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血管再生并且可能在脑缺血相互影响,本实验探讨NO对局灶脑缺血后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兔局灶脑缺血后应用NO合成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荧光RT-PCR分析缺血脑组织VEGF mRNA表达,ELISA分析VEGF蛋白,脑组织含水率评价脑水肿。结果L-Arg明显增加缺血区VEGF蛋白(1.180±0.433ng/ml vs0.649±0.274ng/ml,P<0.05)和mRNA表达(0.3402±8.876×10-3vs0.2025±0.0413,P<0.05),同时减轻脑水肿(P<0.01)。结论外源性NO增加缺血区VEGF表达,减轻脑水肿,提示联合应用NO合成底物和VEGF对脑缺血后神经保护可能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急性脑梗死及实验性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缺血后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有关 ,而在血管生成以前 ,VEGF对神经有直接保护作用。VEGF对急性脑梗死可能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管神经素是一类既作用于血管系统,又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同时调节二者生长发育的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神经素的典型代表,不但能调节血管生长、血管发生、血管渗透性、血管功能,还具有神经保护、促神经发生、影响突触可塑性、保护轴突髓鞘形成等作用。近期研究表明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缺陷共同参与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发病,与VEGF突变、异常密切相关。上调VEGF表达为治疗ALS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建模成功大鼠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每毫升含黄芪甲苷1 mg)干预治疗(黄芪治疗组,再随机分为黄芪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另设对照组(插线进入大鼠颈内动脉10 mm后即刻退出)。Longa法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皮质区神经元形态结构,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结果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脑组织BDNF、VEGF、VEGFR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BDNF主要在海马区表达,VEGF及VEGFR2主要在皮质区表达,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增加BDNF、VEGF及VEGFR2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刺激神经再生,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黄芪中剂量和高剂量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脑水肿是多种因素作用下(如脑缺血、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脑内液体异常聚积的病理过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治疗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继发脑水肿的主要原因。脑水肿一般分成两大类: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前者指脑细胞直接受致病因子影响而引起的水肿,脑血管的通透性一般不受影响;后者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被破坏,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子大量外渗,在血管周围和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增殖活性、微血管密度及瘤周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组织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第Ⅷ因子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瘤周脑水肿通过术前颅脑MRI/CT来评估.结果脑膜瘤VEGF表达率为72%(26/36),5例可疑表达;PCNA、Ⅷ因子全部表达.VEGF表达与瘤周脑水肿和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其r分别为0.878和0.631;VEGF表达与PCNA表达没有相关性,其r为0.087.PCNA标记指数<25%者占97%(35/36)).结论VEGF存在于脑膜瘤组织中,在瘤周脑水肿和微血管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脑膜瘤属于低增殖活性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脑膜瘤组织105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QP-4和VEGF的表达。术后2~15 d复查头部MRI判断脑水肿。结果 105例中,术后脑水肿加重30例(28.57%),未加重75例。术后脑水肿加重组AQP-4阳性表达率(63.3%)和VEGF阳性表达率(30.0%)较未加重组明显增加(分别为30.7%和16.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QP-4和VEGF阳性表达是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QP-4和VEGF表达上调与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是机体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在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了一些因子参与了血脑屏障功能的破坏而导致脑水肿的形成,这些因子主要包括:水通道蛋白(AQ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等。本文通过对这些因子在血脑屏障破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阐述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水肿发生的分子机制。结合目前的研究,对脑水肿的防治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VEGF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计数(MVC)测定肿瘤血管生成;从脑水肿与肿瘤本身的体积之比获得水肿指数(EI),估价脑水肿的程度。结果 34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均可表达3.9Kb的VEGFmRNA片段。VEGFmRNA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0.836,P<0.01;r=0.890,P<0.01);高恶度胶质瘤VEGFmRNA表达、MVC、EI分别显著高于低恶度胶质瘤(P<0.01);低恶度胶质瘤VEGFmRNA表达、MVC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蛋白主要分布在高恶度胶质瘤组织的瘤细胞和内皮细胞,低恶度胶质瘤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发生,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与VEGF/VPF及其受体KDR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脑膜瘤组织VEGF/VPFmRNA、VEGF/VPF和KD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瘤周脑水肿度DPTBE的关系。结果47例脑膜瘤均表达4.2Kb的VEGF/VPFmRNA片段,VEGF/VPF蛋白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一致,80.9%的肿瘤KDR蛋白表达阳性,VEGF/VPF和KDR分别定位于脑膜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VPFmRNA表达与脑膜瘤MVD和DPTBE呈正相关r=0.67,P<0.01r=0.54,P<0.01;KDR阳性组脑膜瘤VEGF/VPFmRNA表达水平、MVD、DPTBE均显著高于KDR阴性组(P<0.01)。