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RAF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20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BRAF的表达.结果 在位内膜中BRAFmRNA相对表达量(0.000 067 897 0±0.000 114 528 6)明显高于正常内膜(0.000 009 543 1±0.000 006 454 3)(P<0.05),而异位内膜(0.000 029 395 7±0.000 038 046 9)与在位内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BRA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而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之间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位内膜BRAF基因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在位内膜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候选基因及功能,通过对在位子宫内膜中肌动蛋白结合因子(cofilin)表达的检测,明确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标本(增殖期11例,分泌期12例)为实验组,以9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cofilin mRNA的相对表达。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严重程度及月经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位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位内膜(P<0.01);实验组异位内膜cofilin表达水平高于同组在位内膜(P<0.05);实验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相比较,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和对照组在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比较,cofilin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增殖期及分泌期在位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分别比较增殖期与分泌期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cofilin表达水平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CMIS多功能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子宫内膜血管密度和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VⅢ-RAg标记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表明在同一期别中,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异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密度及面积和MVD均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表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由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新生微血管增生,导致局部血管数量及面积增多,促进了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s)在异位、在位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KS400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9和TIMP-3在2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和其中15例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析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以2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MMP-9和TIMP-3在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呈高表达状态,TIMP-3表达减少,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在位内膜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MMP-9和TIMP-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异位内膜组织具有更强的侵袭力,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分别检测 4 5例 EM(研究组 )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 32例子宫肌瘤 (对照组 )的在位内膜中 ER、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 结果 研究组异位内膜中ER、PR、ER/PR和在位内膜中 ER/P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且均发生于增殖期。异位内膜中 ER、PR及在位内膜中 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 结论 异位内膜 ER、PR、ER/PR和在位内膜 ER/PR的低表达及异位内膜 ER、PR和在位内膜 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特点可能与 E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arom)基因、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P450arom mRNA、COX-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450arom mRNA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均有强表达,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分泌期、增殖期无差别;COX-2 mRNA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均有强表达,正常子宫内膜弱表达(P〈0.05),且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COX-2 mRNA表达分泌期均略强于增殖期,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分泌期、增殖期无差别。不同rAFS分期内异症子宫内膜P450arom mRNA、COX-2 mRNA的表达无差别。结论 子宫内膜P450arom mRNA、COX-2 mRNA的高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ERа和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在位内膜及小鼠模型的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 例(EM 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 例为对照组(NEM 组),分别利用0.2,0.4,0.6 g 梯度量化子宫内膜建立小鼠模型,5 d后获取异位病灶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а和ERβ蛋白的表达。结果EM 组及NEM组种植率比较:0.2 g 的种植率分别为6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0.4 g 种植率分别为100%和85%,0.6 g种植率分别为1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异位病灶体积比较,EM组各组病灶均大于NEM组( P< 0.05)。ERа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中EM组比NEM组阳性率高,在EM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EM 组在位内膜与异位病灶ERа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ERβ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EM组比NEM 组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位内膜ERβ蛋白表达均比同组相应各组异位病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具有更强的异位种植能力,在位内膜中ERа和ERβ均高表达,雌激素受体高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以β亚型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c—Met及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的c-Met与MMP-2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c-Met、MMP-2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②c-Met与MMP-2在两组中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937,内异症组r=0.885)。结论:类似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机制,c-Met、MMP-2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17β-羟甾类固醇脱氢酶Ⅱ(17β-HSDⅡ)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 RT-PCR检测 67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32例在位内膜组织17β-HSDⅡmRNA的表达,并与35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比较. 结果 (1)正常子宫内膜自增生晚期始有17β-HSDⅡ mRNA微量表达,分泌期逐渐增高并于分泌晚期达到高峰;在位内膜的表达趋势与正常子宫内膜一致,但强度低于正常内膜(P<0.01);(2)异位内膜未检出17β-HSDⅡ mRNA.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17β-HSDⅡmRNA表达缺陷,导致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代谢障碍.持续的雌激素微环境改变,促进异位内膜生长.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he ultrastructure of endometrium women suffering from endometriosis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women of normal reproductive age.Materials & Methods Six specimens of eutopic endometrium were taken from women diagnosed with endometriosis. Three specimens were taken from women at normal reproductive-age. The specimens, all at early proliferative phase, were processed for ultrastructural study.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the secretory cells of the epithelium of endometrium from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had more numerous and longer microvil li. In the cytoplasm, there were more secretory granules and mitochondria. The RER was more prominent and with dilated cisternae. Lipid droplets and electron dense particles were frequently seen. The cilia ciliated cells were increased and elongated remarkably. The basement membrane became markedly tortouas.Conclusion The endometrium from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showed a number of features which are abnormal. This might be the origin of endometriosis and a cause o f sterility.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抵抗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抵抗素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和比较其表达是否有
