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 2例患者预后良好,术后3月并发脑积水,其中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外3例患者死亡。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伴小脑幕静脉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的患者远期容易并发脑积水。  相似文献   

2.
85例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85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资料.结果 分离的致病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对亚安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余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 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做好病原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测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3.
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分析97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资料。结果分离的致病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对亚安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余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做好病原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测定,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54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分别为82、88、84例;对照组为同期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85例。分别于伤后第1、3、5、7 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NSE的水平。结果 轻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型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 血清的NSE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月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98例患者的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临床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约占75.0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特殊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关键是分析细菌分布及变迁规律,加强临床基础治疗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阶梯式减压技术的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6例,依据术中有无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随机分成两组:阶梯式减压组(n=187),传统减压组(n=169),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阶梯式减压组急性脑膨出以及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减压组(P<0.05);阶梯式减压组术后6个月时预后好于传统减压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指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和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6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检出80株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9株(86.35%),革兰氏阳性球菌11株(13.75%);排名前五位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检出率39.1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70.00%。结论 神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重在预防,应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意识障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治疗的72例脑部疾病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感染部位、标本类型、病原菌种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创伤性颅脑损伤者31例(43.1%),非创伤性脑部疾病者41例(56.9%)。送检标本中,痰标本88例次(50.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多,共87例次(54.7%)。在检出的病原菌中,前三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6株,16.4%)、肺炎克雷伯菌(23株,14.5%)、鲍曼不动杆菌(20株,12.6%);在耐药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共16例,占80%。结论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意识障碍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比大。加强综合管理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术后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0-06—2013-04接受治疗的125例小儿颅脑外伤患者,通过采集125例小儿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药敏试验对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检出2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20.8%),革兰阴性菌155株(71.8%),真菌16株(7.4%)。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真菌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与克柔念珠菌;病原菌主要感染部位在呼吸系统,占89.6%(172/192),其次为泌尿系统,占11.0%(19/192),其他部位的感染主要包括血液感染、切口的感染以及皮肤组织感染,占5.2%(10/19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高(56.1%),对环丙沙星在耐药性最低(17.1%);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50.0%),对替卡西林的耐药性最低(9.1%);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61.8%),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低(17.6%);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高(55.2%),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低(22.4%)。结论小儿多发颅脑外伤术后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致病菌的分布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灵活掌握,合理选择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术后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行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对其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54.5%,革兰阳性(G+)球菌占41.9%,真菌占3.6%;G-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G+球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为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未检出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对阿卡米星未检出耐药菌株;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部位(52.3%)、颅内(25.6%)。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院内细菌感染率较高,要采取多种防范措施降低感染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对67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的492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47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杆菌352株,占74.39%,格兰氏阳性球菌119株,占24.84%,真菌8株,占1.67%。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8%,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细菌分布及耐药趋势,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肺部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150例入住神经外科并发肺部感染病人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150例肺部感染病人共收集痰标本400份,阳性284份(71%),共检出病原菌35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株(15.9%),革兰阴性杆菌277株(77.2%),真菌25株(6.9%)。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多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高,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的耐药菌较多。结论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呈现多药耐药、多重耐药菌和多种细菌协同感染增多趋势,建议定期监测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NICU于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237例患者分离致病菌的情况及其感染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采集并分析326份标本,包括146份痰标本、87份血液标本、46份尿液标本、28份大便标本及19份脑脊液标本。结果 326份标本中,有细菌生长32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8株,阳性率54.94%,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107株,阳性率33.0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较高。真菌感染39株,阳性率12.04%。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感染和尿路感染。结论 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监测,及时发现菌群分布,合理使用抗生素,消除医院内的易感染因素,对有效控制NICU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培养、药敏及治疗转归。结果经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每例有一种或多种致病菌感染,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经治疗,有23例临床死亡。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重型颅脑外伤的病情加重,死亡率提高。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良好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VAP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使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脑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患者,存活148例,死亡12例。存活者中117例获半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手术伤口均未发生感染、切口漏和脑膨出等,伤口愈合良好;73例患者在术后3~6月行颅骨修补术,术中见皮瓣解剖层次清晰,粘连程度轻,皮瓣易于分离,分离过程中创面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硬脑膜完整。结论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组织相容性及致密性好,用其修补硬脑膜能够起到恢复硬脑膜解剖结构、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121例,手术治疗9例。结果 1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102例硬膜下积液有不同程度程度减少,其中积液量减少5~10 ml 41例,10~20 ml 53例,积液完全消失8例;19例积液量无明显明显减少。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积液消失。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应根据硬膜下积液发生、发展机制,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可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1例小儿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37例。结果 61例患儿痊愈46例,好转15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结论 在小儿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结合小儿自身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特点,存在手术适应症的选取术式时强调微创,术中轻柔精细操作,保守治疗者应选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颅脑损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创伤指数≥17分、GCS评分≤10分、无其它部位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65例(颅脑损伤组),在救治同时行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等检查,并与TNF-α、LPS、IL-6、PAF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成年人4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颅脑损伤患者PLT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D-D、APPT、TNF-α、LPS、IL-6和PAF均显著增高(P<0.01)。颅脑损伤患者PLT与TNF-α、LPS、IL-6、PAF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D-D、APTT与TNF-α、LPS、IL-6、PAF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NF-α、LPS、IL-6、PAF可能参与颅脑损伤后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颅脑损伤后早期TNF-α、LPS、IL-6、PAF进行干预,可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4例脑震荡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开颅手术后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I)扰动系数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观察组手术侧CEI扰动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非手术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12~14 d,观察组手术侧、观察组非手术侧与对照组CEI扰动指数,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侧术后2~11 d CEI扰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侧cei扰动系数术后2 d逐渐增加,术后4~7="" d达高峰,然后逐渐减低,至术后12="" 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侧CEI扰动系数异常波动共12例,CT示术区脑水肿11例;非手术侧CEI扰动系数异常波动共6例,CT示非手术区域脑水肿4例。结论 CEI扰动系数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程推移呈现动态变化,可动态评估患者脑水肿或血肿演变过程,指导临床颅内压处理方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1年 2月至2014年 5月保守治疗1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结果 1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其中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屎球菌、粪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隐球菌,产气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不动杆菌各1例。14例未拔除分流管,行抗感染治疗后治愈。2例因为分流管堵塞,拔除分流管,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6例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均未出现感染,2例重新置管。结论 分流术后感染病人通过积极系统抗感染治疗,也能在不拔除分流管的情况下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