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0、400和800 mg·kg-1DBP组,每组10只。各剂量DBP组小鼠连续灌胃给予DBP,灌胃剂量分别为200、400和800 mg·kg-1·d-1,对照组小鼠仅给予玉米油溶剂。于染毒满2和4周时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收集睾丸,并测定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染毒2周后,400和800 mg·kg-1 DBP组小鼠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200 mg·kg-1 DBP组(P<0.05);400和800 mg·kg-1 DBP组小鼠睾丸组织中SOD活性低于200 mg·kg-1 DBP组(P<0.05);各剂量DBP组小鼠睾丸组织中GSH-Px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染毒4周后,400和800 mg·kg-1 DBP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低于对照组和200 mg·kg-1DBP组(P<0.05);400和800 mg·kg-1 DBP组小鼠睾丸组织中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00 mg·kg-1 DBP组小鼠睾丸组织中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800 mg·kg-1 DBP组小鼠睾丸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200、400 mg·kg-1 DBP组(P<0.05);各剂量DBP组小鼠睾丸组织中GSH-Px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BP可诱导小鼠睾丸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氧化应激,导致睾丸抗氧化能力下降,造成生殖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萱草花总黄酮(HCBF)含药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低(900 mg·kg-1)、中(1800 mg·kg-1)和高(2700 mg·kg-1)剂量HCBF组。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形态表现,AnnexinⅤ-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HCBF组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BF组HepG2细胞体积缩小,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呈浓缩和破碎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HCBF组HepG2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或P < 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高剂量HCBF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HCBF含药血清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途经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荞麦花叶芦丁(RBFL)对高糖所致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取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7只空腹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 (n=10)和低剂量(45 mg·kg-1,n=8)、中剂量(90 mg·kg-1,n=8)及高剂量(180 mg·kg-1,n=8)RBFL干预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记录血糖和体质量,检测不同浓度乙酰胆碱 (Ach)(1×10-9~1×10-5 mol·L-1)和硝普钠 (SNP)(1×10-10~1×10-5 mol·L-1)诱导的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氧自由基(ROS)、一氧化氮(N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正常大鼠处死并迅速分离胸主动脉,分为正常葡萄糖对照组(11 mmol·L-1 葡萄糖),高浓度葡萄糖损伤(HG)组(44 mmol·L-1 葡萄糖),低剂量RBFL(0.2 mg·L-1)、中剂量RBFL(0.4 mg·L-1)和高剂量RBFL(0.8 mg·L-1)处理组,H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组,HG+L-NAME+RBFL组,HG+亚甲蓝(MB)组,HG+MB+RBFL组(n=6)。检测不同浓度Ach 和SNP诱导的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检测正常葡萄糖对照组、HG和RBFL处理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SOD和NOS活性。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糖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BFL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升高,血糖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RBFL干预组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均升高(P<0.05或P<0.01),且该作用可被L-NAME和MB所取消;各组大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ROS水平升高(P<0.01),NO水平及SOD和NOS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 高剂量RBFL干预组大鼠血清ROS水平降低(P<0.01), NO水平及SOD和NOS活性升高(P<0.01)。各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葡萄糖对照组比较,HG组大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降低(P<0.01);与HG组比较,不同剂量RBFL(0.2、0.4和0.8 mg·L-1)处理组大鼠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均升高(P<0.05或P<0.01),且该作用可被L-NAME和MB所取消;各组大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葡萄糖对照组比较,HG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OD和tNOS活性下降(P<0.01);与HG组比较,高剂量RBFL 处理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OD和tNOS活性升高(P<0.01)。 结论: RBFL慢性整体给药和急性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小鼠高糖刺激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保护作用与增强血管SOD活性、减少ROS过量生成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红景天提取物(RSE)与党参提取物(CPE)合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提高免疫功能的最佳配伍剂量。方法:采用3×3析因设计,制备9种不同浓度的CPE和RSE混合含药血清,在体外测定T、B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 NK 细胞活性,确定CPE和RSE的最佳组合剂量。用该组合剂量缩小2.5、5.0及10.0倍作为RSE+CPE合剂高、中和低剂量组,进行小鼠体内实验,检测T、B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NK 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血清药理学实验,与空白组比较,RSE 200 mg·kg-1+CPE 790 mg·kg-1剂量组由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小鼠体内实验,与环磷酰胺组比较,RSE+CPE合剂中(RSE40 mg·kg-1+CPE 158 mg·kg-1)和高剂量(RSE 80 mg·kg-1 + CPE 316 mg·kg-1)组脾脏指数(SI)明显升高(P<0.05);与RSE+合剂低剂量(RSE20 mg·kg-1+CPE 79 mg·kg-1)组比较,合剂中剂量组白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CPE合剂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及阳性药物CVT-200(富含西洋参多糖的免疫增强剂)组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CVT-200组、合剂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比较,合剂中剂量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RSE和CPE合剂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RES 200 mg·kg-1与CPE790mg·kg-1组合的合剂为最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景天总黄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红景天总黄酮改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GF-β1(5 μg·L-1)诱导大鼠CFB增殖,构建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将正常培养的大鼠CFB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25、50及100 mg·L-1红景天总黄酮组。