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 采用枕外隆凸和乳突最低点连线作为标志线定位横窦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为小脑幕上下手术入路时避免横窦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80名志愿者进行CT扫描,采用CT重建技术构建颅骨3D模型以进行结构标记和测量,以枕外隆凸最高点(A)与乳突最低点(B)连线作为标志线描绘横窦沟至该标志线的距离和横窦沟宽度。结果: 横窦沟中部标志点J处横窦沟宽度d右边测量值大于左边(t=5.232,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BE、BD、BJ和BI的左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d、BE、BD、BJ和BI的男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重建图像在二维平面上可精确地获得横窦沟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数据,该方法简单、便捷、实用,且术中易于操作,对术中开颅保护横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UA)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及非布司他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选择60例男性痛风患者作为痛风组,25例健康体检的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UA及血脂水平。对痛风组中有高脂血症的42例患者进行降UA治疗,采用双盲试验,根据患者使用药物情况分为低剂量非布司他组(非布司他40 mg·d-1,n=13)、高剂量非布司他组(非布司他80 mg·d-1,n=16)和别嘌醇治疗组(别嘌醇 300 mg·d-1,n=13),观察各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UA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痛风组患者UA、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升高(P<0.05),且痛风组患者UA与TG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75,P<0.05);低剂量非布司他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HD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剂量非布司他组患者治疗后TC、LDL和TG水平下降,HDL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TC、HDL、LDL和T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患者治疗前后TC、HDL、LDL和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非布司他组和别嘌醇组患者治疗后UA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非布司他组患者治疗后U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患者常并发高脂血症,非布司他在降低UA水平的同时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非布司他(80 mg·d-1)能降低痛风患者LDL、TC和TG水平,升高HDL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pelin-APJ系统在低氧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 损伤中的表达变化,阐明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PVECs 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6h组、低氧12h组、低氧24h组、低氧48h组、低氧24h加 apelin组和apelin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体外培养的大鼠PVECs 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氧6h组、12h组及24h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apelin蛋白荧光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pelin-APJ系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6、12 h组和apelin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P>0.05),低氧24和48h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 (P<0.05或P<0.01);与低氧24和48h组比较,低氧24h加apelin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6h组细胞中apelin荧光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低氧12和24h组细胞中apelin荧光表达强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6、12和24h组细胞中apel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APJ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低氧可能通过降低小分子活性肽apelin损伤内皮细胞,而外源性给予apelin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低氧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中神经纤毛蛋白1(NRP1)mRNA和miR-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收集2010-2011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匹配的NSCLC患者组织标本,包括45例正常组织、45例癌旁组织及45例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不同组织中NRP1 mRNA和miR-9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癌旁组织中NRP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肿瘤组织中NR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织比较,癌旁组织miR-9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肿瘤组织中miR-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男性癌旁组织中miR-9表达水平低于女性(P<0.05)。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NRP1 mRNA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联(P>0.05),但与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miR-9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病理类型、淋巴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联(P>0.05),而与性别因素有关联(P<0.05)。结论: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miR-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NR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NRP1 mRNA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分型及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回族人群中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性,阐明TCF7L2基因是否为T2DM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111例T2DM患者(T2DM组)和10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频数、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TT、CT和CC;2组研究对象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频数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70,P>0.05);2组研究对象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05)。结论:在宁夏回族人群中,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T2DM的发生无关联,TCF7L2基因可能不是T2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76例65岁以上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n=38)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6 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治疗15 d,n=38);另选20例65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各组研究对象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h)、CD4+Th亚群1(Th1)、B淋巴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NK)比率、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明显降低(P<0.01);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CD8+比率升高(P<0.05或P<0.01),CD4+Th亚群2(Th2)比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浆CD3+、CD4+Th和Th1比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D4+/CD8+比值、CD19+和NK细胞比率有升高趋势(P>0.05);CD8+细胞比率下降(P<0.05),Th2和Treg细胞比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与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胸腺肽α1能增加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改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6侧(男54、女32例)成人尸体耻骨下区尿道位置的测量,观察到尿道在耻骨下区18格自身比例定位中位于4b格内者占总数的73.26%。