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制作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 ,SD大鼠为受体 ,各 80只。供心的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端侧吻合 ,供心移植于受体的腹腔内。结果 共建立 80只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供心缺血时间 (2 5± 5 )min ,手术成功率为 92 5 %。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 :①麻醉及肝素化剂量合适 ;②供心的灌注及保护 ,缩短供心缺血时间 ;③提高血管吻合质量和速度 ,减少出血 ;④术后保温 ,及时补充液体  相似文献   

2.
心脏移植模型最常用的是大鼠,常移植在腹部。本法在Ono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3.
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器官移植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SPF级近交系小鼠112只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观察改进后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优势.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9.28%.总手术时间 (103.9±16.5) min,受体手术时间 (73.0±7.9) min.改进的方法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结论 改进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技术是一种简便、有效、成功率高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传统Ono术式建立Wistar至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对其相应环节适当改进。结果:共实施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50例,成功45例,手术成功率90%。结论: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为:①使用合理的麻醉剂量;②良好的心肌灌注和供心冷缺血时间的缩短;③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减少及血管吻合的质量及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2007年4月至10月练习采用"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练习总数79例.回顾性分析这79例手术,并对其进行总结分类.结果:模型建立的后期阶段与早期相比,24 h成活率由早期的18.3%上升到后期的93.3%.结论:通过对手术失败原因加以分析与总结,进一步熟悉并改进了"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技术,大大提高了模型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心脏移植模型最常用的是大鼠,常移植在腹部。本法在Ono模型[1]基础上加以改良。1材料与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供体。1.1供心摘取大鼠麻醉固定后正中开腹显露下腔静脉,按5mg·kg1注入肝素盐水2ml,待全身肝素化后尽量回吸全部血...  相似文献   

7.
简单可靠的器官移植动物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等研究的基本工具.国内外已较为成熟建立肝、胰、肾、心、肺、小肠等器官移植和部分器官联合移植的动物模型.大动物(猪、狗、猴)器官移植模型主要用于手术技术和移植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中对大、小鼠的基础研究多,遗传背景清楚,相关试剂丰富,因此对于器官移植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如:排斥机理、器官保存、药物的筛选等),则以大、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最为常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般仅吻合二根血管,对显微器械要求不高,手术较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相对简单,以供心搏动为评价手术成败及观察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结果观测方便、明确,还可在供心植入受体前按实验所需对其进行各种预处理,已在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良。方法供体采用BLAB/c小鼠,受体采用C57小鼠。用24GACuff管法套扎供心肺动脉与颈外静脉,用自制Cuff管套扎供心升主动脉与颈总动脉。结果供心冷缺血时间少于15min,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后的模型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可用于移植免疫的各种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Cuff法(袖套法血管吻合术)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基础上,改良出一种效果更稳定、个体差异更小、术程更简易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制备供体时直接阻断下腔静脉并同时4℃肝素灌注,后立即剥离供心置于冰盘上冷却停跳。在移植过程中使用套管法吻合肺动脉与颈外静脉,主动脉与颈总动脉,将心脏总缺血时间降低到8min以内。结果:模型较以往方法术程明显缩短,手术难度降低,移植物热缺血时间<1min,并使每次手术间冷缺血时间变得稳定可控,续重复C57BL/6J小鼠同系移植20对,24h存活率为97%,14d后移植物窦性跳动的18对,成功率为90%,大大高于缝线法颈部移植和腹部移植术式。结论:本文介绍的模型较传统模型更为简单、快速、稳定、可靠,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犬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体会,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的主要原因.方法 建立犬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与受体行主动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肺动脉-颈外静脉吻合.供心存活>24 h为实验成功.结果 10例手术供心均成功复跳,1例术后12 h内供心停止跳动,手术成功率90%.结论 犬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心脏移植大动物模型,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体质量匹配的供受体和掌握娴  相似文献   