给药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的水平,检测上清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红景天总黄酮各剂量组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P<0.05)。T-SOD和MDA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T-SOD活性下降(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50和100 mg·L-1组细胞T-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25和50 mg·L-1红景天总黄酮组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GSH-Px和GSH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GSH-Px活性及GS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总黄酮各剂量组细胞GSH-Px活性和GSH水平均升高(P<0.05)。ColⅠ和Col Ⅲ水平测定,模型组ColⅠ和Col 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总黄酮各剂量组细胞2种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红景天总黄酮可以抑制大鼠CFB的增殖,并可能经抗氧化应激途径改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阐明TFN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穿刺法对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48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100 mg·kg-1)、中(200 mg·kg-1)和高(550 mg·kg-1)剂量TFN组,秋水仙碱(0.63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均采用灌胃给药。造模后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清中尿酸(UA)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0~8 h内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4h时最明显(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其中高剂量TFN组最为明显(P<0.05),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血清中U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NO水平升高(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软组织及关节液NO水平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 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N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不同组分对高糖培养下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别给予GBE、总黄酮、总内酯、总黄酮水解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银杏内脂A、银杏内脂B和银杏内脂C,药物浓度分别为0(高糖对照组)、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同时设低糖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情况。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别给予GBE、总黄酮、总内酯、银杏内脂A、银杏内脂B和银杏内脂C,药物浓度分别为0(高糖对照组)、0.05、0.50、5.00和50.00 mg·L-1,同时设低糖对照组,ELISA法检测条件培养基中Ⅳ型胶原(Col 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结果: MTT检测,与高糖对照组比较, 50.000 mg·L-1GBE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25.000 和50.000 mg·L-1总黄酮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总黄酮水解物、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50.000 mg·L-1内脂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与高糖对照组比较,5.00和50.00 mg·L-1GBE 组Col Ⅳ和F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0.50 mg·L-1GBE组FN水平明显降低(P<0.05),0.50、5.00和50.00 mg·L-1总黄酮组Col Ⅳ水平降低(P<0.05或P<0.01),50.00 mg·L-1总内脂组Col Ⅳ和FN水平降低(P<0.05或P<0.01),50.00 mg·L-1内脂 C 组FN水平降低(P<0.05)。结论: GBE在高浓度时(50.000 mg·L-1)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而低浓度(自0.500 mg·L-1起)时抑制系膜细胞ECM积聚;GBE中总黄酮在抑制细胞增殖和ECM积聚方面起主要作用,总内脂无明显效果;苷元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远远强于糖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化樟脑注射液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阐明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so模型组、维生素C组和不同剂量氧化樟脑注射液组;采用2 mg·kg-1·d-1Iso皮下注射制备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连续14d,不同剂量氧化樟脑注射液组和维生素C组大鼠同时腹腔注射氧化樟脑注射液 (0.8、1.6和3.2 mg·kg-1·d-1)和维生素C(80 mg·kg-1·d-1),连续28 d。实验结束后采用BL-420 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和心功能,测定心脏质量指数(H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紫外分光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酶标仪检测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 Ⅲ)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大鼠心率增快、左室收缩压(LVSP)降低、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降低(P<0.05或P<0.01);HMI和LVMI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LDH活性增高, NO含量降低,SOD和iNOS活性降低,ColⅠ和Col Ⅲ含量增高(P<0.05或P<0.01)。与Iso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氧化樟脑注射液组大鼠HMI和LVMI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氧化樟脑注射液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LDH活性、MDA含量降低,NO含量增加(P<0.05或P<0.01),ColⅠ和Col Ⅲ含量降低(P<0.05或P<0.01),iNOS和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氧化樟脑注射液可抑制Iso所致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提高NO水平进而抑制胶原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头注射液对多种不同阶段炎症动物模型的影响,初步阐明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0.4、0.8和1.6 mg·kg-1)乌头注射液组,阳性药对照组(益赛普,10.0 mg·kg-1);模型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大鼠于实验第1、4天皮下注射给药;乌头注射液各组大鼠肌肉注射给药,连续7 d。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0.5、1.0和2.0 mg·kg-1)乌头注射液组,阳性药对照组(益赛普,14.0 mg·kg-1);空白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小鼠于实验第1和4天皮下注射给药;乌头注射液各组小鼠肌肉注射给药,连续7 d。