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MRI异机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HGG)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n=3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n=20)和脑转移瘤(BM)(n=39)患者。所有患者同一天先后接受18F-FDG PET/CT和MRI双倍剂量增强扫描。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值均值(SUVmean)、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N),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两组间关系。评价异机融合18F-FDG PETCT/MRI在HG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增强特征、占位效应和病灶部位在HGG、PCNSL和B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中,PCNSL的SUVmax、SUV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PET/CT)、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18F-PSMA-1007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转移灶的诊断阈值和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阳性病灶共215个,前列腺癌原发病灶30个、骨转移灶185个。18F-PSMA-1007和18F-FDG PET/CT显像前列腺癌原发病灶、骨转移灶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96和0.81、0.93。18F-PSMA-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Patlak显像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24只大鼠C6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齐墩果酸(OA)组、放疗组、OA+放疗组,每组6只。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行75 min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将荷瘤鼠的左心室时间-活度曲线(TAC)作为输入函数用于Patlak分析获得Ki图像,选取动态PET图像最后一帧用于静态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Ki值、肿瘤体积变化并记录大鼠存活时间。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组织行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治疗前,4组SUVmax及K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9、0.858,P>0.05)。治疗后48 h,对照组、OA组的SUVmax、Ki值较治疗前升高(t=-10.697、-17.5...  相似文献   

4.
张宝石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34-235,237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蓬勃发展起来一项功能性显像诊断技术。目前,这一功能性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各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早期疗效评价等方面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即PET示踪剂的开发利用是PFT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PET显像中应用最广泛的示踪剂是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随着国内夕各类新型示踪剂的不断研制开发应用,PET显像已经逐步打破了18F-FDG单一应用的局面。本文就目前PET示踪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分期明确后于本院行局部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并且行术后18F-FDG PET/CT显像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根据显像结果对其进行再分期,分析分期改变率,并通过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再分期影响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共14例(30.4%)出现病理性18F-FDG 的摄取,其中13例证实为恶性病灶且分期上升,肝脏转移7例(53.8%),外周淋巴结转移5例(38.5%),腹膜转移1例(7.7%),意外发现其他类型肿瘤2例(15.4%),1例证实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方面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率为92.9%,阴性预测率为100%。秩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较早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而言,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对于晚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再分期改变率较高,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部位对于术后再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晚期III期病人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2024,(5):713-718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联合NAC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在NAC前和化疗1、3个周期后检测记录QCT参数[L1、L2水平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BMD)、L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TMA)]、18F-FDG 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NAC结束后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失访2例),依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和脉络膜转移癌患者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特点及代谢参数,探讨其在两者的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首次因眼部症状就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最终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或脉络膜转移癌的患者的影像和代谢参数。对比两组间影像学表现及18F-FDG PET代谢参数,后者包括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峰值标准摄取值(peak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peak)、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代谢参数与病变大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76例患者,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58例(58只眼)、脉络膜转移癌18例(18只眼)。两组间性别、年龄、患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病变位置(χ2=9.263,P=0.041)、形状(χ2=21.73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黑色素瘤组平均隆起高度明显高于脉络膜转移癌组(t=2.539,P=0.013);两组之间基底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谢参数中,脉络膜黑色素瘤组SUVmax低于脉络膜转移癌组(P<0.05),两组间SUVpeak及TL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病灶SUVmax、SUVpeak、TLG与病变基底最大径(r=0.528、0.613、0.732,均P<0.001)、隆起高度(r=0.521、0.605、0.730,均P<0.001)均呈正相关。脉络膜转移癌组SUVpeak、TLG与病变基底最大径(r=0.528、0.661,P=0.024、0.003)、隆起高度(r=0.591、0.688,P=0.010、0.002)均呈正相关,而SUVmax与病变基底最大径、隆起高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代谢参数SUVmax对于脉络膜黑色素瘤和转移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彭新华  朱研佳  朱磊  徐文贵 《海南医学》2022,(21):2806-2810