差异。结果抵抗素蛋白在异位内膜的表达率及强度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
的表达率及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阳性表达定位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细胞质。结论抵抗素蛋白在子宫内
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实验组)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对照组)的在位子宫内膜的HGF与MMP2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在位子宫内膜的HGF与MMP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且两者均呈正相关(实验组r=0.902,对照组r=0.949)。结论:类似肿瘤的转移和入侵机制,HGF及MMP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s)在异位、在位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KS 400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9和TIMP-3在2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和其中15例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析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以2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 MMP-9和TIMP-3在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呈高表达状态, TIMP-3表达减少,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在位内膜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MMP-9和TIMP-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异位内膜组织具有更强的侵袭力,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64例(内异症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非内异症组),2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毕分别取2组患者的内膜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步骤,制作好切片,在光镜下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1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均呈中度、强阳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9例)及腺上皮细胞(62例)呈中度、强阳性;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IGFBP-3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62例)及腺上皮细胞(60例)呈阴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51例)及腺上皮细胞(48例)呈强阳性表达.结论: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呈中度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则大部分呈阴性表达;而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大多数均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大多数呈阳性表达,推测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而 IGFBP-3在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WEAK)在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系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Hca—P)中的表达及差异。[方法]分别提取Hca—F和Hca—P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在mRNA水平检测TWEAK基因的表达;提取Hca—F和Hca—P细胞的总蛋白,用蛋白印迹法从蛋白表达水平验证差异表达。[结果]RT—PCR检测到两株细胞均在358bo处出现特异性扩增的条带,并且Hca—F的条带亮度低于Hca—P,图像分析显示,Hca—F细胞中TWEAK的转录子含量低于Hca—P细胞(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两株细胞表面均有TWEAK蛋白的表达,Hca—P强于Hca—F,与基因芯片的结果一致。[结论]TWEAK在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系Hca—F和Hca—P均有表达,且Hca—F中较低,而在Hca—P中表达较高。这说明了TWEAK可能与淋巴道转移有关,同时可能参与了细胞的凋亡与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NOS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与病理生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1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并选择17例健康妇女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光密度值(OD)及面密度值(AD)为判断指标,比较两者NOS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iNOS、eNOS弱表达(iNOS平均OD值、面密度分别为0.178 6±0.013 80、.053 9±0.008 4,eNOS平均OD值、面密度分别为0.118 7±0.006 20、.021 5±0.006 9),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两型一氧化氮合酶呈高水平表达(iNOS平均OD值、面密度分别为0.290 7±0.014 50、.256 4±0.017 3,eNOS平均OD值、面密度分别为0.288 9±0.012 1、0.248 3±0.015 7)。两者之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妇女正常卵巢组织,NOS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HGF、c-Met及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其受体(c-Me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对照组)在位内膜HGF、c-Met与MMP-2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内异症组HGF、c-Met与MMP-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且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均<0.01)。结论:在位内膜HGF、c-Met、MMP-2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内皮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继发性痛经患者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O/NO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NOS和iNOS在36例继发性痛经患者和34例无痛经患者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两组问异位子宫内膜中eNOs的表达无论是在增生期还是在分泌期均无明显差异,继发性痛经组中iNTOS的表达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明显高于无痛经组,以分泌期更加显著。结论 在月经周期中,继发性痛经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iNOS的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调节.导致继发性痛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分离并鉴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患者在位内膜的差异蛋白质,寻找EMT证候特异性蛋白质。方法分别取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患者增生期在位内膜组织和6例增生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配对分为6组。提取组织总蛋白,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离总蛋白,并得到6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通过PDQuest7.1.1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并检测出表达差异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及蛋白质数据库检索进行蛋白质鉴定。结果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等电点和分子量,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分离人EMT患者及健康妇女在位内膜,发现EMT血瘀证患者与健康妇女在位内膜之间有差异蛋白表达,这些差异蛋白可能成为EMT发病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结论 EMT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患者在位内膜之间蛋白质组成分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证候实质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