓动脉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应用了微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治疗后对下肢缺血症状的改善及3、30 d的踝-肱指数(ABI)及B超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12例累及胫腓动脉的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临床症状及ABI及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微球囊治疗糖尿病下肢闭塞症胫腓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慢性疾病,药物治疗难以使闭塞的动脉复通。由于闭塞远端动脉没有满意的流出道,常不能实行传统的动脉转流术和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所以治疗困难,病残率较高。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广泛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一种新途径,而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是用大隐静脉替代闭塞的动脉来完成下肢动脉供血功能,以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症的目的。我院血管外科在1999~2003年对5例患者进行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现就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采用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4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认识1.1概述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髂总动脉、股浅动脉和胭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变形和继发性血栓形成,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患肢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2002年~2005年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87例,腋-股-腘动脉旁路术5例,股-胫后动脉旁路术2例,股胫前动脉旁路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2.1%,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总通畅率为87.4%。结论: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但尚需长期随访。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临汾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降血压、血糖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 a,在此期间观察组中5例患者截肢,对照组17例截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周围血管检查(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PVL)与双功彩超在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症。方法对2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应用PVL、双功彩超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动脉DSA相比,PVL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符合率为73.9%;双功彩超与动脉DSA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VL仍不失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筛选方法,双功彩超可为下肢动脉闭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截肢术4例,股深动脉成形术2例,股总-月国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2例,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2例。结果髂动脉以远广泛闭塞4例,股浅动脉以远广泛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8例(其中局部闭塞2例),股浅动脉局部狭窄2例。14例术后病愈或好转,2例因心、脑并发症死亡。手术成功率87.5%,死亡率12.5%。结论本病个体差异大,动脉影像检查是制订手术方案的基础。手术方法应慎重考虑,应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腹主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常见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且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于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主髂动脉闭塞症23例,其中17例行腹主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裕民  冯睿  赵玉青  冯翔 《医学综述》2009,15(14):2232-2233
目的观察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股深动脉成形术组(治疗组)和传统血管旁路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例,对两组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以往的治疗方法不尽人意,尤其对于病情较重、动脉远端流出道不理想的患者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我市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PSC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引用,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成果。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已达到外科手术的水平;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长段病变的近、远期效果还与外科血管重建术有差距;膝下腔内治疗已被认为是膝下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显像技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溶栓治疗监视引导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应用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全过程,记录超声显像术中所见,结果:超声显像清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壁,血栓,硬化斑块与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动态实时显示溶栓术中导管,导丝,溶栓探头等器械的结构,位置及工作状态,可靠监视引导溶栓术的实施,11例病人患肢闭塞动脉均实现了再通重建。结论:超声显像技术作为血管内超声溶栓术的监视引导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应伴发疾病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10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还有下肢动脉血栓(急性、慢性)引起的下肢动脉闭塞。本文分析的是下肢动脉闭塞症中较罕见的一种一胭动脉压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动脉闭塞症常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主要表现为患肢严重缺血 ,特别是高位动脉闭塞症往往造成肢体坏死而截肢。近年来采用静脉动脉化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1,2 ] 。由于该手术显微操作较多、术式复杂、变化多、手术时间较长 ,因此要求手术器械护士要密切配合。我院自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 1月来共实施该类手术 9例(次 ) ,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9例 (其中 2例为双侧 )均为男性 ,年龄 2 96 8岁 (平均年龄 5 2岁 ) ,病程 2 2 2a(平均 4a)。其中脉管炎 7例 ,动脉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