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涤纶片行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283例面肌痉挛手术病人,有 率为98.23%。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涤纶片行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283例面肌痉挛病人接受手术,有效率为98.23%。229例进行了6个月~9.5年随访,2例无效,3例复发,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病因及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26例面肌痉挛患者全部在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结果12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面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51例.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38例.椎动脉23例.多根小动脉14例。85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即停止.28例于术后7~3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8例30~9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5例3~6个月内面肌痉挛停止。随访108例,随访时间1~4年。2例于术后16个月复发,2例术后18个月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受血管压迫所致.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颜面部阵发性放电样疼痛,多数服用抗痉挛药物有效,部分患者服用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需要外科治疗.2010年2月至1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应用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并逐渐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我院从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采用MVD治疗面肌痉挛24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0年4月至1998年10月,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43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弃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如何给患者减少神经功能障碍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治疗的262例手术,对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面肌痉挛也称面肌抽搐,受神经激动、疲劳过度因素影响,虽然不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能够有效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6—2013-06收治的8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均经CT或头颅MRI确诊。女4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绒球下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采用绒球下入路MVD治疗的233例HFS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单一血管压迫166例(71.2%),其中小脑前下动脉142例;多支血管压迫67例(28.8%),其中椎动脉参与53例。术后1、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5.3%、94.8%、95.3%、94.8%。术后1年复发率为1.7%。术后发生并发症26例(11.2%),其中无菌性脑膜炎10例,脑脊液鼻漏3例,迟发性面瘫6例,后组颅神经麻痹4例,听力损伤2例,小脑梗死1例。结论 绒球下入路MVD治疗HFS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手术方法,可充分显露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同时减少对小脑的牵拉,降低听力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况和周期毗邻关系。结果 ①以星点-乳突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作2.0cm直径的骨窗,可以充分显露桥小脑角区。②采用不同角度内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对脑神经、脑干、小脑的牵拉,能够更好地显露小脑角结构,准确确定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术中有明确的血管压迫,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6例患者血管压迫不明显,行MVD+三叉神经梳理术(TNC);3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离断术(PSR),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对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1例行MVD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26例,延迟缓解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6例行MVD+TNC的患者和3例行PSR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均立即缓解。结论为提高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愈率,应根据术中不同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老年人及不能耐受第二次手术的患者,更应积极行PSR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5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中责任血管、术后疗效、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后下动脉13例,小脑前下动脉25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术后34例(75.6%)症状即刻消失,11例(24.4%)仍有不同程度面肌痉挛症状。术后出现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脑脊液耳漏1例。随访1~4年,症状消失41例(91.1%),仍有面肌痉挛症状3例(6.7%),症状消失后复发1例(2.2%)。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孪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如何给患者减少神经功能障碍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治疗的262例手术,对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乙状窦后小骨窗微血管减压治疗血管源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为探讨微血管减压治疗血管源性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 乙状窦后小骨窗开颅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187例。术中用罂粟碱生理盐水在微血管减压前后冲洗神经根部血管及术野,微血管减压后用神经钩梳理面神经。结果 术后抽搐立即停止138例,占73.8%,高于献报道50%的水平,无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微血管减压后用小神经钩梳理面神经。有利于提高术后面肌痉挛立即停止的比率,用罂粟碱生理盐水冲洗神经根部及术野,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11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7例。结果 术后症状立即消失46例,明显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95%(54/57)。术后随访6~24个月,症状完全消失55例,减轻2例;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确切,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及正确辨别责任血管是确保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均为动脉血管压迫。术后68例症状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无效;其中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切口改良对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723例,其中2009年8月以前518例患者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2009年8月以后205例患者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8月以前518例患者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其中出现10例脑脊液漏,脑脊液漏修发生率0.02%,2009年8月以后205例患者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未发生一例脑脊液漏。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两组手术入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面积痉挛患者,采取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至2014年治疗的148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及转归,并就术前的一般情况、病程、侧别、面肌痉挛严重程度、骨窗前缘距颞骨岩部内侧面的距离、责任血管的类型及与神经根的关系、蛛网膜的增厚程度、硬膜下操作时间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8例中,面肌痉挛术后1年缓解率为92.3%,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内出现耳鸣28例(18.9%)、听力下降15例(10.1%)、面瘫12例(8.1%)、发热伴颈项强直10例(6.8%)、颅内感染2例(1.4%)。术后1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听力障碍3例、面瘫2例。骨窗前缘距颞骨岩部内侧面的距离>2 cm(OR=3.167,P=0.038)、责任血管发出穿支血管包绕神经出脑干区(OR=1.674,P=0.027)、分离血管时间>30 min(OR=1.563,P=0.042)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面瘫和听力下降为面肌痉挛术后早期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术中责任血管的分离困难,增加血管痉挛有关,术中听神经的操作损伤也与术后耳鸣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策略,包括术前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技巧,并发症防治及疗效等。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有典型面肌痉挛表现,经MRI及MRA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确认责任血管的存在及其与面神经关系。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50例病人术后症状即消失;2例病人术后症状减轻,其中1例半月后消失,另一例3月后消失。术后并发症轻度面瘫3例,耳鸣、听力下降6例,头晕、头痛、呕吐10例,经治疗后恢复,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半年后症状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安全、疗效确切的方式。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并精细的分离保护神经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严重者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