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1例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3±8.1)岁,平均远端吻合口(3.2±0.6)个,其中体外循环心停跳下手术18例,非体外循环心跳动下手术53例.同期二尖瓣手术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6个月,所有患者无心脏...  相似文献   

2.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技术的成熟,重症CABG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因这类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心肌收缩乏力,有些合并室壁瘤,所以手术风险非常高.而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作为一种心脏机械辅助装置,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1],使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李良  张辉 《临床医学》2010,30(12):1-3
目的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9年间39例off-pump CABG手术与21例on-pump 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为1.67%。59例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4年,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患者无心绞痛复发。结论与on-pump CABG相比,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 CABG是安全可行的,更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实施心脏停跳(on-pump)CABG或心脏不停跳(off-pump)CABG,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on-pump CABG组及off-pump CABG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主要手术危险因素、术后ICU早期护理观察指标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主要手术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器械通气时间、拔管后进食时间、引流量、输血量、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pump CABG组术后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在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off-pump CABG具有术后出血少、输血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瓣膜置换手术(VR)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合并瓣膜病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CABG+VR组与分期组,其中CABG+VR组53例,分期组49例。分期组49例分期行CABG、VR治疗;CABG+VR组53例同期行CABG及VR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 CABG+VR组患者的体外循环、ICU监护及阻断主动脉的时间均短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VR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分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VR组患者NYHA分级优于分期组,并发症比例低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合并瓣膜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发症少,可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糖尿病(DM)是冠心病(CAD)患者行冠脉搭桥术(CABG)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应激、情绪紧张、麻醉等都会使患者的血糖升高,造成糖代谢的紊乱。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易出现感染、切口愈合慢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以对于伴有糖尿病的CABG患者,其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外科和麻醉技术的进步,对冠状动脉移植术(CABG)施行“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fast-tracking cardiac surery)可明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尽早拔除气管插管。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特别是合并肺部病变等并发症的患,需要延迟拔除气管插管。所以对这类患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对手术疗效尤为重要。2000年1月至  相似文献   

8.
目的现况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管理行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外科行CABG手术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CABG术后患者疾病管理行为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CABG手术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管理行为总分为(40.59±5.14)分,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知自我效能、性别、文化水平、合并症是疾病管理行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CABG术后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管理行为较差,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疾病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麻醉经验。方法按照年龄将205例搭桥手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A组,n=120)和非老年组(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时间参数(手术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相比,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病率更高,心功能更差(P<0.01),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长,围术期心律失常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ABG患者,心肾功能减退更明显,围术期需注意对心衰、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的及时处理,并重视感染的防治,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部分重复吸人法测量心输出量(partial CO2 rebrething cardiac output,RBCO)与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法测量心输出量(transesophageal doppler cardiac output,TECO)用于监测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心输出量的相关性,比较其应用可靠性。方法:选择2003—03/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29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接呼吸机行间歇正压通气。分别于手术开始、颅骨钻孔、开骨瓣、剪开硬膜、取肿瘤、止血及手术结束时各时点采用RBCO和TECO同步监测术中心输出量的变化。采用直线回归方法分析两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结果:RBCO和TECO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78,P&;lt;0.01),回归方程为RBCO=0.88TEC0+0.63。结论:RBCO方法简便、无创,与TECO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循环模式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患者微循环功能及心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行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不同循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模式下行CABG术,B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模式下行CABG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循环功能和心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SvO2、MAP、cTnI、CK-MB、BNP、Cys C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相比于体外循环模式,非体外循环模式下行CABG术对患者微循环功能和心肾功能损伤更小,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是危重患者手术中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传统肺动脉置管热稀释法被视为临床上测定CO的金标准,但经肺动脉置管操作复杂,可能发生并发症,甚至造成肺动脉破裂等致命的危险。FloTrac/Vigileo心排血量监测系统又称为动脉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26例行择期颈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基础疾病, 并根据基础疾病计算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 收集术前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和围术期MACE发生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颈椎手术类型、手术方式、入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电解质紊乱情况。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26例患者中围术期发生MACE 54例(12.68%),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7.41%)、急性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技术的成熟,重症CABG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因这类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心肌收缩乏力,有些合并室壁瘤,所以手术风险非常高。而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作为一种心脏机械辅助装置,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使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恢复。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对25例重症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IAB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LEV)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96例行CABG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行CABG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12.5mg LEV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心肌损伤指标,以及12、24h时心功能参数。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8、72h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h试验组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心输出量(CO)和体循环阻力(SVR)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V可有效降低CABG术后患者的心肌损伤,增大CO,降低SVR,保护心功能,促进术后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后心肺功能维护措施。方法:动态监护心率、血压、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血液动力学、血氧饱和度,规范化呼吸管理、体疗。结果:17例患者CABG术后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调整氧的供需平衡,维护心肺功能,防治心律失常,预防再发心肌梗塞是保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后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后心肺功能维护措施.方法动态监护心率、血压、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血液动力学、血氧饱和度,规范化呼吸管理、体疗.结果17例患者CABG术后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调整氧的供需平衡,维护心肺功能,防治心律失常,预防再发心肌梗塞是保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后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CRT)能改善慢性心功能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择2003-2010年在某院行CABG的159例南京地区患者,使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其进行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及心绞痛状况的电话调查。结果 CABG术后患者SF-36评分性别间比较,除生理机能外,各维度及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术式间比较,除躯体疼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分相似(P0.05);CABG术后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为34.09%,无心绞痛者生活质量优于有心绞痛者。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良好,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躯体疼痛方面的困扰明显少于非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医务人员应关注预防CABG术后心绞痛的再发,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告知书和温馨提示卡在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患者中使用的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该院行CABG手术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口头宣教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该院行CABG手术的45例患者为实验组,除使用常规的口头宣教方法外,还使用CABG术后告知书和温馨提示卡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宣教,比较两种不同宣教方法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对术后康复知识的宣教内容未掌握率由对照组66.2%降低到实验组15.6%(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总住院天数和术后总住院天数分别从(16.2±2.5)天缩短为(13.8±1.7)天,从(8.2±1.0)天缩短为(6.6±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CABG术后告知书和温馨提示卡能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率,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