检测乌头注射液作用下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白细胞游出数目、棉球肉芽肿系数、脏器指数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在致炎后1、4、5和6 h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致炎后6~48 h甲醛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大鼠皮下注射羧甲基纤维素后囊中白细胞游出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低、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大鼠棉球肉芽肿系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乌头注射液对多种不同阶段炎症模型均具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鞣花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鞣花酸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肝损伤模型组小鼠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灌胃,不同剂量鞣花酸组小鼠分别以160、320和480 mg·kg-1鞣花酸灌胃,连续15 d。末次灌胃后,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其余组小鼠均灌胃50%乙醇12 mL·kg-1,禁食不禁水,16 h后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处死,取小鼠肝脏组织和血清。计算各组小鼠肝脏系数;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甘油三酯(TG)水平;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损伤模型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ALT和AST活性及TG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中SOD和GSH活性及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肝损伤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组织GSH活性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血清T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鞣花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480 mg·kg-1剂量时作用最为明显;鞣花酸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其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昆明山海棠(THH)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CIA模型制备组(n=40),用鸡Ⅱ型胶原(CⅡ)诱导大鼠制备CIA模型。再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200和400 mg·kg-1THH干预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足爪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AI)等变化。实验第35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MTT法检测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活性;ELSIA法检测脾组织白细胞介素12(IL-12)、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各组大鼠足爪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I明显上升(P<0.01),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活性、脾组织中IL-12、IL-23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足爪皮下组织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与模型组比较,400 mg·kg-1THH干预组大鼠一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足爪肿胀度和AI明显下降(P<0.01),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明显降低(P<0.01),脾组织中IL-23、TNF-α和IL-1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大鼠足爪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200 mg·kg-1THH组大鼠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高剂量(400 mg·kg-1)THH对CIA大鼠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THH能明显抑制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抑制脾组织中IL-23、TNF-α和IL-12和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进而明显改善大鼠足爪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的变化,探讨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ANI)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6 mg·kg-1·d-1)、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100 mg·kg-1·d-1)、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150 mg·kg-1·d-1)和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200 mg·kg-1·d-1),每组10只。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 h后断头取脑干及其脑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显微镜下计数蛛网膜下腔单位面积(以视野为单位)炎性细胞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低、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清风痛宁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的ANI,其在偏头痛治疗中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味子与淫羊藿混合提取物(MSEE)对东莨菪碱诱导的小鼠学习及记忆障碍的影响,为开发辅助改善记忆功能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给予双蒸水,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和150、300、600 mg·kg-1MSEE组(灌胃给予MSEE,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0d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和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水平和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避暗实验与跳台实验,与模型组比较,600 mg·kg-1 MSEE组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各剂量MSEE组小鼠错误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比较,300和600 mg·kg-1MSEE组小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且经过平台次数和经过空间有效区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MSEE组小鼠脑组织中ACh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MSEE具有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加脑内AC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冈田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时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鹿茸多肽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T22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冈田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HT2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对照组、冈田酸损伤模型组和不同浓度鹿茸多肽组(终浓度分别为50、500及1000 mg·L-1),37℃、5% CO2孵育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染色,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呈棕黄色颗粒,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冈田酸损伤模型组细胞中棕黄色颗粒明显增多;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500和1000 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棕黄色颗粒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Tau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1000 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Caspase-3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RT-PCR法检测,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Tau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500和1000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可能通过抑制Tau过度磷酸化及抑制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对冈田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40、80 μg·L-1瘦素处理组。