目的 分析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间的相关性,并评价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乳腺癌EGFR阳性表达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测量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分析EGFR表达状态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原发灶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对EGFR阳性表达的预测效能。结果 72例患者中EGFR阳性表达者29例,阴性表达者43例,EGFR阳性表达率为40.28%;EGFR阳性表达者SUVmax、TLG中位数分别为11.97、227.48,明显高于阴性者的7.00、27.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监测肝细胞癌(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肿瘤残余复发及肝外转移的临床价值,并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肝内病灶的检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及CECT表现,两者的间隔时间≤2周。结果经病理或影像学、血清AFP水平监测等临床随访(>6个月)证实。结果 45例肝内残余复发,9例肝内未见残余复发;23例肝外转移,其中19例肝内残余复发并肝外转移,4例仅发现肝外转移。18F-FDG PET/CT及CE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8.9%(40/45)、57.8%(26/45)、77.8%(7/9)、100%(9/9)、87.0%(47/54)、64.8%(35/54),18F-FDG PET/CT灵敏度及准确性优于CECT(χ2分别为12.621、8.205,P值均<0.01)。同时18F-FDG PET/CT对肝外转移病灶的灵敏度为100%(23/23)。结论在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18F-FDG PET/CT不但能早期诊断肝内肿瘤残余复发,并能有效地发现肝外转移;而且18F-FDG PET/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明显优于CE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1,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患者头部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影像学特点,探讨PET/CT在抗LGI1-A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LGI1-AE的43例患者[其中急性期24例(56%),慢性期19例(44%)]的资料,分析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及临床特征。结果 18F-FDG PET显像结果显示,40例(93%)LGI1-AE患者出现明显的代谢异常,而只有26例(60%)患者出现异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lu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共47例,评估基线SUVmax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实验室化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法确定基线SUVmax对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点,分析其对治疗疗效及生存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①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浓度、1年内有无进展、病理类型组别中的基线SUVmax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以1年进展率为截点,ROC曲线上SUVmax最佳临界点为14.4,以14.4为界限值进行分组,发现SUVmax<14.4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均远远高于SUVmax≥14.4组;③以随访结束后患者疾病进展为截点,SUVmax最佳临界点为16.7,以16.7为界限值进行分组,发现SUVmax<16.7组患者中位PFS远高于SUVmax≥16.7组(P=0.025)。结论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基线SUVmax与疗效及生存预后有密切关系,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左心室心肌代谢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82例新确诊肺腺癌的患者及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18F-FDG PET/CT显像。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心肌、动脉、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脾脏、骨髓的代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显著增高(P=0.05),动脉、EAT、脾脏及骨髓的代谢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代谢与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具有独立的正相关性(OR=6.8,95%CI=1.1~42.4,P=0.039)。结论 肺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较非肿瘤患者显著增高,EAT代谢是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在结直肠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探测及提示复发和转移灶中的应用。方法 对55例结直肠中分化腺癌患者进行 18F-FDG PET/CT显像及肿瘤标志物筛查,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5.74%(45/47),特异性75.00%(6/8),阳性预测值95.74%(45/47),阴性预测值75.00%(6/8),准确率92.73%(51/55),其中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CEA组、CA19-9组、CA24-2组及肿瘤标记物联合组灵敏度分别为68.09%(32/47)、28.57%(12/42)、40.00%(16/40)及74.47%(35/47),特异性为50.00%(4/8)、66.67%(4/6)、71.73%(5/7)及50.00%(4/8),阳性预测值为88.89%(32/36)、85.71%(12/14)、88.89%(16/18)及89.74%(35/39),阴性预测值为26.67%(4/19)、11.42%(4/34)、17.24%(5/29)及25.00%(4/16),准确率为65.45%(36/55)、32.65%(16/49)、44.68%(21/47)及70.91%(39/55)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癌术后中分化腺癌患者复发及转移灶的探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各项肿瘤标志物对病灶转移及复发均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更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SUVmax对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EGFR突变检测结果及18F-FDG PET/CT显像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价性别、年龄、吸烟状态、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发生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转移状态与EGFR突变状态的关系。