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对肠道产超广谱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除菌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9月5个病区1358例人院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产ESBL大肠埃希菌定植筛查,选取产ESBL大肠埃希菌阳性患者3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40例在常规消毒隔离措施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去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照组166例仅采取常规消毒隔离措施。3~7d后,两组再次取肛拭子进行筛查。结果试验组87例未再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去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有效率为62.14%;对照组125例再次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肠道自行清除率为2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3.761,P〈0.001)。结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具有清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清除率与使用时间长短、使用抗菌物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血流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临床血流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289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289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中,123例为ESBLs阳性,166例为ESBLs阴性。17种危险因素中发现9种危险因素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医院血流感染具有显著关系,分别是手术、败血症征兆、安置尿路导管、安置中心静脉导管、胆道疾病、尿路感染、感染性休克、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超过3类。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为多种因素所致,主要与侵袭性操作、基础疾病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的分布及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分布特点、产酶情况和耐药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254例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9茁-内酰胺酶(ESBL)检测及分析.结果: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以老年人多见.分离出的254例大肠埃希菌中,有144例产超广谱ESBL,阳性率达56.7%.药敏显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仍是最敏感的抗菌药物,其次为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敏感率均达85%以上.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性ESBL菌株显著高于非产ESBL菌株.结论:检测产超广谱ESBL菌株,有助于临床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和耐药菌扩散,控制病原菌的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rep- PCR)的方法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到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是否同一起源菌株。方法 用双纸片确认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用K B法测定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选用肠道菌广泛存在的基因间重复片段为引物进行扩增,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ep -PCR法可将大肠埃希菌扩增出丰富的区带。分离到的 22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分属 3个基因型。结论 rep- PCR法可用于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洛市中心医院111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药敏结果 和临床特点,根据大肠埃希菌是否产ESBLs分为ESBLs组和非ESBLs组,分析两组药敏结果 差异,并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及耐药率的研究。方法收集某院2014-2016年发热患者8 225例信息资料并进行血液培养,使用VITEK 2compact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及表型分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分离大肠埃希菌168株,占病原菌总数的21.3%(168/787)。表型分析显示野生型最多,占38.1%(64/168),其次为产ESBL型;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5.0%(142/16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型、产ESBL(CTX-M)型、氨基糖苷类耐药[ACC(6′)]型耐药率较高。结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产ESBL型是其主要耐药表型,产ESBL是其主要耐药机制,应根据药敏试验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情况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控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0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住院患者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182例,检出前两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34例(18.7%)和泌尿外科29例(15.9%),医院感染病例58例占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1.9%,其中重症医学科18例(31.0%)、泌尿外科13例(22.4%)。结论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高发科室。应依据产ESBLs大肠埃希菌特点,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医院的传播和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年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析其变迁情况,并就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2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大肠埃希菌3 177株,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1 906株,总阳性率为60.0%(1 906/3 177)。期间2001年ESBL阳性检出率最低,为36.9%(59/160),以后逐年上升,以2003—2004年上升最为明显,从48.4%(75/155)上升至63.2%(74/117),2008年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72.9%(175/240),从2004—2012年ESBL检出率呈现出波动状态,波动在54.2%~72.9%,2008—2012年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在常用抗菌药物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5%和95.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1.9%、85.7%、74.1%、85.7%、72.6%、76.3%和61.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7.8%和30.3%。结论大肠埃希菌中ESBL检出率在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目前似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波动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仍是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抗菌药物。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等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偏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265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培养出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65株,标本分布以尿标本最高(47.5%),科室分布以普外科最高(12.1%)。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率为60.8%,产ESBL s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结论:临床应重视ESBL s菌株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对山东省滨州市某城市社区居民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S)。对多黏菌素耐药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S1-PFGE和Southern杂交确定耐药基因的位置,并用接合试验判断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 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0.00%,多重耐药菌占75.00%。WGS分析显示,16株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SNPS分析显示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聚集成4个簇。mcr-1阳性产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cr-1和blaCTX-M均位于质粒上,且均可随质粒发生水平转移。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中可检出多黏菌素耐药ESBL大肠埃希菌,基因mcr-1存在水平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致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HAUTI)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现状,并对产ESBLs菌株所致HAU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院内革兰阴性菌HAUTI的住院病例共299例,对所采集的革兰阴性菌株进行鉴定,并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所有革兰阴性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ESBLs表型确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HAUTI的危险因素。结果 29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0.8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6.39%)、肺炎克雷伯菌(15.72%),299株革兰阴性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144株(48.16%),全部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19%和61.70%。产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前期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留置尿管是独立的院内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0.07、0.14、4.87,P〈0.001]。结论致HAUTI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菌株占据较高比例,与不产酶菌株相比,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因此严格把握入住ICU、第3代头孢菌素及留置尿管使用指征,对防止产ESBLs菌株所致HAUTI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瑕  何建春  赵峻英  冯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9):1051-1055,1059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中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血流感染中分离的248株大肠埃希菌,并将其分为头孢吡肟耐药组、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组和头孢吡肟敏感组。异质性耐药表型确认通过K-B法和菌落谱型分析实验完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和耐药基因检测,并通过双病例对照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48株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异质性耐药率为31.5%。PFGE结果显示,异质性耐药菌株间不存在同源性传播。PCR结果显示,异质性耐药菌株主要表达blaCTX-M,占7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尿路感染、导尿管、头孢菌素类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头孢吡肟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头孢吡肟耐药组与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组比较,尿路感染和产ESBLs是头孢吡肟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组与头孢吡肟敏感组比较,转院患者、粒细胞减少症、灌肠和产ESBLs是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较高,产ESBLs是头孢肶肟耐药和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以结合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合理使用各类抗菌药物,减少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侯晓娜  汤淼  杨婧  李岩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1515-1516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ESBLs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双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结果 从2005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70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82株,肺炎克雷伯菌422株.产ESBLs菌357株,非产ESBLs菌347株,总检出率为50.7%(357/704),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211株,检出率为50.0%(211/422),产ESBLs大肠埃希菌146株,检出率为51.77%(146/282).产ESBLs菌与非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除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胞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产ESBLs细菌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细菌(P<0.0236-P<0.005之间).结论 产ESBLs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碳烯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产ESBLs细菌的检测,比较产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补充体外药敏试验的不足,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的选择抗菌药物.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和手工法;结果判断按NCCLS 2000年版标准执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上海金仕达软件;产ESBLs细菌的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初筛法及酶抑制剂增强试验纸片扩散确认法.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3.2%和10.2%;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次为阿米卡星;产ESBLs菌对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仍表现为体外敏感.结论对产ESBLs细菌的感染,单纯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对头孢菌素类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会误导和延误治疗,实验室应开展产ESBLs细菌的检测;产ESBLs细菌呈多重耐药,其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治疗宜选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5.