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MCF-7细胞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抗凋亡作用的信号通路筛选实验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组MCF-7细胞p-AKT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瘦素处理组MCF-7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瘦素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瘦素作用剂量增加,不同剂量瘦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瘦素处理组MCF-7细胞 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瘦素组比较,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组MCF-7细胞的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有促进增殖和拮抗凋亡的作用,其抗凋亡效应与通过细胞信号通路PI3K-AKT促进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褪黑素(MLT)、卡铂(CBP)单独及联合应用在体外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MLT和CBP的药物协同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LT组(1和2 mmol·L-1)、CBP组(12.5、25.0和50.0mg·L-1)、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MLT及CBP联合用药)。应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各组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情况,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各组SKOV3细胞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MTT法检测,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MLT组,且高于 50.0mg·L-1C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mmol·L-1MLT联合50mg·L-1CBP 组效果最佳,增殖抑制率为(70.7±4.2)%;与双倍浓度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凋亡率高于MLT组,且高于50.0mg·L-1C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mmol·L-1MLT 联合50mg·L-1CBP组SKOV3细胞凋亡率为(58.9±2.0)%;与双倍浓度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同浓度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中Bax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MLT可增强CBP在体外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通过增强Bax基因表达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紫薯中原花青素(PCI)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细胞毒性作用,阐明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HCT-116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HF-91随机分为对照组(PBS组)、阳性药组[25 mg·L-1顺铂(DDP)]和PCI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和100 mg·L-1)。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O/EB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JC-1线粒体膜电位变化,qPCR法检测p53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DDP组比较,100 mg·L-1 PCI组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各浓度PCI组HF-9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DDP组比较,50和100 mg·L-1 PCI组HCT-116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DDP组和不同浓度PCI组HCT-116细胞中caspase-3和p5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DDP组比较,不同浓度 PCI组HCT-116细胞中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100 mg·L-1 PCI组HCT-116细胞中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紫薯花青素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镉染毒对大鼠肾脏功能的损伤及自噬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初步阐明镉损伤毒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0.2 mg·kg-1 CdCl2)、中剂量染毒组(0.4 mg·kg-1 CdCl2)和高剂量染毒组(0.8 mg·kg-1 CdCl2),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予氯化镉溶液制备肾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和体质量。5周后,取大鼠肾脏组织和血液,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肌酐、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肾脏组织中镉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自噬相关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大鼠明显精神萎靡,从染毒第3周开始,高剂量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至染毒结束,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肌肝、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肌肝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染毒组(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蓄积大量金属镉,空白对照组仅见微量镉蓄积,且低、中和高剂量染毒组大鼠镉的蓄积量呈递增趋势。与低剂量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镉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中剂量染毒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镉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同时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LC3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LC3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在0.2~0.8 mg·kg-1剂量范围内,随着氯化镉染毒剂量增加,镉对大鼠肾脏功能损伤逐渐加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肾脏细胞自噬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