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检测晚期肠癌患者药物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以奥沙利铂或氟尿嘧啶为主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10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以Life平台检测对DPYD、ABCB1、GSTP1、ERCC1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KRAS状态、肿瘤部位(左右)、不良反应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差异。 结果纳入晚期肠癌患者108例,DPYD 4个位点(rs3918290、rs55886062、rs67376798、rs2297595)均为野生型,ERCC1(rs11615)GG纯合型基因52例(48.1%),AG杂合型基因50例(46.3%),AA野生型基因6例(5.6%)。GSTP1(rs1695)AG杂合型突变36例(33.3%),AA野生型66例(66.1%),GG纯和突变型6例(5.6%)。ABCB1(rs1045642)AG杂合型基因58例(53.7%),GG纯合型基因42例(38.9%),AA野生型8例(7.4%)。肿瘤位于左右半结肠与ERCC1基因分布频率有关(χ2=4.802,P=0.028),与GSTP1,ABCB1基因分布频率无关。KRAS突变患者ABCB1杂合突变率42.9%,未见突变患者为72.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9,P=0.047)。GSTP1 AG型和GG型较AA型易产生2~3级全身不良反应高(77.8% vs. 45.5%,χ2=5.193;P=0.023)。ABCB1 GG型和AA型患者发生3~4级不良反应率为32.9%,对比AG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为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P=0.02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与ABCB1和GSTP1基因多态性无关,与不同ERCC1基因型有关,ERRC1杂合型突变(AG型)患者较纯和型(GG型+AA型)具有较短PFS(5.6 m vs. 8.0 m,P=0.029)。 结论检测基因多态性具有临床价值,对晚期肠癌化疗的不良反应、预后及为患者调整化疗方案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血糖的变化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这已引起神经科临床工作的重视。本总结66例脑卒中患,其中出血性21例,梗塞性45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时,补充肠外营养(PN)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吞咽困难而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肠内营养(EN)组21例.营养支持停留在胃肠可以耐受的程度,平均热量为(58.5±15.0)kJ/(kg·d),蛋白质(40.4±11.8)g/d;EN+PN组27例,平均热量为(101.9±22.2)kJ/(kg·d),蛋白质(62.8±9.7)g/d。观察2组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2周后血红蛋白、生化全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与营养支持前比较,营养支持2周后,EN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EN+PN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虽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EN组比较,营养支持2周后,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EN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结论对于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在给予EN制剂时,如果遇到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应及时PN补充,可以有效地防止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对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轻型卒中的定义一、轻型卒中的定性定义在神经病学领域,医师惯将那些临床症状轻的脑卒中(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为轻型卒中。轻型卒中现无通用的定义,国外大多数涉及"mild stroke"、"minor stroke"的研究中作者均是按各自观点来定义,未很好地解释诊断为"minor stroke"或"mild stroke"患者的性质,多数情况下译成中文可理解为轻型卒中。我们利用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平台查阅与"minor stroke"和"mild stroke"相关的近10年文献,总结主流观点是"轻型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言语、感觉、视觉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天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素1水平。按照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ROC曲线被用于评估血管生成素1对预后不良诊断价值,观察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脑卒中史、治疗前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管生成素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生成素1诊断短期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点为3.02 ng/mL,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溶栓前血糖、甘油三酯、血管生成素1、治疗前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54、1.549、1.224、2.777,均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生成素1降低者预后不良,血管生成素1或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这已引起神经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总结66例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其中出血性ZI例,梗塞性45例。我们发现出血性卒中出血量越大,血糖升高越显著,预后越差。梗塞性卒中血糖轻度升高与病情和预后无明显关系。1一般资料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NI)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312例,分析患者血液学资料,计算PNI,评估营养状况。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100例(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组212例(mRS评分≤2分)。又根据PNI最佳截断值分为高PNI组144例(PNI≥48.95)和低PNI组168例(PNI<48.9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I与短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PNI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44.7(41.6,47.6)vs 49.9(45.8,53.9),P<0.01]。低PNI组3个月mRS评分明显高于高PNI组[3.0(1.3,4.0)分vs 1.0(1.0,2.0)分,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出血转化、体质量指数、低PNI与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80例,对其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量表中的排尿障碍、吞咽困难、双侧大脑受累、发病时伴有高热、缺血性心脏病史、周围血管病史、意识不清、糖尿病史8项预测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2±1.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和≥65岁、有无排尿障碍、有无吞咽困难、是否双侧大脑受累、发病时有无高热、有无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否意识不清、能否抬起上肢、能否独立行走等指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排尿障碍、吞咽困难和缺血性心脏病史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年龄、是否排尿障碍、是否吞咽困难和有无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现象的临床和造影特点,并观察其对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2例未予静脉溶栓、直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为自发再通组31例(前向血流TIMI2~3级)和非自发再通组81例(前向血流TIMI0~1级),分析其临床、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30天预后特点。