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3例严重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影像系统直视下辨明出血的部位和血管,然后应用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对应用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优越性以及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进行讨论。认为应用DSA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准确可靠,病人痛苦小,不但可用于治疗特发性难治性鼻出血,而且也可应用常规方法止血治疗无效的鼻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5年2月~1998年2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超选择性栓塞颌内动脉、面动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6例,随访4个月~3年,效果良好,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16例...  相似文献   

3.
对11例耳鼻呐喉科疾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栓塞治疗。通过DSA可以了解各种血管瘤的供血来源、病变范围、静脉引流等情况,术前栓塞肿瘤的供血血管,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外伤性鼻出血,应用DSA在直视下辨明出血血管,栓塞该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对外伤性假性动脉瘤,通过DSA可确定病变部位,且可同期进行栓塞治愈。并对D8A在耳鼻咽喉科应用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耳鼻咽喉科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11例耳鼻咽喉科疾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栓塞治疗,通过DSA可以了解各种血管瘤的供血来源,病变范围,静脉引流等情况,术前栓塞肿瘤的供血血管,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外伤性鼻出血,应用DSA在直视下辨明血血管,栓塞该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对外伤性生动脉瘤,通过DSA可确定病变部位,且可同期进行栓塞治愈。并对DSA在耳鼻咽喉科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3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基础上行选择性颌内动脉末梢病变血管内栓塞,其中5例同时栓塞面动脉。结果:DSA证实23例患者均存在颌内动脉末梢发育不良或畸形,15例伴有出血征象,6例并面动脉形态异常。治愈22例,其中l例24h内复发鼻出血者证实有新侧支供血,经补加栓塞后出血停止,治愈率为95.6%。l例治疗失败,与栓塞前去除鼻腔填塞物有关,且不能除外有面动脉出血。结论:难治性鼻出血与颌内动脉发育不良及畸形有关,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能收到迅速而满意的疗效。治疗失败与潜在侧支开放或面动脉出血有关,过早去除鼻腔填塞物也是影响栓塞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严重后鼻部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报告对3例经多种方法治疗不能止血的严重后鼻部出血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查明了不常见的病因;并用之行栓塞治疗,2例出血停止,1例虽栓塞双侧颌内动脉,但未控制出血,改行其他方法血止。表明DSA对控制由颌内脉病变引起鼻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并就DSA栓塞治疗的优点和适应证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难治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首选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者36例,首选颈外动脉结扎者10例。结果:36例首选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者1次性治愈32例(88.9%),10例首选颈外动脉结扎者1次性治愈4例(40.0%)。前者平均住院4.8d,后者平均住院10d。复发患者均经综合方法有效止血,并发症少。结论:经微导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简便、安全、有效,疗效明显优于颈外动脉结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能有效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严重鼻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常规方法不能控制的6例严重鼻出血,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 5例一次栓塞成功,1例因栓塞物返流并发脑梗塞死亡。结论 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可直视下辨明出血血管,栓塞效果显著,但有严重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DSA选择性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鼻咽,鼻窦血管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6例鼻咽,鼻窦的血管性肿瘤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供血来源,病变范围及静脉引流等;采用聚乙烯醇或明胶海绵粉末术前选择性地栓塞瘤体内血管及供血动脉。然后3d内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瘤体明显缩小,界限清晰;出血明显减少,手术经过顺利。表明DSA选择性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该部血管性肿瘤,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住院的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共429例,经鼻腔填塞止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等多种治疗措施结合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结果经单次单一治疗措施成功止血病例332例(77.4%),经2次及2次以上或结合2种及2种以上治疗措施后成功止血97例(22.6%)。其中经鼻腔填塞成功止血80例,经鼻内镜下电凝成功止血262例,经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止血89例。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仍是治疗鼻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止血迅速,效果肯定,复发率低,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治愈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住院的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共429例,经鼻腔填塞止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等多种治疗措施结合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结果  经单次单一治疗措施成功止血病例332例(77.4%),经2次及2次以上或结合2种及2种以上治疗措施后成功止血97例(22.6%)。其中经鼻腔填塞成功止血80例,经鼻内镜下电凝成功止血262例,经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止血89例。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仍是治疗鼻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止血迅速,效果肯定,复发率低,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治愈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已成为传统方法不能控制的难治性后鼻孔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该文回顾分析1990~1995年间应用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107例患者112次住院的疗效。患者年龄13~88岁,平均55岁。病因:特发性鼻出血92例(87%),鼻及鼻窦手术后2周内出血者10例,面部创伤后2周内出血者4例,肿瘤性出血1例。特发性鼻出血的相关性危险因素有:高血压37例,眼用阿斯匹林或其它非类固醇抗炎药物20例,抗凝治疗4例,肾衰3例,另有38例不明。手术方法:先经皮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同侧颈内、外…  相似文献   