结论脑膜瘤细胞可产生VEGF/VPF,通过KDR介导促肿瘤血管生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上调,可以诱导局部微血管生成,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本研究旨在观察VEGF与VEGFR-2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这两种因子的作用制,并观察丁咯地尔(赛莱乐)对这两种因子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和血管再生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rhG-CSF治疗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模型缺血90min时再灌注,治疗组予rhG-CSF 50μg/(kg·d),连续5d。每只大鼠均于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05、VEGF的表达。结果 (1)病死率:对照组病死率为53.85%,rhGCSF治疗组为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24h,对照组和治疗组较假手术组评分均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d和14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P0.05)。(3)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的CD105、VEGF阳性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的CD105、VEGF阳性表达要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促进缺血区脑组织血管再生,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不同脑区VEGF、VEGFR-1、2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进而探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诱导的方法,建立SD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1、2)的表达,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型成情况。结果 VEGF及VEGFR-1、2在局灶性脑缺血后6h表达增强,24h达高峰,在1周、2周恢复到对照水平。VEGF主要在缺血半影区(IP)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R-1、2主要在缺血半影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在缺血后48h半影区周边出现血管增生,1周后达高峰。结论 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及VEGFR-1、2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表达,可促进缺血半影区的血管增生,对改善缺血半影区血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缺血再灌注对鼠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一过性全脑缺血再灌注鼠脑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Pulisnelli改良法四血管堵塞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全缺血15min再灌注2-14d时,VEGF表达的动肪变化。结果 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6h VEGF即可在大脑皮层,纹状体及丘脑等区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1d达高峰,一直持续到缺血后再灌注3d,结论 脑缺血后再灌注可上调VEGF在大脑皮质,纹状体及丘脑等区域内皮细胞的表达,VEGF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水肿是大多数病人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故积极治疗脑缺血成为当代重要医学研究课题。水通道蛋白9(AQP9)在缺血性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与水肿程度有很大关系,而硫酸镁价格便宜且安全,有报道其可保护神经细胞,治疗脑缺血。本文对缺血性脑水肿中AQP9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硫酸镁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能影响AQP9,此综述及后续实验将可能为治疗缺血性脑水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情况。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的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量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12、24和48h时程VEGF、TGF-β1表达情况,比较糖尿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VEGF、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1)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P<0.01)。(2)正常血糖组大鼠及糖尿病组大鼠脑缺血后VEGF、TGF-β1表达均增加,糖尿病组脑缺血后各时间点VEGF、TGF-β1表达均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TGF-β1表达增强,提示VEGF、TGF-β1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糖尿病加重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VEGF、TGF-β1表达不足。  相似文献   

17.
疏血通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具抗凝、促纤溶、脑保护作用。该研究通过对大鼠缺血边缘区血管内皮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观察,试图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再通和再生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渗透因子,主要由包括胶质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其来源广泛,结构多样,近来研究表明,VEGF在胶质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周围水肿方面有着特异性的作用,各种因子对胶质瘤细胞或其他产生VECF细胞的调节,致VEGF的异常表达,是胶质瘤异常血管生成加强的主要原因,而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和加强,导致血管渗透性的改变则是胶质瘤瘤周水肿的主要机制。因此,对VEGF表达的调控,可能为抗胶质瘤血管生成和瘤周水肿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的患病率40%~90%不等,神经病变的发展常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其中有5%~10%的患者需行截肢手术,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17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一种血管源性生长因子,除了促进血管生成特性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营养作用,且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显示出运用前景,现对这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1VEGF概述自1983年Dvorak等人发现了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 factor,VPF)继而…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高原脑水肿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原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模拟高原模型,应用脑干湿重比率法定量脑水肿情况、应用荧光素钠透过率测定BBB通透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脑组织VEGF mRNA含量以及应用蛋白印迹法半定量脑组织VEGF含量。结果:大鼠在高原24 h后脑组织含水率明显增高(P<0.05),荧光素钠透过率显著增加(P<0.01);VEGF mRNA转录及其表达显著增高(P<0.001)。结论:VEGF表达在高原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