结果自发再通组共31例(27.7%),与非自发再通组比较,自发再通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降低(P<0.01)、室壁运动异常比例低(P<0.05)、30天时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AMI中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通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30天时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非增强头部CT上显示的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h内行非增强头部CT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发病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30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73例)。分析HDBA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其中75例在发病7 d内行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与HDBA的关系。结果①预后不良组HDBA、糖尿病患者所占比率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短期预后较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BA(OR=0.053,95%CI:0.013~0.213,P<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0.705,95%CI:0.521~0.955,P<0.05)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75例行血管检查的患者中,28例为HDBA组,47例为非HDBA组。HDBA组和非HDBA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1.4%(20/28)和6.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BA可能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0例,其中康复组80例,对照组70例,对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内及入院后21d、35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状态;于治疗后35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统计其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康复组的肢体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负担,对老年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IGAR)mRNA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吸烟、脑卒中分布、脑卒中发病时间、TOAST病因学分型、严重程度、脑卒中病灶数、出血转化、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管生成素1(Ang-1)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血清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天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7.77%。预后良好组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TIGAR mRN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6、88.14%、80.6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发病时间、TOAST病因学分型、严重程度、出血转化及TIGAR mRN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血清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越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越好,检测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AIS患者86例(AIS组),AIS组又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54例和重度组12例,术后24 h NIHSS评分分为好转组47例和未好转组39例,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收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及网膜素1)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IS组血清内脂素、趋化素及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血清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内脂素、趋化素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网膜素1和早期神经功能好转比例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70.09±21.09)g/Lvs(158.97±17.13)g/L,P=0.024;61.3%vs 37.5%,P=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内脂素、趋化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好转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和网膜素1水平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内脂素和趋化素水平是老年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老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探讨AKI患者血清镁紊乱发生情况及血清镁水平对老年AKI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75岁的住院男性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KI后28 d时和60 d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病历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以血清镁0.7 mmol/L为低镁血症,1.1 mmol/L为高镁血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乘积法估计生存曲线,并通过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镁对老年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623例老年男性AKI患者,中位年龄87(84,91)岁。正常血镁者473例(75.9%),低镁血症患者72例(11.6%),高镁血症患者78例(12.5%)。发生AKI后28 d内死亡160例,60 d内共死亡194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高镁血症患者28 d生存状况明显较差(log-rank检验: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KI诊断时间(HR=0.865,95%CI 0.799~0.937;P0.001)、平均动脉压(HR=0.970,95%CI 0.958~0.981;P0.001)、血清前白蛋白(HR=0.924,95%CI 0.894~0.955;P0.001)、少尿(HR=2.261,95%CI 1.424~3.590;P=0.001)、机械通气(HR=1.492,95%CI 1.047~2.124;P=0.027)、血尿素氮(HR=1.037,95%CI 1.025~1.049;P0.001)、血镁水平(HR=2.512,95%CI 1.243~5.076;P=0.010)、AKI分期(2期:HR=3.709,95%CI 1.926~7.141,P0.001;3期:HR=5.660,95%CI 2.990~10.717,P0.001)是老年AKI患者28 d生存的影响因素。血清镁对患者29~60 d的生存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KI患者镁离子紊乱发生率高达24.1%(150/623),高血镁与老年男性AKI患者28 d病死率密切相关,监测及适当纠正血镁紊乱可能会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性收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80例,分为莫西沙星组(n=40)和对照组(n=40)。监测治疗前后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氧化应激指数(OSI)和PON1水平改变。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后TAS和PON1水平明显上升(P0.05),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可见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莫西沙星与△TAS(r=0.703,P=0.01)和△PON1(r=0.783,P=0.01)呈正相关,与△TOS(r=-0.598,P=0.03)呈负相关。结论 MDR-TB患者体内处于氧化应激损伤状态,通过莫西沙星联合抗痨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氧化-抗氧系统的失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