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中药煮散剂特点及临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煮散剂是指以水或酒为溶媒与药材颗粒共煮去渣得浓的汤剂剂型。如半夏予姜浴、导赤散等。煮散剂始见于《治百病方》.以“煮散”命名的方剂首载于《千金方》,如丹参牛膝煮散。宋代煮散剂盛行,沿至今日常用的煮散剂有曹香正气散、人参败毒散、七味白术散、牡顿散等。虽自清以后,煮散剂日趋减少,今天临床上亦少见使用,但由于中药资源不断地减少及由于中药汤剂临床应用的现状,都迫切需要对这一传统的中药剂型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和发展。放本文通过对该剂型的特点及与汤剂、散剂的比较阐明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必要性。五煮散剂与散剂的…  相似文献   

2.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综述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以及近年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煮散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应用中药煮散的方法在制备中药汤剂中不论单方或复方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都高于传统饮片。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的使用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汤剂的煎煮质量,降低用药成本;对改良法煮散与传统饮片煎出成分的研究,也有利于中药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数据分析,了解其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某医院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的数量、患者年龄、临床诊断、中药味数及使用频次、单剂处方金额及药材重量、患者使用信息回访等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中药煮散处方的用药情况。结果:医院门诊中药煮散类型处方共计1 310张,在门诊各中医内科科室均有使用,其中以中医内科、儿科为主;患者年龄主要以12岁以下为主;煮散处方的使用主要以咳嗽、感冒等时疫性疾病为主;单剂处方金额以10~20元居多;单剂处方药材重量以50~100g占比最大;处方药材味数以10~15味为主;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药材包括茯苓、白术、陈皮、苦杏仁和僵蚕等,使用较多的中药类别分别是清热类、解表类和化痰止咳平喘类;煮散类中药的使用反馈意见集中于煎煮操作的繁琐。结论:煮散的应用能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基础上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支出,如能适当改进煎煮方法,适合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煮散与自动煎药机煎煮液的煎出率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通过对六味地黄汤的煮散和自动煎药机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煎煮方式的中药煎出率差异。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煎煮方式的煎膏率及用高效液相测定的马钱苷煎出率。结果:六味地黄汤煮散的煎膏率及马钱苷的煎出率都高于自动煎药机的煎出率。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以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的使用率的目的,有利于中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汤两种剂型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复方六味地黄汤的煮散和传统汤剂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比较两种剂型总浸出物的煎出率以及用高效液相测定两种剂型中的马钱苷煎出率。结果:六味地黄汤煮散的总浸出物量及马钱苷的煎出率都高于传统汤剂。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使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药资源紧缺问题,煮散这一古老的中药形式又重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煮散的历史、现代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简述,对其实现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统计《太平圣惠方》中药内服煮散汤方的数量,对煮散方的个数、制散粒度、制散工艺、服用量、煎煮初液量级减少量、服用方法式及时间、主治病症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宋代官修医籍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服药灵活。  相似文献   

8.
统计《苏沈良方》中药制散方与煮散方的数量,分析煮散方的服用量、煎煮方法、煎煮液量、中药种类、服用方法、主治病症,总结宋代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煎煮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9.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玉勤  王玉玺  邹存清 《中草药》1998,29(3):207-209
论述了中药煮散的沿革、理论依据、实验和临床研究,从而制定出煮散的最佳粒径和常用量标准,分析论证了煮散的可行性以及优缺点,指出药物粉碎成颗粒煎煮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相似文献   