在两耻骨结节连线中点和两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作一连线,在该连线的上3/5与下2/5交点范围内即为尿道的位置。另外还观察到男、女性尿道在耻骨下区的位置有所不同,女性尿道偏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拍摄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照片,测量面部各部位的线性值,建立一个关于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软组织侧貌线性值的基本数据库。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吉林大学在校学生88人,拍摄自然头位下的侧位照片,通过Coreldraw测量软件对软组织侧貌进行定点测量分析,共测量面部高度项目10项,面部突度项目7项。采用Dahlberg's公式检测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男性和女性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男性面高度(Tri-G、G-Sn、N-Sn、Prn-Sn、Sn-Me、Sn-Sto、Ls-Sto、Sto-Sm、Sto-Li和Sm-Me)及面深度(G-TVL、Trg-TVL、Prn-TVL、ULL-TVL、Sm-TVL和Pg-TVL)各个项目测量值均较女性偏大。上面高、下面高以及面深度的标准差比较大。中面高与下面高的比例约为1:1,上面高偏小。除上面高和鼻尖高度外,男性和女性其他面部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矢状向面部突度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较小,男性和女性眉间点突度、面深度及上唇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获得了中国北方正常男女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各线性测量的方法误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标准差,建立了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的面部软组织侧貌线性值的基本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膀胱癌T24细胞中外源性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构体(VEGF165b)对T24细胞生存率、迁移率和侵袭力的作用,探讨VEGF165b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VEGF165b表达载体pcDNA-VEGF165b;T24细胞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分为T24细胞组(正常对照)、pcDNA3.0组(转染pcDNA3.0表达载体)和pcDNA-VEGF165b组(转染pcDNA-VEGF165b表达载体)。MTT法检测T24细胞生存率,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24细胞中VEGF165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24细胞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结果: 与T24细胞组比较,pcDNA3.0组T24细胞中VEGF165b、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T24细胞组和pcDNA3.0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细胞中VEGF165b蛋白表过水平明显升高(P<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24细胞组、pcDNA3.0组和pcDNA-VEGF165b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4细胞组细胞迁移率(100%)比较,pcDNA3.0组细胞迁移率(97.2%±7.8%)无明显变化(P>0.05),pcDNA-VEGF165b组细胞迁移率(63.5%±10.4%)明显降低(P<0.05)。细胞侵袭力实验,与T24细胞组穿膜细胞数(70.8±8.5)比较,pcDNA3.0组穿膜细胞数(66.3±11.2)无明显变化(P>0.05),pcDNA-VEGF165b组穿膜细胞数(23.5±7.3)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表达VEGF165b对T24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其迁移力和侵袭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白细胞介素4(IL-4)启动子区域基因-33C/T(IL-4-33C/T)和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区域基因-572C/G(IL-6-572C/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为COPD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00例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ELP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基因型,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SNPs位点与COPD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IL-4-33C/T和IL-6-572C/G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IL4 -33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572C/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8,P<0.001;χ2=23.169,P<0.001)。结论: IL-4-33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PD易感性无关联,而IL-6 -572C/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IL-33基因rs1891385A/C、rs10975519C/T两位点的多态性在广西壮、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各基 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广西人群中种族、性别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法(PCR-SEB)及DNA测序对283例受 试者的IL-33 基因rs1891385A/C、rs10975519C/T 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分布频率及组间差异。结果 rs1891385A/C 存在AA、AC、CC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4.3% 、32.5%、3.2% 。其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人群中 壮、汉,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其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欧洲人、非洲黑人之间均有 显著差异(P<0.01)。rs10975519C/T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4.3% 、53.0%、12.7%。其各基因型及基因频 率在广西地区人群中壮、汉,男、女之间也无统计医学意义(P>0.05)。其基因型仅与欧洲人、日本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等位基因频率仅与欧洲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33基因rs1891385A/C、rs10975519C/T的基 因多态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种族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加工过程的神经环路.方法 14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0岁)和13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视觉Go/Nogo试验范式进行fMRI扫描,要求被试对正立的三角形尽快准确地按键(Go),对倒立的三角形不按键(Nogo),比较两组被试在Go、Nogo两种不同任务下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 (1)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在Go任务下反应时间、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ogo任务下的误按率晚发性抑郁症患者[(0.09±0.06)]高于对照组[(0.04±0.02)],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左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右前扣带回、左额中回、右额中回、右额上回.在No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顶下小叶、左额中回.结论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障碍与前额叶-纹状体环路损害有关,其中双侧额中回、右前扣带回过度激活可能是其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面神经管显示能力及其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图像重建技术对43例患者面神经管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并对面神经管各段及第一弯曲、第二弯曲进行测量。