11.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同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以利于研究移植免疫的机制。方法SD鼠供心之无名动脉及肺动脉分别与Wistar受鼠右颈总动脉及颈外静脉端端吻合。结果正式心脏移植100例,手术成功率为83%。手术时间为(70±15)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5±15)min。手术主要并发症是麻醉意外、动脉吻合口出血和血栓形成、静脉吻合口狭窄、失血性休克。未作任何处理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7.0±3.7)天,停跳移植心脏病理表现为急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同种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移植机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建立猪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模型,选用小型猪进行供体心切取,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切除受体心,进行原位心脏植入。术中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发现移植后心脏全部复跳,辅助循环60min后,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血液动力学稳定。表明猪原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为心脏移植的进一步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Monckih和Russell法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尝试,建立了一种简便,稳定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在60例大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中,正式实验33例的手术成功率为81.8%,平均存时间10.9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16天。作者认为充分的补充,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迅速稳定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设方法。方法利用改良的Ono动物模型,在大鼠腹部行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体主动脉弓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供体肺动脉和受体腔静脉吻合。结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期后,大鼠模型会稳定在95%以上,血管吻合时间(25±5)min,供心缺血时间(38±6)min。每天可以完成一组实验动物模型。结论坚持训练,注重手术细节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借助外科显微镜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无外科显微镜下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Wistar大鼠和SD大鼠作为供受体。从腹主动脉原位灌注412肝素林格平衡液,移植时供体腔静脉与受体腔静脉、供肾动脉带有的腹主动脉瓣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壁连续缝合。结果共完成68次肾脏移植手术,其中前期42次,主要是摸索手术方法和训练显微外科技术,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后期26次,手术时间约为2.5h。5只受鼠死亡,其余受鼠均存活超过2周,手术成功率为80.7%。结论该模型手术操作简单、便捷、直观,简化了显微外科技术的设备要求,可运用于移植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和移植心脏保护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发展、术式沿改、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双套管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中细节和要点,建立一种更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原二袖套法基础上,综合各种改良术式,经腹主动脉灌注,单线连续外翻缝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单管内支架端端吻合胆总管,术中改进细节,减少出血,合理地复温、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和无肝期;观察术后成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共制作12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不包括预实验),供体手术时间(17±1.5)min,受体手术时间(37±2.5)min,无肝期为(19±1.5)min.手术成功率94.2%,周存活率90%.结论娴熟的外科操作并精简术式,改进细节,可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和存活期,为实验研究制作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对供体于进腹后采用连续滴注法经腹主动脉灌注4℃复方乳酸林格液7~8m1,同时整块切取带全胃、部分结肠在内的供体后再修剪。对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对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对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近端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 62只经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移植术后存活超过24h者56只,其中54只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熟练、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建立大鼠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基础;该模型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好,是临床、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采用改进的Limmer和Kamada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2组:①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组(Wistar→SD);②对照组:免疫耐受组(SD→SD).结果 免疫排斥组肝存活时间(7.4±1.7) d低于对照组(18.9±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P<0.05). 结论 Wistar→SD大鼠之间的原位肝移植模型可产生中、重度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可作为研究急性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细胞移植研究用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处理的适宜方法,建立适合细胞移植研究的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方法14只SD大鼠麻醉满意后,在动物呼吸机的支持下打开胸腔,于LAD中上1/3处结扎,并在结扎前后通过多外围设备转接器(MPA)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取出心脏,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MPA系统检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力上升及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左室心功能指标:并测定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心肌梗死面积(MIS)等评价AMI模型的建立情况。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71.43%(10/14);心电图动态监测在LAD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min后可见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MPA系统检测显示LVSP、±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DP则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丝断裂溶解、细胞核固缩甚至碎裂、间质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且MIS变化较恒定(44.38%±8.04%)。结论通过结扎LAD,于4周后能够形成梗死部位和MIS稳定的AMI模型,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梗死心肌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