10.
中药煮散的历史源流及其与现代配方颗粒的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回顾中药煮散的历史源流和形成原因,对比分析现代中药配方颗粒的时代背景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中药配方颗粒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查阅历代医学典籍,系统回顾中药煮散的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及过渡期的状况,全面分析中药煮散在宋代成熟的六大因素。收集国内外现代配方颗粒的研究文献,详细了解其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将中药煮散与现代配方颗粒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对比。1宋代煮散盛行的原因有六大因素:国家实行仁政,广泛提供免费医药;学医、业医者人数大增;军队庞大,用药极费;宋代人口迅速增加;瘟疫频发,疾病增多;中央及地方政府财力不足。2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特点: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并浓缩了中药饮片有效成分,保证疗效同时,补充了现代人群对中药汤剂"速、简、便"的需求且性价比相对较高,但其自身品种限制、质量控制缺乏统一标准、以及单味提取的配方颗粒无法达到配伍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增效、减毒等因素,也制约着其临床应用和推广。3二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各有所长,应辨证施治。该文认为中药配方颗粒吸取传统中药煮散"难、繁、浑、乱"的经验教训,解决"呆、贵、限、乱、失"等的问题,是其推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综述了煮散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比较煮散与饮片、散剂以及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辨析煮散的制剂优势。通过概述煮散现代化研究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其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任大伟 《中药材》1990,13(11):44-45
一、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中药煮散是一种以水为溶媒与颗粒共煎取汤服用的用药形式,属汤剂的范畴.煮散是随汤剂的出现而出现的,当时药材修治多为(口父)咀,大颗粒入煎,即为原始的煮散.煮散于唐、五代始用于民间,至宋代才为大多数人使用.唐末雷敩《炮炙论》载药材修治多剉细或捣细,为煮散的前身.后宋《证类本草》载药如甘草、茯苓等皆要求捣筛为末,细粉入煎,标志着煮散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3.
文谨  刘起华  柯李晶  仝小林 《中草药》2015,46(23):3489-3494
目的研究中药煮散的粉体特征及其水煎液中成分的分散溶出行为,为煮散的粒径控制及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黄芩、黄连、葛根、甘草4种饮片制成煮散,考察其粒度分布、流动性等粉体特征及水煎液中混悬性微粒的分散属性,并比较煮散与饮片煎煮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结果黄芩、黄连、甘草煮散粒度分散均匀,流动性好,葛根煮散稍差。煮散与饮片水煎液中大多为亚微米级颗粒,而光学和电学性质显示煮散水煎液中的微粒较多、较大、易沉降,具有非均相液体的特征,而其成分溶出速度、溶出量均明显高于饮片。结论煮散作为新型饮片之一,能增加药效物质的溶出,缩短煎煮时间,提高药材利用度,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煮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8例的临床效果;方法:煮散剂胃苓散,活血散,沆瀣散,清热散,解毒散,黄柏末,混合均匀,水煎取液,温服;结果:有效率97.37%,无效率占2.63%;结论:中药煮散剂型疗效满意,大大地降低药费减轻病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汤剂是目前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加减灵活、疗效迅速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小儿患某些疾病时,也经常需服中药治疗,但如何煎煮和服用中药也有一定的学问.我们根据小儿的用药特点,专门购置了小型粉碎机,采用粗颗粒煮散的方法进行煎煮,并将粗颗粒煮散法所制备药液的颜色、浓度、味道、相对密度及疗效与传统饮片煎煮法比较,结果均优于传统煎煮法,同时,粗颗粒煮散法还有利于药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达到对中药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黄柏饮片与煮散颗粒在不同煎煮时间点盐酸小檗碱含量和干膏收率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柏饮片和煮散颗粒在不同煎煮时间点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同时测定不同煎煮时间点煎液中的干膏收率.结果:煎煮5~ 60 min时,不同时间点黄柏煮散颗粒煎液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干膏收率均高于黄柏饮片煎液,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本试验验证了中药煮散省材省时之优点,以期为中药传统饮片应用形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药煮散即把药材粉碎加工制成粗颗粒,按照剂量要求和服用次数,与水共煮,去渣取汁服用。煮散与汤剂相比,具有节省药材,便于服用等优点。该法历史悠久,唐宋盛行,现在的一些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银翘散等在原方中都是煮散,延续至今。经过剂型改革,煮散又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饮片质量均一性是中药稳定临床疗效的基础。本文基于成分分析与DNA分子鉴定手段,考察金银花精准准煮散饮片与市售原饮片质量差异,探索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金银花饮片进行鉴定;对比金银花市售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干膏收率;采用HPLC-DAD法进行3批次饮片混合粉碎前后指标成分含量、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结果:金银花煮散饮片出膏率及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均略高于市售饮片;市售饮片绿原酸的批间溶出量有明显的差异性,RSD为11.93%;混合制成煮散饮片后差异降低,RSD为8.29%。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显示,混合粉碎后指纹图谱相似度提高,标定共有峰7个,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金银花精准煮散饮片与市售原饮片基本属性相一致,但煮散饮片的出膏率、成分溶出及质量均一性均有明显提高,表明煮散饮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饮片形制入手,在总结煮散饮片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物流管理理念,提出精准煮散饮片概念及其科学内涵。本文探讨了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剂量、粉碎粒度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规范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精准煮散饮片是对传统中药饮片剂型的继承与创新,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均一化处理,使之实现生产和配给的标准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临床评价的可靠性,从供给侧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对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煮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煮散是一种以水为溶媒与药材颗粒共煎,去渣得液的汤剂剂型。从比重及总煎出物重量来看,粉碎后的全量要比原药全量浓度高,从而提示使用煮散确实可以节省药材,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