结果在43例中发现:颈静脉球增大面神经管骨质缺损1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1例;急慢性中耳炎15例17耳,9耳面神经管有破坏,引起面神经麻痹者仅1耳;本组面神经管裂缺发生率为86%(37/43)。面神经管CPR及MPR图像能清楚地显示面神经各段,CPR能够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MPR与CPR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但部分不一致;面神经麻痹患者健侧及患侧的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管MPR及CPR图像相结合是研究面神经管解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能给临床医生在诊断面神经管发育异常、肿瘤、慢性中耳炎等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患者额叶氢质子波谱代谢物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0例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氢质子波谱扫描,检测双侧额叶白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统计方法采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及额叶代谢物的左右对称性分析.结果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组左侧额叶Cho/Cr比双相I型躁狂组、正常对照组都升高[分别为(1.14±0.14)、(1.06±0.08)、(1.04±0.14)],差异有显著性(P=0.03,P=0.01);双相I型躁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之间左侧额叶NAA/Cr、mI/Cr;右侧额叶NAA/Cr、Cho/Cr、mI/Cr;左右额叶代谢物的单侧化指数与1.0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未发现两患者组额叶代谢物与症状量表分、病程相关.结论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左侧额叶Cho/Cr的特异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拍摄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照片,测量面部各部位的角度值,建立关于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软组织侧貌角度值的基本数据库,为正畸和正颌外科医师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吉林大学在校生113人(女性67人,男性46人),拍摄其自然头位下的侧貌照片,采用Coreldraw测量软件对软组织侧貌进行定点测量,共测量面部角度项目12项。采用Dahlberg’s公式检测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性之间软组织侧貌各角度测量值平均值的差异。结果:除鼻唇角(Cm-Sn-Ls)、颏唇角(Li-Sm-Pg)和下面角(Sn-Trg-Me)外,其他角度测量方法的误差均较小。女性前鼻角(G-N-Prn)、鼻尖角(N-Prn/Sn-Cm)、颏唇角(Li-Sm-Pg)、面凸角(G-Sn-Pg)和全面凸角(G-Prn-Pg)的平均值大于男性(P < 0.05或P < 0.01),而男性垂直鼻角(N-Prn/TVL)和上三角(Pg-G-Prn)的平均值大于女性(P<0.01)。鼻唇角(Cm-Sn-Ls)和颏唇角(Li-Sm-Pg)的标准差比较大。结论:成功建立了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面部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的数据库,为正畸和正颌外科医师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病人腹水乙醛脱氢酶1(ALDH1)的水平,探讨ALDH1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上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收集恶性腹水32例和良性腹水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水中ALDH1水平,分析ALDH1水平在良恶性腹水中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原发疾病中的情况。结果:恶性腹水组年龄较良性腹水组高(P<0.05),但2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及恶性腹水组ALDH1水平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腹水中ALDH1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5)。腹水ALDH1在几种不同原发肿瘤中的水平在肝癌中最高(P<0.05),在消化道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胰腺癌组之间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腹水中肝硬化腹水ALDH1水平较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明显升高(P<0.05)。结论:ALDH1在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寻找不明原因腹水的原发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面神经垂直梳理术治疗半面痉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面神经垂直梳理术治疗的半面痉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对照组患者面神经功能Ⅰ级占37.50%,观察组面神经功能Ⅰ级占57.50%,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2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对面神经垂直梳理术治疗半面痉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美学测量软件评价面部轮廓整形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定点测量下颌角肥大矫正手术前后照片的面部特征性美学指标,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后患者下颌角弧度变大,角度变大,下颌角宽指数变小,四组测量指标手术前后数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的照片测量软件具有准确、快速、省时省力的的优点,因而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乐山市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人群胱抑素C(Cys-C)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2687例健康体检人群(年龄3~88岁)血清Cys-C的浓度。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Cys-C的浓度的差异,用2.5%~97.5%百分数范围,表示95%参考范围。结果乐山市健康人血清Cys-C的频数分布均为非正态性分布,不同性别之间血清Cys-C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年龄分组后分析显示,女性血清Cys-C的值在Ⅰ组(3~17岁)和Ⅱ组(18~59岁)中无统计学意义,而Ⅲ组(60~88岁)中Cys-C的值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男性各组间血清Cys-C的值有统计学意义,且血清Cys-C的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各组血清Cys-C的值的95%的参考范围为:男性,3~17岁:0.49~1.05mg/L,18~59岁:0.54~1.14mg/L,60~88岁:0.71~1.63mg/L;女性,3~59岁:0.51~0.97mg/L,60~88岁:0.62~1.54mg/L。结论乐山市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浓度存在着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临床医生在应用该检测指标时应注意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带来的变化,选择适合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赴川救灾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对170名赴川救灾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的救灾医护人员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重度受灾地区医护人员的积极应对得分比轻度受灾地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6,P<0.01)。(3)灾后两周以内赴川的医护人员积极应对得分比三周及以后赴川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4,P<0.001)。(4)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各因子及总分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P<0.001);除认知反应外,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各因子及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负相关(P<0.001)。(5)救灾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预测替代性创伤。结论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受灾地区灾情程度和赴川时间对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有影响;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使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得分低,消极应对使替代性创伤得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