13.
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探讨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对8例经多次后鼻孔填塞失败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荧光屏透视下行超选择血管栓塞术9次,全部栓塞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血管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尤其对全长或伴有其它疾病的无罪性鼻出血患者,在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下,该术式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术前IADSA和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和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分析治疗资料,1主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22次手术中,术前行及未行IADSA和栓塞术的各11次。 术前示行和行IADSA和栓塞术的要中平均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术前未行和行IADSA和栓塞术的术中出量量和输血量分别为1136ml、836ml、677ml、400  相似文献   

15.
严重鼻衄行颌内动脉栓塞术并发脑梗塞死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1例严重鼻衄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经常规方法止血无效,行患侧颌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鼻出血停止,但出现脑梗塞,昏迷,经救无效,于术后第9天死亡,认为对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应不用或慎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严重鼻衄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经常规方法止血无效,行患侧颌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鼻出血停止,但出现脑梗塞、昏迷,经抢救无效,于术后第9天死亡。认为对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应不用或慎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6例难治性鼻出血的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男4,女2,54~75岁。半数伴有高血压,1例伴有偏瘫。6例患者均为颈外动脉分支-上颌动脉所致的鼻腔后部出血。5例采用 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插管,伴有偏瘫的1例采用切开皮肤,颞浅动脉插管;导管尖端均起选至脑膜中动脉起始后的上颌动脉内;栓塞剂用钢圈加1×1×1mm的明胶海绵碎片,先将钢圈送入数枚,血流明显减弱后再经导管推送明胶海绵直至血流完全阻断。栓塞后鼻出血立即停止,随访1~23个月均无复发。认为该方法无外科性创伤,能直接发现颈外动脉血管异常及出血点,手术后患者也可实施,能选择性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头面部血管瘤、难治性鼻出血等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中,除6例血管瘤无显影,2例腭、颈部肿块明确为颈内动脉瘤而瘤体与颈内动脉共壁无法栓塞之外,其余24例均成功进行了栓塞治疗。栓塞作为单一治疗方式的11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难治性鼻出血5例、蔓状血管瘤4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姑息性栓塞控制了症状;栓塞辅以手术治疗的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ml,7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ml。结论DSA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能显示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清晰的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部分血管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头面部血管瘤、难治性鼻出血等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成像中,除6例血管瘤无显影,2例腭、颈部肿块明确为颈内动脉瘤而瘤体与颈内动脉共壁无法栓塞之外,其余24例均成功进行了栓塞治疗。栓塞作为单一治疗方式的11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 例、难治性鼻出血5例、蔓状血管瘤4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姑息性栓塞控制了症状;栓塞辅以手术治疗的13 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ml,7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ml。结论:DSA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能显示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清晰的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部分血管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 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图2参5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0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根据其出血部位不同,相应采用冷冻、前鼻孔或(及)后鼻孔填塞以及支持疗法、止血药物,多可治愈。但也有经这些处理无效的患者,治疗非常棘手。我科自1995年以来收治10例该类患者,最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性栓塞出血血管供血动脉,治愈出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例中,男9例,女1例;年龄23~68(平均52)岁。其中,外伤1例,鼻咽癌4例,高血压4例,无明显诱因1例。总出血量600~3000ml。1.2方法患者在局麻下行右股动脉穿刺,置管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