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肺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VIII相关抗原及有关指标含量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80例肺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VIII相关抗原(VIII R:Ag)、因子VIII凝血活性(VIII:C)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病人血浆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并随病情发展逐渐增高,治疗后三项指标在缓解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测定肺癌病人血浆VIII R:Ag、VIII:C及Fbg水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1例原发性肝癌和27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作了检测,以探讨恶性肿瘤ⅧR:Ag的临床价值。提示ⅧR:Ag的测定,可作为肝癌。尤其是AFP浓度低下的肝癌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并可为晚期患者高凝状态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吕彩琴 《内科》2007,2(1):16-17
目的探讨肺癌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了61例肺癌患者血浆FN和ⅧR:Ag水平。结果患者血浆FN(277.00±54.23)mg/L,显著低于68例健康对照组(333.00±41.04)mg/L,P<0.001。血浆ⅧR:Ag为(137.40±5.62)%,显著高于对照组(99.40±11.67)%,P<0.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浆FN降低,ⅧR:Ag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与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的关系,我们动态观察61例AMI发病第1、3、7、14、21天五个时间组vWF的变化。结果表明,AMI各时间组血浆vWF均较正常组高(P<0.01),第3天最高,1周后逐渐下降,AMI第1、3、7天组分别与第14、21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01),死亡组较存活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通过观察认为血浆vWF的变化与AMI临床病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来研究三者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间以及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以118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7例、稳定组20例;以35例临床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分别通过一期血凝法和凝固法测定血浆中FⅦ:C、FⅧ:C和Fg水平,同期观察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水平,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以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尤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增高更加显著(p<0.01),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累及的血管数及是否伴有2型糖尿病无关.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之间,仅FⅧ:C与Fg水平呈正相关,同时,FⅦ:C与TG呈正相关,FⅧ:C与Fg与年龄呈正相关,且FⅧ:C增高更多见于男性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血浆中FⅦ:C、FⅧ:C及Fg水平增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潜在关系,加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水平的检测,使一些高危人群能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一期法(Onestage assay)测定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及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与健康人上述指标进行比较,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较正常对照组FⅤ:C、FⅧ:C、Fg含量均明显增高,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之间Fg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中,FV:C、FⅧ: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是引起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凝血系统活性增高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凝血因子Ⅴ及Ⅷ的活性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变化高进霞,赵泗许多研究发现有血管内皮受损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脉管炎、肺心病、肾小球肾炎等),其血浆因子Ⅷ中分子量高的部分(ⅧR:Ag)增高。我们测定了23例治疗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ⅧR:Ag,现报道如下。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TAGO 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检测65例肺癌(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FIB、D-二聚体、AT-Ⅲ。结果观察组血浆FIB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FIB、D-二聚体、AT-Ⅲ水平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AT-Ⅲ活性降低,凝血及纤溶的异常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情况,分析不合格项目及原因,为采供血机构制备高质量冷沉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6质管科对采用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其容量、纤维蛋白原、FⅧ及无菌试验共4项质控抽检结果,从各个环节探讨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因素。结果:每月随机抽检4袋,连续30批次,共抽检120袋,合格品114袋,合格率为95.0%;不合格品6袋,不合格率为5.0%,不合格原因均为Ⅷ因子含量不足。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血液质量控制项目要求,但仍有少部分产品Ⅷ因子含量不足,主要原因是由于个别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通过加强全过程关键点控制,减少人为差错,其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和微血管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内皮素(ET)、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是检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改变直接影响血流状态及平衡。这种平衡的改变又是高凝状态产生的原因。为此我们观察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ET、ⅧR:Ag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肝癌患者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的测定吴龙奇张岩刘凯玲张虹常立传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市250031SubjectheadingsLivercirrhosis/immunologyLiverneoplasms/immunologyVonWilebran...  相似文献   

12.
刘树芬  张波 《山东医药》1997,37(2):13-13
GMP—140是选择素家族粘附分子三成员之一,亦称P—选择素。为探讨其与肺癌的关系,我们对肺癌患者血浆中GMP—140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肺癌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58岁。30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鳞癌12例、腺癌9例、大细胞癌5例、小细胞癌4例;按TNM分期,Ⅱ期9例,Ⅲ、Ⅳ期21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35~58岁,平均46岁。两组均取空腹肘静脉血3ml,置10%EDTA抗凝管,迅速分离血浆,-30℃冻存(其中1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10天采集标本)。血浆GMP—140测定采用放免法,药盒购自苏州医学院血栓研究室。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2 结果  相似文献   

13.
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是检测高凝状态的一项有用的非特异性指标。为避免把许多老年改变误为病理现象,我们于8643例老人中,严格选择了38例临床健康的老年人,进行血浆凝血因子ⅧR-Ag测定,其结果为115.09±47.42,与成年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老人中男女两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66岁冠心病患者39例,测定结果为167.34±80.93,与健康老人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对老年人ⅧR-Ag测定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辨证与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9月—2010年1月的31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七型,并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以风痰火亢证为主,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多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偏高水平,凝血酶原时间(TT)则明显缩短且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最小值以下。而以痰为主的痰热腑实证、痰湿蒙神证患者FIB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与火热有关的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TT值小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 FIB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FIB可能与中医的痰邪、实证有关,TT可能与中医的火热邪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32例非老年健康人、32例老年健康人、46例非老年慢性肺心病和5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血管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浓度,并将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结果表明,老年健康人血浆ⅧR:Ag浓度与非老年健康人无差异(P>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ⅧR:Ag浓度极显著高于老年健康人(P<0.001),显著高于非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P<0.05)。治疗后血浆ⅧR:Ag浓度显著下降,而抗凝治疗较常规治疗下降更显著(P<0.005),但仍高于老年健康人(P<0.05)。表明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浆ⅧR:Ag是反映老年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有意义的指标,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6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及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CHD患者不但血浆Fg浓度明显增高,而且其分子功能也明显增强。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Fg浓度有动态变化,但Fg功能无明显动态变化。③AMI有无并发症者的Fg浓度及分子功能均有所增高。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子功能增强也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COPD患者血浆Fbg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未合并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者33例,B组为合并肺心病者42例,另选查体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于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测定,并对Fbg与FEV1占预计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COPD病情的进展,血浆Fbg水平逐渐升高COPD患者FEV1占预计值%与Fbg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提示降低Fbg治疗可改善COPD患者病情,Fbg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连续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96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4组:急性乙型肝炎组(40例);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组(1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失代偿期(14例);对照组(30名)为健康查体者。采用微电脑自动测定系统对其血浆Fbg水平与功能进行系列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急性乙肝组Fbg功能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Fbg的各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最大吸光度、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反应迟滞时间、功能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各类型肝病中进行纤维蛋白原系列检测,能反映患者肝功能受损时所涉及的凝血功能变化,对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81例胃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蛋白原(Fg)是由肝脏合成的重要凝血因子,在多种肿瘤中其浓度异常升高。我们对Fg与胃癌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