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管钙化普遍存在于衰老、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病理过程中,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近期研究表明,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高度调控的过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和分泌细胞外囊泡作为磷酸钙沉积位点在血管钙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炎症、细胞衰老、自噬、钙化抑制剂、钙磷代谢等一系列因素调控VSMCs的钙化。本文主要综述了VSMCs在血管钙化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肾功能不全血管钙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往认为血管钙化是钙磷在血管壁的被动的沉积过程,近年细胞生物学和血管影像学的研究表明血管钙化是与骨生成相似的高度可调控的过程。多种机制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其中磷,甲状旁腺素相关肽,维生素D,骨调节蛋白,脂质紊乱和炎症等在血管钙化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血管钙化是非常普遍的,血管钙化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可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公认的是类似于骨骼的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转分化为成骨样细胞、钙磷平衡的失调、破骨细胞活性和矿物质吸收能力的降低,在血管钙化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最近的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作为一个血管钙化的重要调控物,是通过引起SMC复杂的基因重组和其他相关细胞的功能反应而参与这个过程的。本文将详细介绍miRNA在血管钙化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调控指的是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的可遗传性改变。目前,已知的表观遗传调控的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大量研究证实,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表观遗传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这三种主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调节来探讨表观遗传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是瓣叶的局灶性钙化和广泛纤维性增厚,发病机制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退行性不可修复的劳损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是积极主动调控过程。目前发现主要有炎性细胞浸润、脂质沉积、凋亡结节形成、骨形成、细胞外基质的重塑、血管形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机制参与。本文就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相应的治疗研究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主动、可逆的调节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血管钙化的本质是多种血管细胞成分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最终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血管硬化重塑。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血管细胞、周细胞以及血管壁内的间充质干细胞都具有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的潜能。成骨样细胞的来源及其转化和促血管钙化机制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血管钙化是衰老、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中的普遍病理现象,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血管钙化研究的增多,人们对血管钙化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主要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成骨型分化、钙化抑制剂的缺失、钙或磷酸盐稳态异常、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自噬、基质重塑、miRNA调控等方面介绍血管钙化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本专栏几个课题组分别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c1在糖尿病血管钙化进展中的作用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关系以及霍山石斛对高脂诱导的LDLR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左江伟 《内科》2007,2(1):97-99
血管壁上钙过量沉积称为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过程中均有血管钙化,其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恶化。目前研究表明,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细胞调控过程。许多因素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节,但血管钙化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一组多功能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存在身体各组织,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关于TGF—β与血管钙化关系的研究不多,TGF-β对血管钙化作用也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细胞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进行自身降解的生物学过程,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对于维持细胞稳态起着重要作用。血管钙化是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等多种疾病中的共同病理表现,是影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自噬可通过调节其降解活动及平滑肌细胞的成骨样分化,从而在调控血管钙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VSMCs自噬与血管钙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在低氧环境下产生的高度特异性核转录因子,在骨形成及骨再生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钙化是一个与骨形成类似、主动调节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是心血管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新近的研究表明HIF-1α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成骨样分化、糖代谢途径、炎症、Notch信号通路等机制参与血管钙化。本文就HIF-1α与血管钙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钙化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在患有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者中血管钙化却非常普遍。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类似于骨发育和软骨形成的过程。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为成骨样细胞、钙磷调节失衡、破骨细胞活性和矿物质吸收能力的降低,在促进血管钙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微小RNA(microRNA)通过引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复杂遗传基因重编码以及与血管钙化相关的其他细胞功能反应参与血管钙化的过程。文章将详细介绍关于microRNA介导血管钙化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管钙化是一个受细胞和基因主动调节的过程,涉及血管钙化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失调。血管钙化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晚期,与糖尿病、慢性肾病及衰老等疾病密切相关。血管细胞的成骨样分化是血管钙化的关键环节,但参与血管钙化调节的细胞来源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调节血管钙化的细胞来源可能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及祖细胞等。本文现将相关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管钙化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衰老、收缩性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类似于骨质疏松的主动的调节过程。然而,目前血管钙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基质小泡、向钙性激素、钠依赖的磷酸转运系统、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血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管钙化是血管壁中钙盐沉积的过程,导致血管硬化和失去弹性。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疾病患者。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其中平滑肌细胞的成骨转换是重要事件之一。这些细胞在钙化过程中释放钙离子,导致钙盐的沉积,形成钙化斑块。血管钙化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高磷、高钙水平及氧化应激、机械应力等。此外,中医药研究在减轻血管钙化方面显示出潜力,例如灵芝孢子粉和其衍生物,三七、黄芩素、根皮素、雷公藤甲素等。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和干预血管钙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并揭示了一些潜在的抑制因子,可以作为未来治疗血管钙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Kizu A  Jono S 《Clinical calcium》2004,14(6):92-96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dialysis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isks.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an active process resembling osteogenesis and chondrogenesis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hyperphosphatemi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gulators. Inorganic phosphates directly regulate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vitro through a sodium-dependent phosphate cotransporter and promote expression of the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markers.  相似文献   

16.
血管钙化是动脉壁间叶细胞尤其是平滑肌细胞在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下转分化为成骨成软骨细胞表型,介导钙盐异常沉积在血管壁的过程,包括内膜钙化、中膜钙化及瓣膜钙化等多种病理类型。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慢性肾脏病等的患病率持续走高,由其衍生的血管钙化正在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一个关键疾病谱。为此,本文从血管钙化的起源、演进及转归,尤其是转归过程中的骨与血管、主动与被动、内膜钙化与中膜钙化、微钙化与大钙化以及自噬、内质网应激和非编码RNA等争议和热点问题入手,进行了系统阐述,希冀通过本文和专栏内多位专家以及一直奋战在钙化领域内广大同道的共同努力,一起推动血管钙化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前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和血清中的胎球蛋白A,探讨其和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32例,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取废弃的桡动脉。另取上肢外伤患者9例,手术时取废弃的上肢血管作为对照组。血管行von 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免疫组化检测胎球蛋白A、α-SMA、cbfα1。同时检测血清中胎球蛋白A、甲状旁腺素(iPTH)、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尿毒症组血清胎球蛋白A低于对照组[(204.03±75.03)mg/L对(386.03±37.70)mg/L,P<0.01]。血清胎球蛋白A随血管钙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减低。血管的胎球蛋白A染色积分随血管钙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血管钙化值与血清胎球蛋白A呈负相关(茜素红染色r=-0.572,P=0.001;Von kossa染色r=-0.518,P=0.002)。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以及桡动脉上的胎球蛋白A表达与血管钙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