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纤维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 38例垂体腺瘤标本分为质地韧(纤维化)组6例与质地软(非纤维化)组3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并以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其胶原含量. 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胶原含量为(20.95±8.42)%、(7.98±5.18)%,两者差异显著(P<0.01);TGF-β1 mRNA表达量为0.79±0.15、0.42±0.20;蛋白表达量为0.64±0.20、0.32±0.40,两者差异显著(P<0.01);且TGF-β1的表达与胶原含量呈正相关(P<0.01). 结论垂体腺瘤纤维化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胶原过度沉积,TGF-β1可能在垂体腺瘤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纤维化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关系。方法  38例垂体腺瘤标本分为质地韧 (纤维化 )组 6例与质地软 (非纤维化 )组 32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 β1的表达并以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 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胶原含量为 (2 0 .95± 8.4 2 ) %、(7.98± 5 .18)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TGF β1mRNA表达量为 0 .79± 0 .15、0 .4 2± 0 .2 0 ;蛋白表达量为 0 .6 4± 0 .2 0、0 .32± 0 .4 0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 ;且TGF β1的表达与胶原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垂体腺瘤纤维化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胶原过度沉积 ,TGF β1可能在垂体腺瘤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TGF-β1和bFGF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分布,加深对它们在胶质瘤恶性转化中作用的认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35例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TGF-β1和bFGF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检测,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和bFGF在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中表达较多,在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中表达较少,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结论TGF-β1和bFGF的协同作用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AB1A在垂体腺瘤(P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04例PA,根据Knosp分类法判断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PA组织RAB1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4例PA中,侵袭性41例,非侵袭性63例。侵袭性PA组织RAB1A高表达率为[65.85%(27/4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PA组织[36.51%(23/63);P<0.05]。侵袭性PA组织RAB1A蛋白相对表达量(2.87±0.54)明显高于非侵袭性PA组织[(1.67±0.4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B1A高表达(OR=1.908;95%CI 1.004~3.786;P=0.003)是PA侵袭性生长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AB1A鉴别PA侵袭性生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3%和79.12%。结论RAB1A的表达水平与PA的侵袭性有关,检测RAB1A可辅助评估PA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3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6例正常垂体组织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间质血管数量.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86.8%,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率23.5%及正常垂体组织的阴性表达(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与bF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TTG、bFGF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TTG可能通过激活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形成而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PCNA、P16、TGF—β1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PCNA、P16、TGF-β1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37例非侵袭性肿瘤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在侵袭性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复发组高于非复发组P16、TGF-β1、在侵袭性腺瘤中表达明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复发组低于非复发组.结论PCNA、P16、TGF-β1蛋白表达异常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侵袭性有关,它们的表达情况能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垂体腺瘤中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中雌激素受体 (ER)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PRL腺瘤中ER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ER基因的表达与溴隐亭的疗效有关 ;肿瘤中的ER受体突变率不高 ,但如其发生突变产生截断性受体 ,可能与肿瘤持续增长 ,不受相应激素的调控有关。抗雌激素治疗可以抑制一些溴隐亭治疗无效的PRL腺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垂体腺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0%~15%。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治疗泌乳素(PRL)腺瘤的一线药物,并且对其它垂体腺瘤类型部分病例有效。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通过结合并激活多巴胺D2受体(D2R)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垂体腺瘤中D2R的表达情况。方法本研究所用197例垂体腺瘤标本均来自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病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垂体腺瘤中D2R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分析D2R在细胞中的定位及用半定量方法分析标本中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反应低表达定义为最终评分≤2分,高表达定义最终评分为>2分。结果 D2R定位于垂体腺瘤细胞胞浆。D2R在垂体腺瘤细胞中高表达率为65%,在PRL腺瘤和生长激素(GH)腺瘤的高表达率最高分别为为92.9%、90%;无功能性腺瘤(NFPA)D2R高表达率最低,仅为37.1%。D2R高表达率和垂体腺瘤的类型相关,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质地、侵袭性、是否复发或是否服用溴隐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RL腺瘤和GH腺瘤中D2R表达量高,适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NFPA中D2R表达量低,不适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61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uPA和uPAR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检测uPA和uPARmRNA表达水平,并用t检验、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uPA和uPAR的表达差异性。结果在所检测的肿瘤中,31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及非侵袭垂体腺瘤的u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和36.67%(P0.05)、uPAR为58.06%和30.00%(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组中uPA的相对表达量为0.5468±0.0464和0.4462±0.0305(P0.05)、uPAR为0.6463±0.0314和0.5464±0.0471(P0.05)。检测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uPA和uPA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并且两个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性(r=0.525,P0.05)。结论 uPA和uPA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说明其可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MMP-2和TGF-β1在3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2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大多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在正常脑组织和低(Ⅰ-Ⅱ级)、高(Ⅲ-Ⅳ)级别胶质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TGF-β1亦如此。同时,MMP-2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MMP-2与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它们参与了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在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因差异表达谱.方法 应用Illumina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检测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选择其中差异表达的两个基因进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53条,包括63条上调表达基因和90条下调表达基因,其中部分差异表达基因是细胞粘附、癌基因、信号传导等的相关基因.