丁波  严明生  刘家瑞 《华西医学》2004,19(3):398-399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细菌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ESBLs菌的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认试验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别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和K -B法进行。结果 :在 4 8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 ,产ESBLs菌占 2 8 13% (135 / 4 80 ) ,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分别为 2 4 89%和 35 34% ,产ESBLs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 (P <0 .0 1) ,本文尚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临床实验室细菌鉴定应常规进行ESBLs检测 ,将有助于控制产ESBLs细菌的传播和流行 ,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山市糖尿病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20例确诊糖尿病并发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患者的临床标本132例和临床资料。通过VTIEK 2 COMP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使用VITEK 2 COMP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耐药模式,同时根据是否产ESBLs,把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分为ESBLs-positive组和ESBLs-negative组,比较两组在耐药模式之间的区别。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并发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标本来源主要是中段尿。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度为100%,对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度大于98%。大肠埃希菌ESBLs-positive组和ESBLs-negative组在获得性青霉素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野生型、其他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CTX-M型ESBLs四种耐药模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19.23,33.90,42.75,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住院次数、性别、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感染前的治疗情况、类固醇药物应用、外科手术、侵入性操作、并发症等均不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糖尿病患者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的主要致病菌,感染部分主要是泌尿系统。产ESBLs肠杆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大肠埃希菌ESBLs-positive组和ESBLs-negative组主要表现为四种耐药模式的差异。年龄、住院次数和性别等常见因素均不是糖尿病患者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并对82株产ESBLs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研究发现,产ESBLs菌株与长期住院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健康等级差、住ICU病房等有明显关系,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实验室及临床医生应注重ESBLs的监测和报告,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ESBLs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耐药性及其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细菌室尿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标本113例,其中产ESBLs菌尿路感染63例,非产ESBLs菌尿路感染50例.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产ESBLs菌的耐药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细菌的检测,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K.B)法.结果 9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49株,总检出率为54.4%(49/9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52.5%(31/59);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58.1%(18/31);以呼吸道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75.5%(37/49).产ESBLs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呈多重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ICU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检出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及时检测ICU内产ESBLs菌及其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detection rate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 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 and Escherichia coli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d to guide the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of treatment Methods Klebsiella pneumonia and Escherichia coli collected from clinical sample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were tested by Phenotypic Confirmatory Test and confirmed by the method advised by NCCLs and drug-sensitivity was tested with K-B. Results Among the isolated 90 samples,49 strains were considered ESBLs-producing bacteria (54.4%) .with 52. 5% (31/59)of Klebsiella pneumonia and 58. 1% (18/31) of Escherichia coli respectively; with the specimens of respiratory system having the highest rate of 75. 5% (37/49). ESBLs producing bacteria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penicillins and cephalosporins, multi drug resistant to aminoglycosides and quinolones; low to piperacillin/tazobactam,cefoperazone/sulbactam,cefoxitin and amikacin; and all sensitive to imipenem. When compared to non-ESBLs producing strains, the rate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the producing ESBLs strai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ion rates of ESBLs-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Escherichia coli in ICU were high,which had high resistance to most antimicrobial agents,and the resistance was multiple. Imipenem could be the best choice to control the infection due to ESBLs-producing organisms. Timely detection of ESBLs producing bacteria and drug resistance is essential to guide clinical antibiotic using in ICU.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ATB细菌鉴定仪对产ES‐BLs菌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确证87株产ESBLs菌,产酶率为31.5%;不同标本种类中产ESBLs菌检出情况分别为尿液35株(40.2%),痰液23株(26.4%),血液7株(8.0%);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47.1%),其次为烧伤病房(40.0%),泌尿外科病房(34.2%);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产ESBLs菌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入住ICU患者.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尚未有效控制,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