结果 248例患者中发生EGFR突变者共154例(62.10%),女性较男性多(54.55% vs.45.45%,F=6.17,P=0.01);不吸烟患者较吸烟及既往吸烟患者更易发生EGFR突变(124 vs. 24 vs. 6,F=8.56,P=0.01);转移患者共112例,其中78例出现EGFR突变(t=2.04,P=0.04);EGFR突变患者的SUVmax低于野生型患者(8.32±5.18 vs.10.06±6.17,t=2.38,P=0.02);当SUVmax的cut-off值为3.05时,SUVmax预测EGFR突变的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82.5%。进一步分析发现EGFR突变患者中发生1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SUVmax低于野生型患者(7.90±4.80 vs. 10.06±6.17,F=3.25,P=0.04),而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与野生型患者相比,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5.45 vs. 10.06±6.17,F=2.26,P=0.249)。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吸烟状态、转移状态及SUVmax值与EGFR突变相关,而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发生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与EGFR突变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EGFR突变患者经校正协变量后,SUVmax是预测EGFR突变的独立指标(OR=0.95,95% CI:0.90~0.99)。结论 SUVmax结合性别、吸烟状态及转移情况有助于无创性预测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PET/CT延迟相葡萄糖负荷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排出细胞的关键酶--多药耐药蛋白(MRP)和P-糖蛋白(P-gp)的活性是否与血糖水平有关,初步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12例恶性肿瘤患者序贯进入实验组,并在病历库中随机选取同期30例常规双时相扫描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早期相均为常规空腹18F-FDG PET/CT扫描,延迟相实验组患者口服葡萄糖后扫描,对照组患者则不口服葡萄糖。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早期相和延迟显像中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标准化摄取比值(SUV)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延迟相各感兴趣区(ROI)的平均SUV(SUVmean)和最大SUV(SUVmax)变化,与早期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肿瘤延迟相SUVmax明显升高(P<0.01),竖脊肌延迟相SUVmean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主动脉延迟相SUVmean明显减低(P<0.01);与早期相比较, 实验组患者竖脊肌延迟相SUVmean明显升高(P<0.05),而肿瘤延迟相SUVmax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和主动脉延迟相SUVmean明显减低(P<0.01)。结论: 葡萄糖负荷后肿瘤组织SUV未出现明显升高,提示18F-FDG排出与进入细胞的速度取得了新的平衡,预示高血糖可能导致MRP和P-gp功能的上调或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18F-FDG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肺腺癌及其不同组织学亚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PET/CT图像与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年龄、最大径、性别、吸烟史、是否转移、分期、组织学亚型及分化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纳入分析的变量中与EGFR突变相关的因素,并制作计分量表预测EGFR突变状态。结果 EGFR整体突变率为63.6%(194/305),EGFR突变与女性(72.9% vs.54.0%,P=0.001)、不吸烟(68.2% vs.46.0%,P=0.001)、SUVmax ≤ 5.5(75.2% vs.57.1%,P=0.006)及中低危分组(67.4%,65.2% vs.44.9%,P=0.012)显著相关。计分量表得分与EGFR突变显著相关(P<0.001),ROC定义得分>2为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4%、59.6%及62.6%。结论 PET/CT对EGFR突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接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SUVmax,则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18F-FDG PET/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比较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比较三种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及诊断价值。结果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906)大于常规超声(Kappa=0.566)和超声弹性成像(Kappa=0.662);18F-FDG PET/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18F-FDG PET/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966,大于常规超声(0.787)及超声弹性成像(0.838,P<0.05)。结论18F-FDG PET/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且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性肝癌18F-FDG PET显像与血清甲胎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葡萄糖代谢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方法 45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HCC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显像。测定肿瘤病灶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与非肿瘤区SUV比值,分析二者同AFP之间的关系。结果 45例HCC患者中,43例肝内原发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其PET显像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灶,2例高分化HCC显像结果阴性。线性结果分析表明,AFP同SUV、SUV比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6(P<0.05)和0.532(P<0.001)。结论 HCC 18F-FDG PET显像测得的SUV及SUV比值同血清AF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AFP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代谢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