对上调基因CDH12(N-cadherin 2)和下调基因KLF4 (Kruppel-like factor 4)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差异表达基因SERPINE1 (serpin peptidase inhibitor,clade E,member 1)与KLF4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生理过程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CD44v6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并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OP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OPN、CD44v6在垂体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65.0%,OPN、CD44v6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二者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 OPN和CD44v6蛋白在垂体腺瘤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且两者在肿瘤侵袭性改变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s of osteopontin (OPN) and CD44v6 in pituitary adenomas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and invasiveness of the tumor.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in 80 pituitary adenomas,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analyzed.Method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OPN and CD44v6 were 66.3% and 65.0% respectively in the pituitary adenomas.Both OPN and CD44v6 expressions were different statistically in invasive group and recurrent group(P<0.01 ),but not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s age,sex and histological types.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OPN and CD44v6 expression in pituitary adenomas (P<0.01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vasiveness and recurr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s.They might have a synergetic effect in the invasive growth of the tumor,which can be taken as leading candidates for evaluating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垂体腺瘤和11例正常垂体腺组织nm23H1基因表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侵袭型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侵袭型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腺组织(P>001);而后两者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Ⅱ级(P<005);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泌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在垂体腺瘤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KISS-1和MTA-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RT-PCR法对KISS-1和MTA-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它们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9例垂体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组KISS-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χ2=4.88,t=12.05,P<0.05),MTA-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χ2=5.43,t=12.99,P<0.05).结论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KISS-1表达下调、MTA-1表达上调,提示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泌乳素(PRL)腺瘤10例。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11例为对照组,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8例。PRL腺瘤3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垂体大腺瘤和垂体微腺瘤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分级标准,分析PTTG表达水平与垂体大腺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微腺瘤组(P〈0.01)。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向鞍上生长的高度和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垂体大腺瘤的生长以及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的表达水平及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为患者预后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评估端粒酶与垂体腺瘤大小、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垂体腺瘤手术切除标本,均为直径大于2cm的大、巨大腺瘤,根据垂体腺瘤侵袭性标准将病例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检测肿瘤端粒酶活性。结果 大腺瘤18例中10例侵袭性,巨大腺瘤12例均为侵袭性。总共检出端粒酶活性4例,阳性率13.3%;端粒酶阳性在大腺瘤占3/18,巨大腺瘤占1/12;侵袭性垂体腺瘤阳性占4/22,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无阳性。统计学显示端粒酶阳性率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腺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也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阳性提示部分垂体腺瘤细胞非良性增殖的特点,而与垂体瘤大小、侵袭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垂体相关转录因子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手术切除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151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5个垂体相关转录因子(Pit-1、SF-1、GATA2、Tpit、ERα)的表达。结果 5个转录因子均阴性36例,Pit-1阳性91例,SF-1阳性11例,GATA2阳性9例,ERα阳性4例;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53例,多激素细胞腺瘤42例,零细胞腺瘤36例,促性腺激素(GnH)细胞腺瘤11例,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腺瘤9例,各类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的年龄和Ki-67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TSH细胞腺瘤体积最小、侵袭性比例最低(P<0.05),多激素细胞腺瘤、GnH细胞腺瘤和零细胞腺瘤体积较大(P<0.05),零细胞腺瘤P53阳性率最低(P<0.05)。5个转录因子阳性表达以40~59岁病人多见(P<0.05);Tpit阳性表达以男性多见(P<0.05),其余4个转录因子以女性多见(P<0.05)。Pit-1阳性病人血清GH、TSH水平明显增高(P<0.01),ERa阳性病人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GATA2阳性病人血清TSH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5个转录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垂体相关转录因子可以为临床诊断无功能垂体腺瘤提供新依据,而且其阳性表达与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it-1与PRL水平、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探讨Pit-1在垂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测定Pit-1蛋白和pit—1 mRNA的表达,分析Pit-1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it-1在PRL腺瘤中均有高表达,Pit-1、pit-1 mRNA表达与PRL水平呈正相关并与肿瘤侵袭性相关。结论Pit-1及pit-1 mRNA的表达在垂体PRL腺瘤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PA)组织Spinophilin(SPN)的表达及其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PA组织98例和瘤旁组织64例,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PN蛋白表达水平,应用PCR检查PA组织SPN mRNA表达水平。根据Knosp分类法评估肿瘤侵袭性。结果 98例中,侵袭性46例,非侵袭性52例。PA组织SPN阳性表达率(21.43%,21/98)明显低于瘤旁组织(71.87%,46/64;P<0.05)。侵袭性PA组织SPN阳性表达率(13.04%,6/46)明显低于非侵袭性PA组织(28.85%,15/52;P<0.05)。PA组织SPN mRNA相对表达量(1.21±0.37)明显低于瘤旁组织(2.89±0.75;P<0.05)。SPN阴性表达(OR=2.876;95%CI 1.003~5.121;P<0.001)是PA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PN mRNA预测PA侵袭性的AUC为0.830(95%CI 0.813~0.916;P<0.001),诊断临界值为0.8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3%和83.12%。结论 侵袭性PA组织SPN呈低表达,检测SPN表达水平对PA侵袭性有一定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0.
MMP-2及MMP-9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的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性研究.以寻找垂体腺瘤侵袭性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4例垂体瘤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并对其中16例患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54例垂体瘤患者中,有32例女性,22例男性.平均年龄为49.9岁(从18~76岁).其中,12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42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2及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9±0.5; 2.3±0.2;P<0.01)和(4.1±0.4; 2.6±0.2; P<0.01).MMP-2及MMP-9的表达与MIB-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5; 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59.7±12.5)%; (33.3±5.4)%, P<0.05] 及[(68.2±15.3)%; (21.8±8.2)%; P<0.05] .结论 MMP-2及MMP-9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但与肿瘤的大小及分泌功能无明显关系.MMP-2及MMP-9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一项有效的指标.肿瘤的侵袭性和增殖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